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李黨生先生就公司2022年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經營情況進行介紹。
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90,726.83萬元,較上年同期同比降低11.8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69.79萬元,較上年同期同比降低48.04%。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為388,374.80萬元,較上年末同比增長4.2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268,707.46萬元,較上年末同比增長4.83%。受宏觀市場因素及部分項目延期驗收確認等因素影響,導致公司報告期內營收水平和利潤貢獻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分行業客戶角度看,報告期內,公司媒體業務收入達1.06億元,同比增長33.60%,呈現良好增長態勢。金融、制造、能源等企業客戶收入達3.47億元,同比增長0.88%,與上年基本持平。政府和公共安全行業客戶因受各地政府防疫開支成本加大,項目工程款無法正常支付,導致應收賬款出現逾期情況或原有項目延期;又因宏觀市場因素導致公司項目人員與用戶現場見面溝通、上門實施等工作受限,部分項目交付推遲等原因,政府版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3.69%,公共安全版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1.84%。報告期內,公司云和數據業務收入達3.84億元,同比增長1.4%,占營業收入比例為42.36%,占比同比提升5.52%,云和數據服務收入占比穩中有升。公司加速人工智能技術在多元化場景落地的推進,尤其是AIGC領域的創新,AIGC領域(機器寫作、自動報告生成、對話式AI機器人、虛擬人播報等)用戶數已達103家,業務收入達852萬元。在2022年發布的9款SaaS服務產品中,8款融合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1,057.24萬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10.6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019.27萬元,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43.76%。
二、參會機構提問及回答。
(一)請介紹公司大數據產品的具體服務模式?
回答:公司采集的公開信源數據通過加工處理,推送到數家資訊大數據云服務平臺和網察大數據云服務平臺中,通過不同專業模型轉化成不同領域的知識數據,實現數據從資源性到經營性的數據資產變現。2022年度,公司研發了“產業大腦”云服務平臺,形成了三大數據資產平臺(媒體資訊、輿情、產業大腦)的格局。目前,大數據服務主要通過API接口以按次、按量、按時的收費模式進行銷售。
(二)請問公司在類ChatGPT產品方面有哪些投入計劃?未來是否有產品發布?
回答:2023年開年,公司啟動了“209”工程,計劃推出trsGPT及基于trsGPT生成的系列AIGC產品。
trsGPT技術棧分為5層,即應用層、接口層、模型層、框架層和計算層。在應用層中,可將trsGPT生成的trsGPT-G(政務專業模型)、trsGPT-F(金融專業模型)、trsGPT-M(媒體專業模型)三大行業模型(可通過接口)集成到自研云服務或面向用戶的應用程序,運行自有模型或通過第三方接口運行模型,幫助用戶使用trsGPT帶來的人工智能協作能力和生成能力,形成各類行業應用,如公文輔助寫作、投研自動報告生成、智能投研問答、新聞資訊知識型搜索、以文生圖配稿等。
(三)AI工程化是AI大規模發展的必經之路,請問公司在AI工程化方面有哪些積累和優勢?
回答:在業務持續穩健發展過程中,公司已形成一套完整自研的多模態大數據管理底座和人工智能技術底座,具有成熟的大數據治理和人工智能服務能力,如通過海蜘大數據采集平臺進行互聯網公開信源的自動采集,統一存儲在海貝大數據管理系統,經智拓人工智能技術平臺對源數據自動分類、自動抽取、自動標注、自動查重、質量校核等處理,再通過智眼圖像分析與處理平臺、安拓知識圖譜平臺、TRS模型工廠等提供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業務模型、算法等,將初步處理的數據要素進行不同維度的融合,包括數據級融合、行業級融合、場景級融合、決策級融合等,通過不同方式為行業用戶賦能。
公司成立30年來,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行業應用工程化實戰經驗,如在AI數據智能應用領域,公司在中國經濟信息社(新華財經)區域產業分析項目,利用AI智能技術,融合宏觀、中觀、微觀近百種異構數據,構建超過8000個產業領域圖譜,10大產業類量化模型,上萬個產業場景應用標簽,賦能金融高質量營銷獲客與政府產業招商。在知識圖譜應用項目方面,全國某金融行業監管部門使用安拓知識圖譜平臺,采用國產自主可控技術,在該項目中構建了百億級知識圖譜,可對資金往來、交易對手、異常交易、操縱市場行為以及涉及的人物、組織、關聯關系、上網軌跡等深度分析,實現對所屬行業監管對象的全方位監測,打擊金融違法行為和執法專項調查。在大規模數據處理與分析方面,公司實施的“某部云搜索”項目對接了Oracle、ES、DB2、MySQL等多款主流數據庫,匯聚了基礎信息、背景信息、活動軌跡信息等100多種信息,涵蓋了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所有類型,數據規模達PB級,總數據量達500億+條,每日實時更新約5000萬條各類信息。
(四)公司AIGC產品的具體應用場景有哪些?
回答:公司AIGC產品在媒體、政府和金融行業存在多元化應用場景。在媒體行業,應用場景分為以文生圖和知識搜索和輔助寫作兩個部分。以文生圖方面,公司面向從業者提供稿件AI配圖服務。系統根據文字描述,AI自動生成完整的繪畫作品,支持寫實、照片、國畫、水彩、素描、科幻、素描、油畫、卡通等風格。知識搜索和輔助寫作方面,基于公司自有的千億級官媒、主流媒體、自媒體等新聞資訊數據,面向媒體、智庫等從業者提供高質量的新聞資訊類知識型搜索服務,支持對話內容自動生圖,支持輔助新聞寫稿。
在政府行業,基于公司數據中心采集的全國政府官網政策數據,面向政府、央企、國企、智庫等機構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會話AI式政策研讀服務,支持政策提綱、政策摘要、政策推薦、政策比對等功能。
在金融行業,基于公司數星產業大腦平臺相關數據,為金融類客戶提供面向產業、企業、個股、宏觀等多維度融合的知識智能問答與內容報告生成服務。
(五)公司云和數據服務收入規模及占營業收入比重逐年提高,目前主要客戶群體有哪些?
回答:目前,公司提供訂閱制SaaS服務可滿足政務、金融、媒體、輿情、公共安全、專利等六大版塊的業務場景。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1+1=N”的數據要素商業模式。“1+1”是指一個大數據底座和一個人工智能技術底座。“N”是指行業SaaS服務集群,未來可實現N個云服務產品的拓展。“1+1=N”的商業模式主要依托公司自建的大數據中心,基于自研的大數據底座和人工智能技術底座,面向政府、媒體、金融、企業等優勢行業,根據不同場景封裝產品,基于公司成熟營銷體系迅速推向市場。這種模式實現了同一數據資源在數據資產轉化方面的裂變增長,充分體現了公司深耕行業應用,深挖存量客戶衍生價值的行業優勢,也體現了公司高質量專業模型和知識數據的優勢。公司現有17款SaaS服務產品通過帳號訂閱模式進行銷售,包括“數家資訊大數據云服務”“網察大數據云服務”“海策政策大腦云服務”“政務資訊參考云服務”“‘冒煙指數’監測預警云服務”“數星產業大腦云服務”等。
(六)請問公司的數據資產規模多大,數據采集能力在業內處于什么水平?
回答:公司自2010年起自建大數據中心,以長期服務多行業用戶持續累積的公開信源數據為基礎,擁有了規模及質量均位列業界前茅的公開信源大數據。
目前,公司數據中心擁有3大專業IDC機房,上千臺高端機架式服務器完成對互聯網公開數據的7*24小時不間斷采集,同時租用了阿里云及微軟云的服務器實現全球數據采集。數據中心監測的采集站點包括80萬余家新聞網站、3000余個資訊APP、1200余家國內報刊、20余個第三方平臺、79語種50萬余個其他站點。數據總量1400億條以上,每日新增數據量高達1億多條,秒級采集更新。數據采集覆蓋面、數據存儲量及日均增量都明顯高于業內水平。并且,公司擁有30+大類通用、行業/領域知識庫;31000+標簽規則;100+通用NLP和300+行業/領域深度學習算法模型的模型工廠等,可面向不同行業、不同落地場景對數據進行知識模型的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