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報投資者交流主要內容
一、經營回顧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8億元,歸母凈利潤965.80萬元,經營性凈現金流3.32億元;截止2022年底,公司總資產94.20億元,歸母凈資產75.49億元,貨幣資金及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 25.53億元,資產負債率16.85%。2022年度擬現金分紅1.31億元。
2023年一季度以來,文旅消費迎來復蘇,公司旗下景區陸續恢復營業,迎來觀演熱潮。一季度公司演藝主業實現營業收入 2.34億元,同比上升174.82%;歸母凈利潤6,031萬元,同比上升256.29%。4月份截止26日,各景區門票收入恢復到2019年的80%以上。從五一預排場次來看,也遠超2019年同期。
當前文旅行業處于持續復蘇中,公司正以充足的準備和飽滿的熱情投身新一輪增長,將不斷打造非同凡響的高品質演藝作品,營造新奇特的景區和度假體驗,進一步夯實世界演藝第一的地位。
二、投資者交流情況
(一)項目運營情況
Q:已開業項目的經營情況
A:截止目前,旗下各個景區人數、營收的恢復度均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穩居行業第一梯隊。
得益于產品內容、城市熱度、市場渠道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滲透率以及良好的游后口碑,截至目前麗江、桂林、西安等地千古情已經在營收、人數等方面反超歷史同期最高水平,杭州、三亞等地恢復水平也高于當地旅游市場整體恢復度。杭州宋城等景區高居當地景點熱銷榜、人氣榜、好評榜、收藏榜前列。
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將迎來出游熱潮,市場需求旺盛,各個景區的預排場次超預期,將創歷史新高。其中:麗江預排總場次30場,單日最高7場,全面遠超2019年;杭州最高單日預排18場,總場次超過2019年。隨著假期臨近,不排除還將增加場次的可能,公司各個景區均已做好相應準備。
Q:上海、佛山等項目的開業計劃
A:上海的節目升級改版后豐富了很多,千古情增加和豐富了滬上江南、覺醒年代的理想和熱血、今天的上海章節,強化江南之美、年輕力量、現代氣息和海派文化,還準備新推出面向兒童市場、夜游市場和商務客人的劇目內容。此外,上海宋城豐富了空間布局,優化了游歷路線,將帶給游客更加緊湊、舒適的游覽體驗。上海項目有點像宋城和百老匯的結合,既有地標性演出千古情,有主題公園,又有多種劇院。上海的消費能力非常強,尤其商務型游客非常多,項目潛力巨大。但上海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旅游目的地,項目培育需要有個過程。上海演出精益求精,希望給大家更多的亮點,預計將于今年暑期與大家見面。
佛山項目已經完成建設,正在加緊劇目排練,將在年內推出。有序做好各個項目的經營恢復是公司今年的重點工作,將主要從恢復開業、內容優化升級、市場營銷推廣幾方面開展,力爭高舉高打,贏在起點。
(二)市場展望
Q:如何看待文旅消費的復蘇
A:從政策層面、行業趨勢、經濟發展、市場需求綜合來看,大方向上,文旅消費的復蘇是確定的、持續的。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復蘇也不會一步到位,行業在短期內很難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歐美國家的經驗也驗證了這一點。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中國旅游經濟藍皮書》預計2023年國內旅游人數約恢復到2019年的76%,國內旅游收入約恢復到2019年的71%,這應該是一個比較可信的預測。
Q:文旅需求有哪些新的變化
A:當前的文旅需求呈現多元化、細分化、專題化等趨勢。公司的優勢在于既有老少皆宜的千古情產品打底,也在不斷推出面向年輕群體、親子市場等細分內容,打開收客新局面。千古情為王牌、多劇目多節目并存的大演藝內容具備全人群覆蓋能力,大景區的產品特性則賦予公司強大的接待能力。只要把品質做好、品牌做強、活動做響、政策做準、推廣做精,就一定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下持續擴大競爭優勢。
(三)公司戰略規劃
Q:演藝平臺的考慮
A:過去幾年整個文旅行業處于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產業鏈上的企業,包括行業內的、上下游和周邊的,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有些受到的影響非常大,公司是少數保存了實力和持續優勢的企業。行業低潮使行業發展和市場格局更加清晰,演藝行業需求沒有變,強者愈強的競爭格局更加凸顯。公司作為行業龍頭,有品牌、規模、資金等優勢,也擔負著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宋城頗像一個有著精湛水平、又懂市場的手藝人,潛心打造獨特的作品和商業模式,又有著強大的復制能力和傳承性。基于此,公司仍將在內容上下功夫,通過自制、定制、微創新等多種模式不斷推出各類演藝體驗產品,以內容為核心抓手促進公司全國性演藝平臺的持續創新發展。
(四)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Q:保留事項的相關情況
A:由于聯營企業花房集團參股25%的公司被警方調查,涉及花房集團部分賬戶被凍結1.361億元。目前該事項對花房集團主業未產生影響,但因相關案件仍在調查過程中,審計師無法獲取與之相關的詳細信息,無法判斷其對花房集團公司可能產生的影響,對公司 2022年度審計報告出具了保留意見。保留事項與花房集團相關,對宋城演藝財務報表的影響僅限于部分科目,不構成財務報表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不具有廣泛性。
花房集團業務獨立于被調查的參股公司,目前花房集團業務運營正常,未受影響。花房集團為公司的聯營企業,公司業務獨立于花房集團,保留事項不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公司將積極采取相關措施,以期盡快消除影響,并從戰略發展角度進一步統一規劃。
Q:持有的花房集團股權有無減值風險
A:公司持有花房集團35.35%股份,采用權益法核算。公司聘請了評估師對花房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測試進行評估,2022年度經過測試,花房集團未減值。目前也未發現花房集團有明確的減值跡象。
(五)其他
Q:關于內容和創作
A:黃導現在基本脫離外部事務和日常經營,聚焦藝術創作和規劃設計。在黃導的帶領下,編創團隊快速成長。公司將不斷深化完善內容生產模式,進一步打造導向正確、品類豐富、特色鮮明的內容矩陣,以高辨識度的精品內容吸引游客。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也是我們評判作品的唯一標準。
Q:關于管理和人才
A:管理上公司一直在降本增效。一方面,經過長期的打磨,各個部門和崗位,已經有一套標準化的操作規范和流程,再加上“中央廚房”式的垂直管理以及數字化的應用,工作效率和準確執行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通過季節工、臨時工、實習生等多元化用工結構,有效和經濟地解決了節假日和暑假等旅游旺季的用工,人力成本更加合理。
人才方面,在企業文化和公司制度的保障下,公司的年輕管理層不斷成長,并具備獨擋一面的能力。這些年輕人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新事物有更深刻的認知,更了解年輕游客的偏好。人才的培養是永續的,未來公司還會繼續做好規劃設計、藝術編創、營銷策劃、投資管理、項目運營等骨干人才的培養,做好中長期人才激勵,打造支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梯隊。
Q:關于科技應用
A:公司堅持科技驅動發展,技術服務創新的理念,時刻關注科技進步。2021年,公司被科技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廣電總局聯合認定為“第四批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三亞千古情公司和宋城演藝谷公司分別于2021年和2022年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并獲頒相應資格證書。
對公司來說,重視科技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關注和探索前沿科技與現場演藝的融合,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力量打造“文化+旅游+科技”深度融合的文旅產品。公司有自己的科技實驗室,不僅在千古情中大量用到科技元素,還推出了科技含量極高的全息秀《幻影》、親子劇《WA!恐龍》、光影秀《myall》、大型騎乘式互動VR項目《太虛幻景》等獨立產品,深受游客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喜愛。
二是科技手段用于日常運營,降本增效。人臉識別、聊天機器人、數字營銷等技術已經成熟應用于公司各個場景中,數字化改造也在持續推進中,不斷減少冗余環節,有效盤活骨干力量,持續降低能耗、物耗,提升運營效率。公司有關注到AI技術對數字娛樂和信創產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公司已經有使用AI技術生成背景音樂和廣告素材的成功經驗,未來將進一步嘗試用在藝術創作和日常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