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投資者調研會議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向各位投資者介紹公司2022年度經營情況,二是投資者問答環節。主要內容如下:一、2022年度經營情況介紹
2022年度,面對嚴峻的宏觀環境,公司在“BIM平臺軟件及行業數字化應用和運營的服務商”戰略目標引領下,積極拓展以自主可控BIM底層平臺為核心的大場景工業軟件應用市場,實現營業收入6.07億元,同比下降30.36%,軟件服務、技術服務、軟件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74.65%、14.92%、8.14%,營收結構進一步優化;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333.51萬元,同比增長106.17%;基于自主可控的BIM平臺,公司在智能設計、新能源及儲能、數據中心相關業務領域訂單量均有所突破,同時公司加大對新能源數字化、“電力+算力”等方面的技術研發力度,報告期內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15%以上。
2023年度,在宏觀經濟持續恢復的背景下,公司將抓住數字經濟、雙碳、信創、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創新等市場機遇,繼續鞏固提升BIM平臺軟件業務,以智能設計技術提升設計市場份額,拓展電力行業應用深度和廣度,抓住電網投資、大基建、算力建設等市場機會,實現公司業績的快速恢復。同時,重點培養基于人工智能的能源大數據分析與增值服務、非電網客戶的節能優化服務等新的增長點,布局在行業應用場景中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取代部分人工或者提升設計運維服務的效率。
二、問答環節
1、公司AI整體布局如何?
答:在技術與產品服務的創新上,公司布局人工智能技術與能源業務場景的融合發展。
2016年開始布局電力大數據治理分析,并逐步拓展到高耗能企業用戶、工業園區等非電網客戶數據增值服務領域,幫助客戶掘金數據價值;目前已形成專業化的能源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團隊,包含電力業務專家、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數據建模工程師及軟件工程師等核心崗位;經過持續積累打造了完善的“大數據(知識庫+知識圖譜)+AI模型+產品應用”體系:包括泛在電力物聯網數據采集與分析,基于深度學習的大數據模型和豐富的知識圖譜,以及綜合能源管理與源網荷儲、能源結構分析、售電預測、客戶細分與精準營銷、電力大數據征信、碳中和監測指揮等幾十個產品系列。
本年度,在核心技術平臺方面,實現能源行業垂直模型開發、數據集與模型庫完善等人工智能平臺(AI-Engine)的升級;推出智能流媒體平臺(Media-Engine),結合AI-Engine為產品和項目提供智能服務;研究以GPT4為代表的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與低代碼技術平臺(FWeb)進行結合的技術路線,目標是實現智能化的表單生成與工作流設計等方面的突破。
同時,在行業應用拓展方面,積極推進AI+BIM的應用場景與解決方案。一是AI+BIM服務智能設計與建造,在輸電、變電、配電、新能源等業務中的標準化及復雜度較低的場景中嘗試AI技術突破,利用人工智能輔助或取代部分人工設計工作,在工地現場結合BIM、裝配式建造、物聯網和AI技術為工地管理提供安全、優質、高效的工程建造服務;二是AI+無人機服務于勘測、監測和巡檢,在工作條件惡劣或成本較高的場景,結合無人機或機器人,利用人工智能降低電力、水利、交通等行業現場作業的人工成本;三是AI+能源大數據分析與增值服務,在多年積累的電力大數據分析、AI模型和知識圖譜基礎上,結合針對外部AI大模型進行勘察設計、運檢及用戶側用能等行業調優,拓展多場景增值服務。
2、公司交通、水利業務增長明顯,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所處細分行業涉及對電力、交通、水利等國民經濟基礎行業中的信息數據處理,信息安全要求較高,且行業中涉及到大量的技術體系及行業標準,國產軟件能夠更加貼近客戶實際需求,滿足專業性要求。“十四五”期間是自主可控發展的黃金時期,國產替代為BIM/CIM核心技術研發創新帶來重大歷史機遇。近年來,公司基于自主BIM底層平臺核心技術以及在電力行業成熟的軟件產品及服務經驗,持續加大水利、交通領域的拓展力度,報告期內,交通、水利相關市場拓展效果明顯。
3、電力BIM包含多少環節?公司市占率如何?
答:電力BIM主要應用設計、施工、運維等環節。目前公司BIM產品在可研、設計、施工、運維階段均有應用,在電力三維設計領域公司保持市場領先優勢;在施工領域公司長期作為國家電網特高壓建設的基建數字化服務供應商,引領行業技術方向;在輸電線路、光伏和風電運維領域,公司以豐富的模型積累和核心算法為基礎,借助AI技術與無人機技術具備強勁的發展動力。
輸電三維設計產品市占率超過50%,變電、配電設計領域國外產品占主導地位,公司產品份額較低,在信創發展的大趨勢下具有較高的成長空間;在施工環節,電力基建數字化與智慧工地系列產品,市場占有率大約5-10%,該行業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在運維環節,基于公司自主BIM平臺、無人機和AI技術運維產品已經應用于電網公司、新能源發電企業的重點工程項目,在水庫、港口和鋼鐵企業打造了具有行業標桿意義的示范應用,運維環節數字化監測與運檢產品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4、當前在手訂單量情況?一季度經營情況如何?
答: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簽訂合同尚未履行或尚未履行完畢的履約義務所對應的收入金額約為9.31億元。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訂單充足,當前正加快相關業務實施,2023年一季度預期較上年同期有較大改觀。
5、公司應收賬款結構如何?
答:當前公司應收賬款賬期主要在2年以內,3年及以上僅占15%左右,公司主要客戶是電網及電力能源相關企業,客戶性質以央企或地方國企為主,客戶信譽良好。
6、2023年公司在人員方面有什么規劃?
答:2023年,公司會持續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加大高端領軍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關鍵技術人才引進,發揮核心人才的示范引領作用,提高團隊整體實力。公司總人數預計變化不大,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設計等相關人員會有所增加。
在整個交流活動中,雙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本公司嚴格按照《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規定,保證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沒有出現未公開重大信息泄露等情況。此次機構投資者調研活動因采取線上會議形式,故參會者無法簽到,由公司參會人員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