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少波先生與投資機構代表對公司行業發展及未來規劃就以下問題進行了電話溝通交流:1
公司目前有哪些重要客戶,在客戶拓展方面有什么進展?答:公司擁有豐富的物流服務經驗,在各行業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客戶資源。在電子信息制造業,acer
華碩
小米
傳音
泰科電子
仁寶
緯創
華勤電子
大聯大及立訊精密均是公司客戶;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公司與長城汽車
吉利
保時捷及沃爾沃等品牌客戶展開合作。在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公司繼續服務全球家用機器人專業智造品牌制造商添可電器,在精密儀器行業,德州儀器
牧田均與公司展開業務合作。在醫療器械行業,公司與中國醫藥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多年。在快速消費品行業則有強生(中國)
蘇州隆力奇
利樂公司
旺旺集團。服務好這些知名優質的客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行業知名度,便于公司新客戶的開發以及新業務的拓展。公司六大目標行業中,今年在電子信息制造業保持強勁的勢頭,陸續拿到得力
領翊
戴森
科沃斯
冠捷
藍思一批知名客戶,同時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大有斬獲,新引進了一批頭部客戶,如蔚來汽車和貝內克等;其他四個行業也陸續導入一部分新的客戶,業務也有所增長,新能源方面與高景
正信
尚德
億晶等光伏企業展開合作;快消領域,三季度開始為依云提供國內合同物流的服務;同時在售后配件業務中,獲得Dell
Vivo的認可,拓展倉儲備件業務。另外在戰略合作方面,也與長安民生開展了資源互補的業務合作。除了業務的積極合作以外,在方案咨詢方面公司近期也為采埃孚和ABB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提供了自動化倉庫咨詢服務,客戶對公司的自動化方案能力予以高度認可。2
公司對供應鏈行業前景有何預判?答:隨著電子信息
通訊及汽車等高端制造業國產化的更加深化,培養和帶動了國產品牌企業,代工企業,零部件企業等產業鏈,而這些制造業企業也在進一步走向全球,在這個過程中,將產生巨大的全球物流需求。再者,大型智能制造企業的供應鏈一般為全球范圍的,對于其供應鏈管理服務商來說,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鏈物流服務,需要具備全球化的服務網絡
資源調度能力,和業務運營能力。此外,基于互聯網
物聯網
自動化等技術實現的制造業供應鏈數字化,正在有力支持供應鏈核心企業真正意義實現以消費者需求為驅動的供應鏈設計與精準的產品
服務提供;智能化技術及工具正在被應用到制造業供應鏈的各環節,以作業層面的自動化,運營管理層面的協同與管控,支持供應鏈可視
自優化
精準預測。總體來說,中國制造業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正朝著全球化
一體化
數字化及智能化的方向邁進。3
公司1-3季度的業績有較大提升,原因是什么?今后在保持業績持續增長方面有什么工作?答:公司1-3季度在收入方面圍繞主賽道積極開拓,在新業務,新版塊中不斷取得佳績;在成本控制方面不放松,嚴控成本與費用支出,加強應收款管理,重點關注低負毛利客戶,提前控制各類風險產生。今后在產品方面積極打造核心產品,結合行業研究及主要能力,開發區域特色產品;網絡服務能力方面,國內重要節點加快建設,如貴陽
海南
北京
廈門
武漢等地。海外網絡搭建,加快越南VMI服務產品推進,泰國,印度等網點積極調研推進;在客戶開發方面,大力開發核心客戶,對其上下游的客戶池持續深挖;在數據與科技方面,數字化轉型打通數據孤島,建立數據中臺,通過數據建模,AI算法在各領域進行應用,達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客戶體驗的目標。科技方面以自動化倉為抓手,與客戶形成緊密聯系,拓展客戶延伸業務以及上下游業務,如:報關,貨代,以及往前后延伸的運輸業務,為客戶提供更多附加值。公司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斷改進,取得業績增長。4
公司核心領域是智能制造供應鏈,請談下公司選擇聚焦這個領域原因。答:公司在2018年提出做智造供應鏈,當時并不是市場的主流,大家不覺得這是未來的方向。但是三年多下來,無論是從政策面
市場還是研究機構都能看到,智能制造供應鏈板塊大有可為,圍繞企業的合同物流
貨代
供應鏈這些領域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挖掘,這也符合整個物流行業的格局。快遞在整個世界物流格局里面盡管有大公司,但快遞占整個物流行業的比重并不大,雖然由于電商的發展,比重比以前有提升,但它仍屬于新興板塊,而不是核心板塊,2B企業端才是物流業的核心,所以當時公司決定選擇智造供應鏈作為自己的賽道。現在看數據驅動
數字化轉型
技術驅動已是行業的大勢所趨。這不是跟風去做,是公司深入研究出來的。制定戰略,要抓住行業范圍內整個大的脈絡,抓住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主線,產業互聯網
AI
5G
數字化,正在推動各行各業包括物流供應鏈行業發生質的變化。過去三年,公司做的是回歸業務主航道,有些非主航道業務不是不做,而是要圍繞主航道,圍繞使命
戰略去做,要圍繞為行業創造價值去做。一個公司要安身立命,要長久存在發展,讓團隊能成長,它本身要不斷為客戶
行業
社會創造價值,要不斷去研究。如引進確保公司跟上市場前沿的趨勢性物流技術,引入新的數據化轉型的理念。公司每一年都在更新迭代,上業務系統,做數字化中臺,梳理流程,這些都是公司長期不斷優化和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礎。可以認為公司上市之后的前幾年,圍繞原來重要的行業定位做了一些多元化的嘗試,這三年主要回歸主航道,重新厘清戰略回歸主航道,是一個調整期。接下來的幾年是實現愿景
戰略目標的關鍵階段。5
公司未來的戰略是?答:公司依據最新確定的戰略定位,在行業開掘方面,繼續深耕IT制造業物流服務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和嘗試電子信息制造行業新的業務領域及運作模式,同時,加強對其他相關智能制造行業的探索
研究和實踐,以內生式拓展與外延式并購相結合的方式,繼續嘗試將在IT制造業積累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向其他相關智能制造行業進行復制,目前公司已在汽車及零部件行業
智能制造裝備行業
精密儀器行業
醫療器械行業及快遞消費品行業積累了相關成功案例,初步形成了公司六大目標行業解決方案,為公司持續的業務轉型升級及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客戶拓展方面,由于全球知名品牌商在其制造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公司將繼續堅持品牌商大客戶策略,通過深入服務品牌商大客戶,特別是國產替代的龍頭企業及其全球產業鏈,促使公司不斷調整和優化業務結構,帶動公司物流供應鏈管理向產品標準化
服務精細化
方案一體化方向發展;在區域全球化拓展方面,從整體層面來說,公司將不斷適應全球供應鏈在地區間
國際間調整
轉移及整合的大趨勢,繼續加大對海外服務網絡的投入,優化公司海外服務網絡的布局,以提升公司海外服務能力;從單個客戶層面來說,公司堅持將品牌商大客戶策略在區域維度上進行延伸,緊密跟隨并密切配合品牌商大客戶海外業務拓展,以協助品牌商大客戶的海外業務布局,同時也帶動公司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向全球化方向發展。同時,公司還將繼續抓牢公司在物流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繼續加大對信息技術的研發
應用及投資力度,以順應智能制造客戶及制造供應鏈物流產業的數據化
信息化及智能化趨勢,旨在使公司成為物流供應鏈管理服務行業B2B領域領先的物流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