一、公司介紹
廣東道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聚焦新材料業務,是一家具有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全力拓展新能源賽道,形成了“碳材料+鋰電材料+陶瓷材料”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在保持陶瓷材料業務領先地位的同時,鋰電材料逐漸成為公司的核心戰略業務。
公司碳材料業務運營平臺為佛山市格瑞芬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瑞芬”),其下屬子公司包括青島昊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門市昊鑫新能源有限公司、江門格瑞芬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贛州昊鑫新能源有限公司和蘭州格瑞芬碳材料有限公司。格瑞芬擁有涵蓋催化劑、碳納米管粉體、高純粉體、導電漿料、NMP回收等完整的導電劑供應鏈和研發體系,產品體系質量領先;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增蘭州基地,正在建設石墨負極產線,規劃了技術先進的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研發生產體系。目前,公司碳材料產品主要包括石墨烯導電劑和碳納米管導電劑,公司在產銷規模、客戶結構、產品研發實力等方面處于行業第一梯隊。2023年,公司鋰電材料業務主要由廣東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相關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三元前驅體和鈷鹽,是國內重要的鈷產品供應商之一。
由于礦物原料中鈷銅伴生,所以電解銅也是公司的主要產品。蕪湖新能源材料處于項目建設中。公司陶瓷材料業務為陶瓷釉料和陶瓷墨水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產品主要用于建筑陶瓷行業。
二、2022年度及2022年一季度經營情況回溯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62億元同比增長4.46%,凈利潤8618.94萬元,同比下滑84.66%,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5.89億元,同比下滑14.29%,凈利潤-3647.35萬元,同比下滑121.27。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鈷鎳產品市場價格呈現單邊下跌,公司產品銷售單價亦出現下滑,主要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幅度滯后于產品價格的降幅;同時公司2022年采購的鈷產品價格相對較高,導致結存的部分鈷原材料及以鈷為原材料生產的產成品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公司對該部分存貨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另一方面,今年以來下游電池廠商需求疲軟,排產降低,導致公司鋰電材料及碳材料相關業務出貨不及預期,致使公司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業績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
盡管公司在2022年以來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但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公司積極求變,在部分業務上仍然取得不錯的成績:在鋰電材料業務方面,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客戶,成功打入國際大客戶浦項的供應鏈,并取得預估金額59億的大訂單,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國內市場競爭惡化的影響;同時公司積極調整訂單結構,提高高鎳出貨占比,目前我司三元前驅體產品以高鎳8/9系為主,占比75%,較去年(46.7%)提升60%,產量穩步上升,產品類型豐富。碳材料方面,公司積極擴張粉體產能,隨著今年4月粉體產能的順利投放,未來公司在粉體環節將實現100%自供,進一步降低碳管的生產成本,有利于提高公司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三、問答環節
問題1:今年公司碳管粉體自供情況如何?
回復:今年隨著粉體新產能的投放,粉體自供比例同步提升,今年將實現100%自供。
問題2:今年前驅體出貨量展望?
回復:從出貨量角度來看,去年公司公告了和浦項簽訂的三年6萬噸大訂單,今年陸續開始交付,相比于去年整體出貨量會有比較大的提升。
問題3:銅的產銷情況和新建的2萬噸銅產能進展如何?
回復:新建2萬噸產能已于一季度投產,目前滿產滿銷的狀態。
問題4:前驅體目前的產能如何?
回復:目前前驅體總產能9.4萬噸,分別為英德基地4.4萬噸,龍南基地5萬噸,蕪湖基地已開工,公司正積極推進建設中。
問題5:公司前驅體主要客戶有哪些?
回復:在國內客戶方面,覆蓋了振華新材、貝特瑞、瑞翔新材、科恒股份、湖南邦普、當升科技、杉杉能源等客戶。在國外客戶方面,2022年11月,子公司佳納能源與POSCOCHEMICALCO.,LTD簽訂為期三年的《購買合同》,預估合同總金額約為59億元人民幣。公司將努力拓展海外市場。
問題6:鈉電池相關業務的進展如何?
回復:一直都在正常出貨,預計今年出貨會更多。
問題7:怎么看待中長期單前驅體未來的盈利?
回復:前驅體行業規模巨大,隨著鋰電池行業需求進一步提升,會帶動前驅體出貨量的增長,尤其是海外市場,以三元為主。公司進入浦項等海外客戶供應鏈,隨著蕪湖基地新建產能的陸續投產,公司規模化優勢會逐步顯現,生產成本會逐漸降低,盈利能力趨于穩定。
問題8:碳納米管的生產優勢是什么?
回復:公司通過對碳材料業務的進一步整合和完善,涵蓋了從粉體催化劑制備—碳納米管生產制備—粉體純化—高溫純化—漿料制備—NMP回收全產業鏈布局,通過全產業鏈一體化,提高產品穩定性和成本優勢。
本次調研活動期間,公司不存在透露未公開重大信息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