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年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公司董秘涂言實就2022年基本情況與參會投資者做簡要分析與說明:
公司2022年整體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其中血液制品業務增幅明顯;非血液制品業務因疫情、醫保政策的影響,仍處于下滑,但下滑幅度減緩。
公司2022年采漿量因受疫情防控的影響,未達到計劃采集量。從全行業看,預計行業采集量同比增長6%左右,公司2022年采漿量增幅與行業增幅基本持平。
二、相關問題的交流與溝通
1、疫情放開后,靜丙供需關系情況以及產品價格變化從近期醫院臨床用藥來看,重癥患者使用靜丙的情況明顯增多,短期內受制于原料端,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公司始終踐行“傳遞愛與生命”的使命,在疫情放開后,重癥及微重癥患者人數劇增,公司明確“保產、保供、保醫”的策略,盡最大努力保障主要產品進入醫院終端,滿足用藥需求。
公司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做到不囤積靜丙、不哄抬物價,明確公司的產品用于新冠治療重點醫藥,搶救重癥患者。
2、目前高濃度靜丙的研發進展如何?隨著靜丙的市場教育,高濃度靜丙會成為新的增長點嗎?
高濃度靜丙目前已經進入了臨床階段,高濃度靜丙和普通靜丙共用組分,高濃的附加值更高,但它的臨床使用范圍也相對比較窄,未來會是免疫球蛋白的組合產品之一。高濃度產品主要用于腫瘤患者,未來隨著營銷推進,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3、目前采漿的恢復情況
疫情放開后,由于陽性感染人數劇增,短時期內也影響到漿站的正常采集,隨著陽性患者康復后復崗,獻漿員也逐漸變多,目前已恢復至正常水平的七八成,預計2-3個月后可以恢復常態。
4、公司如何進行獻漿宣傳
公司一直秉承著傳遞愛與生命的使命,盡最大的努力保障重癥和危重癥患者的需求。從三個方面來宣傳獻漿文化:第一,深入鄉間和社區,持續科普和宣傳獻漿知識,使其深入人心;第二,提升獻漿服務,改善漿站環境,使其感受到真誠的關懷;第三,大力宣傳標桿獻漿員,呼吁更多的人參與獻漿。
5、血液制品市場需求大增,能否縮短原料采集、生產至批簽發的周期?
血液制品從原料血漿的采集到產品銷售,一般有半年左右的時間周期。檢疫期、生產周期相對比較固定,需要3到4個月的時間。我們可以做的是縮短批簽發的周期,公司積極主動與國家藥監局、檢驗所溝通,得到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在符合法規的條件下,生產的同時開展批簽發工作,這樣可縮短近1個月左右的時間,以盡快保障藥品的臨床需求。
6、公司各大產品的庫存情況
公司可售的靜丙基本無庫存,白蛋白、纖原庫存量維持相對偏緊水平,20天左右的庫存周期;PCC及狂免的庫存相對充足,是公司下一階段銷售發力的主要方向。
7、各產品銷售占比及纖原趨勢
公司蛋白、靜丙和因子類產品收入占比大概是3:3:4,未來隨著因子類產品新品的增加及市場份額提升,因子類產品收入占比會加大。
纖原價格壓力在去年廣東集采時就釋放了一部分,對公司業績影響不是很大。未來,公司會持續加大學術推廣,力保公司纖原產品的市場龍頭地位。
8、未來新產品對噸漿利潤的貢獻情況
隨著新品種的上市以及新產品市場份額的提升,對公司的噸漿收入及利潤均有積極的影響。噸漿利潤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產品收得率、價格、產銷平衡率等,具體量化的數據不好預估。
9、公司產品出口認證及出口的情況
公司產品出口認證工作,實施3部走的策略:第一步是在非法規市場國家開展,這些國家對國內的藥品注冊法規相對比較認同,認證周期會比較短;第二步是在半法規市場開展;第三步是在法規市場開展。至目前,在部分國家的產品認證工作取得階段性的進展,已獲得部分國家GMP證書。
產品出口方面,公司在綜合市場情況及滿足國內臨床使用的前提下,動態調整出口的策略。
10、公司產能的情況,有何措施解決產能受限而影響業績
目前公司的白蛋白、靜丙的產能為600噸,因子類產品近千噸的產能。從采集規模測算,現有的14個漿站預計至2024年采集量就能達到600噸。根據建設計劃,智能工廠預計2027年1月正式投產。產能方面,預計2026年吃緊,公司將從四個方面緩解產能受限問題:第一,公司通過優化產線布局,可以將產能提升10%;第二,智能工廠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可以試生產,驗證批產品認證通過之后可以用于市場銷售;第三,未來,若智能工廠的認證權限下放至省局,認證的時間可以縮短約半年左右;第四,公司會持續加大產品的研發力度及新產品的上市推廣力度,力爭實現公司業績穩步增長。
11、丹霞生物漿站恢復情況及下一步的考慮
目前丹霞生物已有9個站開采,其他8個漿站的恢復采集工作也在積極推進。
未來,在丹霞生物生產經營、財務狀況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在符合上市公司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經交易雙方協商后,適時啟動并購整合工作。
12、非血液制品業務剝離情況,以及博雅欣和的處理方式針對同業競爭業務(廣東復大和天安藥業),華潤醫藥承諾:自完成股份發行后的2年內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即2023年底之前)。公司已明確聚焦血液制品的發展,針對其他非血液制品業務,將適時進行剝離或者處置。
對于博雅欣和的處置,目前公司初步考慮是合并吸收,由于地理位置緊挨智能工廠,可以合理利用辦公樓等公用設施;生產車間及其他資產可考慮轉讓。
13、公司有無股權激勵計劃
國務院國資委和華潤集團積極支持下屬上市公司開展股權激勵。目前華潤旗下的多家A股上市公司等都已實施了股權激勵。公司會根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等政策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確定考核指標、擬定方案,適時推出股權激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