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公司立足國防軍工,堅持融合發展,秉承“國家意識、務實創新、以人為本、誠信感恩”價值理念,深耕國防、政府及行業信息化領域,聚焦衛星應用、仿真測試、雷達信號處理、無人系統、軌道交通等主營業務方向,不斷推動技術升級和應用創新。公司依托核心技術和完善服務,為我國航空航天、國防電子、特種裝備等國防市場提供自主可控的核心器件及模塊、終端、系統和解決方案;為交通運輸、應急通信、災害預警、智慧城市、衛星大數據等行業領域提供產品、解決方案及運營服務。
在衛星應用領域,公司專注于衛星導航、衛星通信和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融合應用發展。基于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和衛星通信的核心芯片技術,形成“芯片+模塊+終端+平臺+系統解決方案”的較全產業鏈格局,面向特殊機構和行業用戶,提供包括芯片、模塊、終端、平臺系統、運營服務等系列產品和服務,并隨著衛星系統建設迭代和完善,持續進行技術、產品和應用模式的更新升級。在特種行業領域,公司緊跟國防信息化和北斗三號系統的建設步伐,研制了多款面向車載、彈載、機載、手持、便攜等應用的北斗三號終端產品。公司研制的機載北斗抗干擾組件、機載北斗短報文設備、彈載衛星導航接收機、彈載MEMS慣性組件等相關產品持續供貨,不斷地進行應用推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和良好的市場反饋。
公司在衛星導航領域積極運用“北斗+”和“+北斗”的推廣模式,依托核心技術和應用研究,進一步夯實和增強北斗綜合應用能力,將“終端+平臺”模式逐漸深入到行業細分應用領域。在機載北斗領域,公司自研的北斗定位追蹤設備于2022年通過了適航認證審查,獲得了CTSOA證書,取得進入民用航空領域的“通行證”。該機載北斗定位追蹤設備是基于北斗定位功能對航空器進行實時定位,使用短報文功能將得到的航空器識別號、位置、速度、時間等參數周期性發送給地面站臺,有效加強地面站臺對飛機位置的跟蹤和管理,從而提高飛行安全,實現更有效的空域運行,可應用范圍包括ARJ21、C919、波音、空客等機型。公司自主研制的衛星導航處理機和短報文處理機設備,作為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的主導航設備和短報文處理設備,提升了該型飛機的國產化水平,為“鯤龍”AG600首飛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高精度安全監測領域,實現了衛星定位、衛星通信、物聯網、多源傳感器采集的一體化和集成化設計,通過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的驗收,并在貴州省試點建設項目中獲得自然資源部地質災害技術指導中心頒發的試用證明。
在衛星移動通信領域,公司擁有自主研發的基于我國天通衛星通信系統的衛星通信基帶芯片,并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研制了系統化天通通信終端。2022年,公司開展支持天通數據傳輸、4G通信、北斗短報文通信的天地多模數傳單元HTL6900的研制,打造多模通信一體化終端。公司將圍繞海洋漁業、應急通信、邊防管理等行業領域進一步拓展衛星通信業務。
在仿真測試領域,公司繼續致力于針對高端裝備和高端制造業的通用化仿真測試平臺研制,業務范圍涵蓋航電總線產品、半實物仿真測試、綜合仿真測試等,應用領域涉及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國防工業和電子、電力、高鐵等民用高端裝備制造業。2022年,公司為水陸兩棲飛機“鯤龍”AG600提供導航設備的同時,為該型飛機提供的鐵鳥綜合試驗臺測試采集系統、信號仿真系統與液壓源系統試驗器等試驗臺完成總體聯調和預驗收工作,助力保障AG600全狀態新構型滅火型03架機在廣東珠海首飛成功。
在雷達信號處理領域,公司專注于先進雷達信號處理設備、雷達射頻仿真測試設備、復雜電磁環境構建與監測系統,為我國多款軍用裝備的研制提供了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工程經驗,能夠貼合用戶的測試需求,提供測試設備、測試環境設計和全程技術服務的“產品+設計+服務”的定制化系統解決方案。
公司秉承“以技術為龍頭,以產業經營為核心,以產融互動為手段,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方針,充分把握國防信息化快速發展、北斗三號系統全面建成、天通一號組網完成、衛星互聯網論證和逐步建設、核心器件國產替代等發展機遇,堅持自主創新,堅定公司主營業務發展,推動產業化和國際化建設,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局面和新氣象。二、交流互動環節
1.請簡單介紹下公司主營業務板塊和年報中產品收入種類的對應關系,以及業務板塊的收入占比?
答:目前,公司的主要業務有衛星應用、仿真測試和雷達信號處理。衛星應用業務包含了衛星導航(北斗)和衛星通信(天通),在年報中對應的收入產品種類為“衛星應用”,根據2021年年報,收入規模約占公司總收入規模的40%。雷達信號處理業務在年報中對應的收入產品種類為“雷達信號處理”,約占公司總收入的20%左右。仿真測試業務包含了年報產品種類中的“機電仿真測試”和“仿真應用集成”,其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約為25%。剩余的收入來源于軌道交通裝備及其他等。
2.請介紹下公司幾個業務板塊之間的關聯關系以及發展的脈絡?
答:公司最早是成立于1996年,成立之初的主要業務做國外高端仿真軟件的代理。后來,因為貿易封鎖和禁運等原因,公司被迫進行了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研發,依托自主的半實物仿真計算機平臺產品,當年公司中標ARJ-21(翔鳳客機)航電(地面)綜合仿真測試系統項目,催生了公司仿真測試業務的誕生。
推出半實物仿真計算機平臺產品后,公司了解到國內急需SAR雷達模擬器產品。公司于2003年進入雷達信號處理技術領域,并于2005年推出SAR成像模擬器產品,并形成系列化星載、彈載、機載SAR雷達模擬器產品,該系列產品的推出,打破了國外產品的禁運,實現了進口替代,也奠定了公司信號處理業務后續發展的核心基礎。
2006年公司抓住國家建設北斗二代衛星導航系統的契機,借助總參測繪導航局北斗手持機研制項目,實施北斗衛星導航核心技術、應用技術研發,形成北斗衛星導航芯片、接收機終端、測試系統、應用平臺技術,先后推出北斗軍用、民用多系統兼容芯片。衛星導航業務成為公司主營業務之一。
公司憑借在基帶信號處理、芯片設計領域的技術積累,于2013年贏得了承擔國家重大專項(03專項)“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天通”的衛星通信芯片研制任務,并于2014年底推出衛星移動通信芯片,公司基于自研的芯片研制了多款衛星電話。衛星通信業務成為公司重要業務板塊。
3.2022年,公司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
答:2022年,主要是國內疫情及人員限流的影響導致了公司的需求、項目及訂單交付不及預期,導致了公司營業收入的減少。因公司多是項目型的收入來源,項目的簽訂和交付離不開銷售、市場、技術人員的現場對接和調試,疫情對于人員流動的限制嚴重影響了合同簽訂及產品交付,導致公司營業收入較往年減少,全年度的整體收入確認延遲,導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負。
4.在特種行業領域,公司北斗三號產品進展如何?
答:目前,公司正在積極的參與北斗三號產品的研制及測試等工作,正在按照研制單位的計劃正常推進中。
5.公司是否有參與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的建設?在衛星通信領域,公司是否有相關的技術儲備?
答:近幾年,國內外都興起了低軌衛星互聯網建設的熱潮,公司一直在積極的跟蹤其發展趨勢和發展進程,公司也與相關單位進行過相應的技術對接和交流。在衛星通信領域,公司在十年前已開始布局了高軌的衛星通信技術,圍繞天通一號衛星通信系統研制了用戶端的基帶芯片、模塊和終端產品。目前,天通一號衛星通信系統已經是成熟且完成商用化的通信系統,公司研制的產品也在行業領域得到了應用。
6.2022年,公司研制的機載定位追蹤設備通過了適航認證,請問其市場應用情況如何?
答:2019年,中國民航局發布了《中國民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實施路線圖》,提出要大力推進北斗系統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該“路線圖”并指出按照“從易到難,從便攜到機載,從監視到導航,通用運輸統籌推進”的總體實施路徑,促進民航高質量發展。因此,北斗導航系統作為我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未來一定會在民用航空領域開展國產化的替代。公司研制的機載定位追蹤設備主要解決的是飛機位置的定位追蹤問題,是“路線圖”中提到的開展北斗在民用航空領域應用的一環。目前,該產品尚未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
7.高精度安全監測業務的應用場景有哪些?其未來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答:高精度安全監測業務的核心是利用北斗提供精準位置的能力,對橋梁、邊坡、桿塔、大壩等建筑物提供位移監測,通過系統的監測來對災害及事故的發生起到預警及預防的作用,從而減少生命財產損失。應用場景例如建在山坡上的電力鐵塔、西南地區的宏偉大橋、易發生滑坡的邊坡、城市的摩天大樓、地質災害隱患點等,整個行業的市場空間應該是巨大的。
8.公司仿真測試業務和雷達信號處理業務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仿真測試業務和雷達信號處理業務是公司傳統且優質的業務板塊,技術成熟、客戶穩定,為公司貢獻著穩定的收入和利潤。經過多年的積累,已經有成熟的產品及解決方案,未來仍將保持一個穩定發展的態勢。
9.在2023年,公司是否有實施股權激勵的計劃?
答:公司在2014年至2018年實施了多期股權激勵計劃,并取得了一定的激勵效果。目前,尚未有新的股權激勵計劃。未來公司將繼續不斷完善創新各種激勵舉措,促進公司和員工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