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二、問答環節
1、 美光近期被國內審查的事件大家普遍比較關注,公司作為國內車載存儲的龍頭,如何看待這個事情,對公司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公司上半年汽車這塊業務可能有一定壓力,那如果拉長到3至5年,在國產替代上的推進如何考慮?在車載存儲業務上,未來的年復合增速可能達到多少?
美光審查這個事情大家都比較關注,具體影響還要看后續的進展,由于我們存儲產品在汽車、工業領域,從短期來看對我們沒有太大影響,從長期來看應該會利好包括我們在內的國內相關企業。從長遠來看,未來3到5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國產替代應該都會有很多機會。
未來車載存儲的年復合增速應該還是比較樂觀的,我們看到很多預測在百分之十幾到百分之二三十,但這個應該也會受很多因素影響,比如宏觀經濟、政治形勢等等。隨著汽車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單車對存儲的需求量肯定越來越大,但具體的增速可能還要持續關注。
2、 公司發公告說要將原來用于車載LED照明系列芯片的募投資金變更為投資設立合肥研發中心項目,這個研發中心是針對本部的微處理器和智能視頻芯片的研發,未來有可能將部分存儲芯片的研發放到合肥研發中心嗎?
目前存儲芯片、模擬互聯芯片海內外都有研發團隊,這幾年我們在國內也在持續招聘技術人員,加強設計能力。本次變更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主要是一方面我們用自有資金對廈門矽恩增資以后,廈門矽恩的資金已足夠支持它的日常運營了,同時公司也計劃加大對底層核心技術的研發,這些核心技術可以支持到整個公司的發展。
3、 合肥君正上半年智能視頻芯片的利潤應該在7200萬左右,全年只有1000多萬,這個是什么原因呢?
智能視頻芯片下半年也就是Q3、Q4的收入是環比增長的,一方面是整個市場的庫存水平在下降,需求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市場競爭仍然非常激烈,毛利率也在持續下降。我們在Q4計提了一些存貨跌價,合肥這邊應該有七千多萬,還有就是通常Q4會有年終獎等,費用也會高一些,所以綜合這些因素全年的利潤大概在1000多萬。
4、 存儲芯片的單車價值量是什么樣情況?
我們是銷售給Tier1廠商,不是銷售到整車廠,我們無法獲得客戶的財務數據,因此單車價值量我們沒有辦法統計。
5、 我們的DDR4是否也主要在新能源車上推廣?
我們的DDR4、LPDDR4在很多車型上都有應用,不止是新能源車上。
6、 公司庫存水位情況?
我們庫存規模來看,2022年底庫存是23億,從收入來看大概是一個多季度的水平,2023年整體庫存水平預計會開始往下降。
7、 車規NORFLASH發展情況?
車規NORFLASH2022年發展較好,22年NORFLASH產品線同比保持增長,主要來自車規的貢獻。在NORFLASH產品線上,工藝上我們和其他國際大廠相比是沒有差距的,所以在汽車、工業這些高品質的領域,我們是有很多機會的。
8、 車規LED驅動的市場情況?
22年第四季度占比已達到50%,車規市場的成長還是比較好的。
9、 智能視頻去年已經下跌了比較多,今年是否還會再跌?行業市場今年會是什么樣的走勢?毛利率影響大嗎?
智能視頻市場從去年下半年逐漸企穩,Q3、Q4出現環比增長,我們覺得今年應該會有增長,智能視頻的收入,去年Q1因為延續了21年的市場需求,是全年收入最高的季度,所以今年Q1和去年Q1不太具有可比性,不過預計智能視頻今年Q1會好于去年Q2的情況。行業市場從去年Q4開始,需求有一定下調,價格也開始回落,預計23年上半年價格會逐漸有所回調。不過由于行業市場漲價的幅度相比消費市場沒有那么高,我們估計2023年的價格下調幅度也不會太大,有可能影響毛利率也就幾個點。
10、本部的產品在哪里代工,制程是多少?存儲產品是不是都在國內代工?
IPC芯片最先進的制程是12nm,在臺積電,微處理器芯片最新的制程是22nm,也在臺積電。存儲產品在臺灣力積電、國內武漢新芯、中芯國際等都有代工。
11、過去一段時間公司T20和T21這個系列的芯片是出貨的主力,那想請教一下公司下一個階段,尤其是在RISC-V逐步研發成功的基礎上,有沒有可能把這些專利的內核逐步應用到智能視頻芯片的研發路線圖里面,近一段時間出貨的主力是否會向T30甚至40方向轉移?公司未來是否向RISC-V轉換?
T31是一個相對來講輕智能的產品,其實這個芯片還是挺成功,用22納米研發,我們應該三年半的時間出貨就超過1億顆。我們在T41上完成了工藝節點從22納米到12納米的提升,另外我們加了硬智能,也就是普惠型的一種AI,所以后面普惠型AI的主力會是T40,在T40上我們基本打開了雙攝的市場,后面出貨的主力會從目前的T30系列逐漸轉到T40系列。
我們在過去四五年中一直在注重RISC-V的研發,目前有一些產品已經使用了我們RISC-V的小核做實時性的處理。我們已經研發了對標ARM53、ARM55系列的RISC-V的大核,目前正在研發對標ARM中高端的內核。我們未來的產品會從目前MIPS架構的內核轉到RISC-V的內核,同時我們在內核的研發上,可以對AI引擎做到很好的支持,這個下一步會助力我們在AIOT產品線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