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3-04-19 | 數字政通 | 電話會議調研 | 電話會議 |
參與機構 |
興業證券,慈陽投資,磐信投資,湖北高遠私募,茂源財富,準錦投資,睿億投資發展中心,健順投資,佛山市東盈投資,上投資產,豐倉股權投資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南京璟恒投資,利位投資,東方睿石投資,亞太財產保險,泰康資管,和諧匯一資管,尚誠資管,金元證券,敦和資管,灃誼投資,晨曦(深圳)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天堂硅谷資管,中信證券,國元證券,金泰銀安投資,恒健遠志投資,津渡資管,信海達資管,華泰資管,瀚倫私募基金,盈拓私募基金,眾安在線財產保險,涌貝資管,泊通投資,彝川資本,光大證券,新華基金,泰康養老保險,杉樹資管,紅石榴投資,傲基科技,智爾投資,鄭州云杉投資,天猊投資,平安銀行,華安合鑫資管,中科沃土基金,普行資管,鴻商資本股權投資,西藏合眾易晟投資,衍航投資,東吳基金,海通創新證券投資,幸福人壽保險,創金合信基金,樸石投資,明河投資,磐厚動量(上海)資本,興業基金,涇溪投資,源樂晟資管,東北證券,東莞證券,國壽安保基金,群益證券投資信托,灃沛投資,大成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中才中環投資,海通證券,太平洋證券,民生證券,聚鳴投資,前海旭鑫資管,南方基金,浙江龍航資管,匯升同道資管,鴻運私募(海南),浦東發展銀行,統一證券投資信托,量勝資管,民生加銀基金,進化論私募基金,國泰君安證券,潤桂投資,國泰基金,Ufinance asia limited,青榕資管,華創證券,長江證券,百年保險資管,中銀國際證券,平安證券,安信證券,匯豐晉信基金,中國工商銀行,中大君悅投資,筌笠資管,明達資管,福瑞加成投資(上海),紅塔證券,澤興私募基金,建信保險資管,IGWT Investment,金友創智資管,嘉實基金,山西侯馬農村商業銀行,觀富(北京)資管,復勝資管,蜂巢基金,毓璜投資,中英人壽保險,江蘇天麒私募基金,農銀匯理基金,萬杉資本,南華基金,浙江貝樂昇投資,中泰證券,睿揚投資,德邦證券,川百納投資,中信建投證券,建信基金,紫閣投資,匯泉基金,名禹資管,百年人壽保險,海富通基金,方圓基金(香港),國金基金,前海海雅金融,前海博普資管,譽輝資本(北京),瑞達基金,中國人壽資管,謙心投資,國泰人壽保險,中域資管,紅杉資本投資,乾行資管,生命保險資管,國泰證券投資信托,浙商證券,浦泓投資,善道集團,東方證券,恒越基金,山楂樹私募基金,國贊私募基金,華夏基金,諾亞榮耀投資,yuanhao capital,泰誠資本,泰信基金,英大保險資管,金安私募基金,淡水泉(北京)投資,興業銀行,西部利得基金,沖和投資,中融基金,中航信托,浙江益恒投資,光大證券資管,浦銀安盛基金,清水源投資,永贏基金,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易米基金,西藏東財基金,金廣資管,HK vero.td,啟石資管,財通證券,唯德投資,南京青云合益投資,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泰基金,灃京資本(北京),金股證券投資,中國民生銀行,瑞豐證券,招銀理財,華西證券,格林基金,百川財富(北京)投資,長沙鼎鈞投資,瑞銀證券,灝浚投資,國盛證券,丞毅投資,金輦投資,東方國際,中郵人壽保險,MARCO POLO PURE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招商證券,華商基金,北信瑞豐基金,中信建投(國際)金融,睿融私募基金,東證融匯證券資管,明亞基金,凱基證券亞洲,翀云私募基金 |
調研詳情 |
數字政通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 年報經營情況解讀 邱魯閩先生: 非常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參加數字政通2022年度業績說明會,下面我就年報業績情況以及若干主要財務指標做簡要的分析。過去的一年當中公司的收入和利潤均創歷史新高。這也是我們自2018年以來連續4年保持較快增長,尤其是在克服了過去三年諸多不利情況的影響下,我們依然實現了連續4年凈利潤平均18%以上的增速。2022年我們的收入達到了15.25億,同比增長了3%,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達到了2.546個億,同比增長23%,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相關的利潤增長主要是來自主營業務的增長,因此我們的扣非增長也超過了20%。公司2022年收入和利潤都圓滿完成了公司董事會制定的年度經營目標。 我們的利潤增速近幾年都比收入的增速快一些,收入增速略低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過去幾年全國各地政府客戶相對比較緊張的財政資金情況。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司在選擇項目方面,一直保持著財務穩健、風險可控的原則,尤其在項目的招投標過程當中,我們非常謹慎地去對待一些長賬齡、低毛利的項目,這也使得收入增長受到了一些影響。第二方面,由于最近三年來的特殊情況,一些政府項目的招投標被迫推遲,甚至取消,也對收入的增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今年以來隨著各方面生產經營都恢復正常,政府的投資項目建設基本也恢復正常,預計今年的收入增速將會提高。我們希望在今年乃至后面的發展當中,能夠保持收入和利潤的同步增長。凈利潤指標方面:公司凈利潤增速比較快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狠抓項目質量和工程質量,另一方面也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來降本增效。公司軟件業務的毛利率從2018年的48.4%增長到了2022年的54.6%,增長了6%以上。運營服務業務毛利率從2018年的25%左右,去年增加到29%,也增加了4%以上。公司業務占比較小的系統集成毛利率去年也增加到12%左右。公司一直大力加強軟件的產品化能力,持續加大研發力度。過去幾年我們自主開發了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平臺產品。這當中包括為數字孿生和城市CIM平臺提供底座服務的晶石平臺、為各種數據流程處理提供服務的星橋平臺、為可視化配置提供服務的悟空平臺、具有強大的代碼生成能力的靈瓏平臺、為客戶進行更統一的報表展示的畢升平臺等等。這些平臺的研發和使用,有效地降低了項目的實施成本,縮短了實施周期,同時也較好地提升了客戶的滿意度,不斷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 另外公司也在積極運用各種AI技術進行降本增效,例如城市大數據采集領域,我們廣泛運用了AI智能視頻識別技術,也在一些地方試點應用了自動駕駛技術。通過以上這些手段多措并舉,降低數據采集成本,提升數據采集的效率,顯著提升了公司項目的毛利率水平,也使得我們的凈利潤可以連年保持較快的增速。 應收賬款指標方面:2022年報告期內,我們的應收款規模確實比較高,這一點也引起了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團隊的高度的重視。管理層也組織了財務和業務團隊,對所有的應收項目進行了認真的專項分析討論。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我們所主要服務的政府行業客戶現在的項目招投標特點,導致項目付款節點與項目交付和驗收的時間節點存在一定的時間差異,有個別項目甚至時間差異較大。二是確實這幾年以來各地財政支付偏緊趨嚴,有的項目完成交付驗收之后,還要去做財務的審計工作等,特別是特殊時期的一些影響,導致付款拖延情況比較嚴重。公司其實過去幾年以來一直對應收款的問題高度重視。目前應對應收款的應收和催收,也已形成了一套比較有效的管理體制。總體來看,公司絕大部分形成應收的項目,都是客戶預算內的項目,這些項目有著明確和清晰的工程驗收憑據,也有著比較規范的合同執行流程。因此雖然應收款的規模比較高,但是公司的應收款實際壞賬率很低,管理團隊認為風險還是可控的。2023年度開年以來,董事會和管理團隊就已經做了認真部署,今年要下更大的力氣進一步解決應收款比較高的問題,力爭把應收款水平盡可能降下來,實現更為可持續的發展,讓財務風險進一步的降低。 最后一點是經營現金流的情況。在2022年末,我們的經營凈現金流是5400萬左右,考慮到我們今年的凈利潤又有新增長的情況下,確實低于2021年的現金流水平。主要是按照公司的行業特點,在整個年度的前半期甚至到第四個季度的前期,公司的經營現金流一般都是負的,每年的報告期末尤其是12月份都是我們的回款高峰。眾所周知,去年年末的回款收款難度是前所未有之大,但是在這樣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公司依然頑強地實現了經營現金流為正,所以在這里也要特別感謝我們營銷和工程部門的同事在特殊時期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已經連續多年為正,在今年乃至今后的發展當中,我們也會依然堅持實現更加高質量的利潤,不斷地增加業務里經營現金流的含量。 此外,去年受各種特殊因素的影響,整個大的IT行業環境并不是十分理想,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數字政通確實面對著數字中國建設、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數字治理不斷走向深入的宏觀大背景。公司管理團隊對我們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前景持樂觀和積極的態度。因此在去年比較困難的情況下,我們依然積極地增加了骨干人才的儲備。一方面我們通過一些智能化的手段有效降低了信息采集人員開銷,同時增加了不少關鍵崗位尤其是研發人員的人才配置,2022年我們的研發人員數量已經達到了450人左右,同比增加了30%。這些核心團隊的加入,對于持續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在市場上拿到更加優質的項目是非常重要的。 在過去的一年當中,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進展也比較順利。最新一期參加公司股權激勵的核心團隊,差不多有170人左右,離職率5%左右,這是歷年來比較低的水平。核心團隊為公司的業績增長貢獻了突出力量的同時,也分享了公司成長的收益。我們在過去一年當中真正實現了公司和股東利益的雙贏。 王東先生: 確實,我們2022年收入增速低于凈利潤增速,主要原因我補充兩點:(1)2022年仍是特殊三年時期的最后一年,部分項目在關鍵期間內的進度受到影響。(2)過去三年公司的基本策略是修煉內功、抓高質量發展,我們認為這是公司保持持續競爭力、保持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因素。我們重點從五個方面抓高質量:一是“高質量解決方案”,即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具備行業領先水平和競爭力的方案;二是“高質量項目類型”,即項目聚焦在核心業務方向上,要求具有較好的項目毛利率水平;三是“高質量實施交付”,抓交付效率、抓項目初驗率、抓項目終驗率;四是“高質量項目運行”,目標增強客戶黏性、行業口碑和影響力;五是“高質量項目回款”,多措并舉抓回款等。收入增長在過去三年的特殊時期確實沒有作為公司第一要務。2022年的業績表現事實上也是這一策略的具體體現。當然我們已經充分注意到這個問題,在特殊三年之后,今年我們明確提出了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的目標,利潤增長仍然會更快一些。 從公司的現金流來看,公司近年來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正,2022年為5393.41萬,2022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為5269.54萬;同時,公司2022年末貨幣資金持有金額達15.06億元,較2021年末有所增長;以上數據均表明公司的資金充足、資金鏈不存在重大風險。 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增加了3.21億元,其中2.42億元,約75%是來自政府及運營商這樣的高信用等級客戶;同時,2022年公司應收賬款余額中,政府及運營商組合占比為63.08%,相較于2021年的60.52%有所提升,不存在應收賬款結構惡化的情況。今年,我們多措并舉加強應收管理,精準梳理應收清單,常態化應收責任壓實在一線,對疑難應收成立收款專班,收款任務精準落實到人、落實到每月或每周,今年一季度三個月,回款總額同比增加65%。隨著三年疫情特殊時期結束,隨著經濟逐步復蘇的良好勢頭,我們相信今年將大幅改善應收狀況,實現經營性現金流更大幅度提升。 2023年發展規劃 王東先生: 政策機遇:今年公司基本策略是充分把握當前的政策機遇,積極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同時抓住市場格局快速變化的趨勢。首先目前從國家層面和部委層面,政策的推動力度非常大。粗略統計2022年頒布了超過20項非常重磅的文件,這些文件不論從具體業務層面還是技術層面都十分契合公司的發展方向,也恰恰證明了我們公司的業務跟國家戰略發展的吻合性確實為公司的發展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從公司具體的業務層面來說,公司核心業務之一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方面,22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都明確提出,要加快一網統管的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業務方面,去年7月份,住建部和發改委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文件都將建設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作為重點推動的工作明確提出。社會治理業務方面,二十大報告也明確強調了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城市運營業務方面,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個方面提出二十條政策舉措,也確實為我們城市運營,數據要素市場業務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去年的一系列各級層面的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公司的業務發展,也為我們今后的業務發展指明了非常明確的方向。 市場格局:關于市場客戶的需求變化和市場格局的變化,我們認為在過去三年里也發生了非常重大的變化和調整。 一是項目逐漸趨向于綜合,政府對項目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是傳統的各條線的信息化項目單獨承建。在這樣的趨勢下,政府越來越傾向于擁有核心業務應用交付能力、對業務有深度的理解能力、有數據數字底座中臺的建設能力、項目建成后運營服務能力等綜合能力的廠商來進行項目的沉淀和運營。政通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不斷完善、加強核心優勢,已經具備了完整的綜合能力,能夠為地方政府用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 二是財政資金開始向重點項目的傾斜。重點項目的核心還是事關總書記指示的“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的領域。政通的業務體系,包括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社會治理、民生服務、行政執法,還有城市生命線、管線運行安全,都是事關城市治理的核心領域。所以目前政府財政資金向政通核心業務領域方面的預算投入,總體上是保持平穩的。我們相信這樣一些變化,會給數字政通的業務發展帶來一定的保障。 三是市場格局的變化,一些競爭力不足的參與者逐步退出市場。一方面,特殊時期給各個公司帶來了很多經營上的困難,包括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大公司都在緊密壓縮戰線,專注于干自己擅長的領域。在此大環境下,各個公司都逐漸往自己擅長的領域去發力,競爭力不足的參與者逐漸退出整個智慧城市、數字政府賽道,這也給政通帶來了更多機遇,公司會努力爭取在更大的業務空間里面有所作為。 公司業務發展的兩大驅動引擎 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作為公司未來業務發展的兩大引擎之一,現在已經是各級黨委政府實現數字化轉型和城市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的核心形態。一網統管目前具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一是國家有要求,二是部委有部署,三是省級有推動,四是城市有需求。單從具體的城市需求角度來講,政府迫切地希望通過一網統管項目的建設,有效地解決城市管理、社會治理、市場監督、民生服務等領域的一些綜合性、系統性的重大問題,也非常迫切地想要去解決基層矛盾糾紛、城市的臟亂差、燃氣安全、道路病害、道路內澇等跟老百姓工作生活、生命財產安全等息息相關的難點問題。 2022年公司以一網統管為發力點,業務業績比2021年增長了三倍,去年也落地了大幾千萬級甚至億級的一網統管項目。展望2023年,各級政府對一網統管的認知也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一網統管已經成為各級政府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剛需。數字政通作為一網統管的先行者,我們懂業務,也了解體制機制,有豐富的經驗,公司去年做過的很多項目案例都在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專題報道,也給公司擴大了影響力。我們非常有底氣和自信,一網統管業務在2023年會在去年業務快速增長的基礎上迎來更大的增量,目前政通在跟進的各類各級一網統管項目超過了150個,我們預期2023年會成為一網統管業務的爆發年。 公司業務發展另一引擎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