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部分產業情況介紹(一)公司對于元宇宙的看法元宇宙目前更多的還是一種概念,就是把當前各種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AR/VR、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甚至是感知等所有的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未來世界產生一些新的形態和應用,更多的是基于現有的技術讓現有的現實更加增強,提供一些沉浸式的體驗。雖然賦予了很多新的概念和內容,但元宇宙可能更多的還是數字化時代、智慧化時代一種新的描述。未來不管是智慧化時代、數字化時代還是元宇宙時代,本質上可能并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要基于信息技術的科技、軟硬件技術,只是未來的技術會更發達,生產系統更完備,沉浸感更強。漢威創業23年,始終堅持社會經濟發展的底層邏輯,傳感器、儀表和物聯網應用等業務都是面向未來數字化和智慧化時代的需要。數字化、智慧化時代少不了各種感知、信息采集、信息處理,通過虛擬環境進行物理世界的管理。所以,元宇宙可能更多的還是數字化、智慧化時代賦予的一種新的更有想象力的描述而已。(二)目前投資者關注度較高的部分業務解讀1、傳感器(感知)所謂的增強現實,就是讓人有更逼真的體驗,而所有的體驗都需要通過感知。漢威作為一家傳感器公司,研發生產的嗅覺傳感器、光電傳感器,以及控股子公司能斯達研發生產的柔性壓力傳感器都是感知器件。蘇州能斯達是漢威在2013年布局柔性感知這個賽道專門設立的子公司,主業一直圍繞柔性感知傳感器的研發和布局,經過近8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擁有近百項的產品系列和產品專利,柔性傳感器技術在國內和國際都具有領先的水平。隨著近幾年柔性傳感器在國內產業上的應用,國內柔性傳感器的市場也逐漸的顯現出來,目前能斯達在消費電子、醫療大健康以及AIoT行業都產生了良好的訂單,同時也和國內一些領域的頭部企業在人機交互,康復醫療等具體的應用上形成了良好的合作關系。能斯達沿著柔性感知的賽道布局了柔性壓力、柔性溫濕度、柔性彎曲角度、柔性智能織物等許多與柔性相關的先進技術和應用,未來能斯達還是會沿著柔性智能感知這個主要的賽道去布局和發展。3前段時間的蘇州納博會上,能斯達展出了最新自主研發生產的柔性傳感器,以及可以識別控制手的姿態的觸覺感知手套在人機交互方面的應用,同時也展示了最新研發的腦機接口相關的應用。公司布局的所有感知技術均基于未來數字化、智慧化時代的需要,漢威十幾年來一直是面向未來的數字化時代,去構建以傳感器為核心的物聯網生態。當時代發展到今天需要感知技術,公司就會有比較多的產品和方案可以應對,況且從元宇宙這個概念來講,底層同樣需要非常多的硬件支撐。打比方,如果沒有幾十年前集成電路、半導體的出現,就不可能有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所以,漢威的感知器件--傳感器,作為一個底層的硬件技術在未來數字化、智慧化時代是不可或缺的。2、數字孿生公司早在2016年投資了泰瑞數創,一家國內領先的數字孿生公司。公司當時并沒有以布局元宇宙的角度去投資泰瑞數創,而是基于行業發展的必然性以及數字孿生技術與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必然聯系,圍繞漢威的產業鏈生態建設投資了泰瑞數創。未來的數字化時代,包括物聯網時代,數字孿生是一個底層技術,物理世界未來需要虛擬化,即三維的虛擬世界。泰瑞數創當前業務發展良好,其數字孿生技術目前更多是應用在自然資源、智慧城市、智慧工業、安監應急、城市住建等產業端。3、區塊鏈數字時代,所有的信息技術是否安全、是否可信、是否可追溯,區塊鏈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公司同樣早在2016年就關注到了區塊鏈技術,并認為其在物聯網技術中發揮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早期就投資了中盾云安。中盾云安是國內首家獲得電子存證類產品商用密碼型號證書的企業,最近幾年一直都是全國區塊鏈技術百強企業,上周在武漢召開的2021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區塊鏈專題論壇上,中盾云安位列2021中國區塊鏈百強企業名錄第11位。公司的傳感器以及各種感知技術、數字孿生技術、區塊鏈技術相關的布局,都是基于物聯網技術、行業生態建設以及未來數字化時代的需要。未來數字化時代,無論是物理世界還是虛擬世界,對感知、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技術的需4求是非常多的,所以未來數字化時代的物理世界、虛擬世界對這些技術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元宇宙只是數字化時代的一種描述而已,而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公司會踏踏實實把自身的感知、物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技術做好,盡管一些面向未來數字化的業務布局目前還沒有產生太多的經濟效益,但是只要發展的思路正確,通過不停地堅持并越做越好,在未來時代機會來臨時,經濟效益自然會隨著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產出而體現,這才是一個真正做企業、做產業需要堅守的態度。漢威也會堅持在未來數字世界的大方向上,把感知、物聯網的應用技術包括公司的各種儀器儀表這些底層技術做好。當時代機會來臨,無論未來是智慧化時代還是數字化時代,甚至是元宇宙真成為了現實的那一天,都會有漢威的機會和地位。二、互動交流Q1:參股的泰瑞數創和中盾云安分別屬于數字孿生和區塊鏈,這些技術布局與公司傳統的傳感器、儀表,包括物聯網應用平臺等主業之間的協同性,在目前和未來是怎樣的融合或者是發展態勢?A1:協同融合:公司與參股公司都是做物聯網和相關的應用業務,作為物聯網產業化公司,公司希望在傳統二維GIS的基礎上升級為三維模型,為各大燃氣公司、自來水公司、熱力公司,包括城市地下管線的數字化展現提供更好的服務。泰瑞數創的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很好地滿足公司需求,為公司的許多智慧化項目例如智慧園區、智慧城市、智慧燃氣、智慧水務帶來更好的數字化展現。公司與泰瑞數創在斬獲市場、提升業績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協同效應。同時,公司注意到物聯網系統數據交互產生的數據量大而復雜,數據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成為一個越為重要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可以為數據打上標簽,追溯來源,保證數據的可信度,公司在區塊鏈發展的早期就注意到物聯網信息安全方面需要有區塊鏈技術提供更好的支撐。中盾云安是河南本地的區塊鏈企業,很早就對區塊鏈技術有較好的認知和了解,目前國內區塊鏈企業排名第11位,排名在它前面的都是一些很大體量的互聯網公司。中盾云安的區塊鏈技術能夠應用在公司物聯網的集成項目例如智慧園區、智慧水務等業務,使數據化平臺上交互的信息能夠可信可追溯,這對于公司的客戶例如燃氣公司、自5來水公司來說,也是它們非常需要和重視的一個關鍵技術,區塊鏈技術對于公司整個物聯網體系的協同性也體現的比較好。蘇州能斯達的的電子皮膚傳感器,可以應用在鞋子、衣服、汽車、家電等很多領域,提供健康舒適度的檢測以及實現人機交互等。公司的嗅覺傳感器(氣體傳感器)以及紅外光電傳感器,能夠探測到人體、溫度、氣味,在許多應用場景能夠與柔性傳感器的技術結合,為客戶提供更完美的感知方案。所以,公司專注于技術和生態的融合,并且基于自身產業發展的需要很早就投資布局了包括數字孿生、區塊鏈等現在看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技術和產業。通過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業務之間的相互協同,公司能夠提供的業務方案既包括感知,還包括數據采集、數據展現,并且還能保證數據真實和可追溯。目前,這些技術都已經在公司現有的業務項目中應用,并且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未來發展:未來,公司面向的是物理世界、數字時代真正的星辰大海,這個產業生態將會非常廣闊,公司的很多技術在未來將會展現更多的融合和協同的機會。Q2:蘇州能斯達主要是做柔性傳感器,大家對它的認知度可能沒有氣體、溫濕度等傳感器高,目前柔性傳感器能夠應用在消費電子、醫療健康、AIoT這些方向,想了解一下:柔性傳感器目前的市場到底有多大,國內相關的技術或者企業是否非常少?AR/VR需要虛擬現實的數據交互或者感知,柔性傳感器是否會有相關的應用?公司之前發布的腦機接口的微納傳感器具體的功能是什么樣,應用于什么產品上面?A2:柔性傳感器和其他一些普遍能接觸到的半導體類傳感器的主要區別在于半導體類傳感器以硅作為載體,而柔性傳感器的載體是各種柔性薄膜材料,基于柔性可彎曲、可折疊、可做異性結構的機體,具有很強的生物相容性。柔性傳感器的品類目前主要有柔性壓阻式傳感器、柔性電容式傳感器以及柔性壓電式傳感器。目前這三種傳感器能斯達都有布局,并且其中前兩款傳感器已經商用,第三種柔性壓電式傳感器正在小批量試產階段。從技術應用的角度來說,能斯達布局了柔性壓力、溫濕度、角度、彎曲度,還有柔性織物等幾大產品方向。柔性織物主要面向未來可穿戴的領域,把功能6材料制成導電紗,結合紡織技術做成傳感器,實現智能可穿戴的一些功能,比如監測人體心率、血壓等一些指標。蘇州納博會上發布的是一項新研發的柔性觸覺傳感器在類腦和人機交互方面應用。Q3:柔性傳感器在AR/VR相關的場景或者是產品上是否有一些應用需求?A3:AR/VR未來的發展,公司理解為應該是一種沉浸式的交互和體驗的方式,目前能看到的AR/VR的交互就是虛擬現實,但是虛擬現實目前僅限于感官,比如視覺、聽覺,但實際上目前還缺乏一些氣味的感知(嗅覺),觸控(觸覺)等更加沉浸式的交互體驗,只有視覺和聽覺無法達到非常真實的反饋。未來柔性傳感器和AR/VR的結合度應該會比較高。Q4:蘇州能斯達在柔性傳感器領域的行業地位、目前的客戶以及具體應用的產品?A4:能斯達的柔性傳感技術水平在國際和國內均處于較為領先的地位,產品工藝成熟,具有規模化產線,已實現大批量出貨。能斯達的技術團隊是目前國際領先的柔性納米材料研究團隊之一,在國際上具有比較領先的學術地位。當前國內柔性傳感器相關的應用市場還在起步階段,能斯達主要做前沿的研發和一些比較創新型的應用,同時已與國內一些頭部企業比如小米、科大訊飛、九號科技等均有深入的合作。柔性傳感器的市場規模正在逐步擴大,國內的需求也越來越明確,一些新的應用正在不斷地涌現。目前能斯達的柔性傳感器在九號科技的新型電動車、TWS耳機、平衡車、智能穿戴等產品上已經實現應用。從長遠來看,柔性傳感器未來的應用方向主要在消費端,一旦應用方案成熟,需求量就會快速提升,柔性傳感器在未來的應用前景應該非常廣闊。Q5:公司傳感器產品在車載的場景有沒有具體的應用,下游客戶拓展的情況和節奏?A5:公司傳感器產品目前主要面向汽車駕駛艙的空氣質量監測、新能源汽車能源安全系統管理、駕駛艙內生物監測等。公司前期與國內很多車企建立了溝通,包括產品送樣、試用。在車規認證通過后,公司會進入更多車企的供應鏈體系,進而實現產品的批量供貨。另外,車企通常會選擇2-3家零部件供應7商,氣體傳感器供應商在國內可選的對象也很少,公司在氣體傳感器領域深耕多年,又是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技術品種和產品質量更有保障,會有很多的市場機會。公司后續會與更多車企建立深入合作,在汽車領域的市場進度肯定會加快。Q6:公司未來會進一步聚焦主業,那么未來的戰略選擇是以傳感器、儀器儀表這種標準化的硬件產品為主要的發展戰略方向,還是更愿意面對下游的客戶做成物聯網的解決方案,把軟硬件整體的解決方案提供給下游客戶?A6:未來公司會聚焦在以傳感器為核心的完整物聯網產業生態,因為一個公司要想長遠發展不能只做核心器件不做物聯網,況且未來數字化時代同樣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需要更多的生態型公司去支撐發展。另外,公司有著20多年的傳感器經驗,10多年的物聯網行業應用經驗,有著較為扎實的物聯網產業生態發展基礎。從未來的布局看,公司在傳感器、儀表的資源投入和發力點應該是最強的,未來傳感器、儀表的應用會非常廣泛,市場需求會加快釋放。而物聯網更多的是項目型的業務,業務周期會比較長,所以從業務的價值選擇上來講,公司相對會更重視傳感器和儀表,物聯網的重視程度會排在二者之后,從業務體量來講,傳感器和儀表未來也會具有較大的業務占比。Q7:目前餐飲公司的燃氣報警器是之前就安裝過,現在需要替換,還是之前都沒有安裝,現在是強制要求安裝?目前公司相關產品的訂單情況以及對于未來兩到三年的展望?A7:燃氣報警器目前主要還是空白區較多,普及率很低,主要是以新裝為主,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安裝到位的比例相對較高,在其他城市還相對較低,但由于產品3-5年生命周期的客觀因素,也會有部分產品替換的情況。受新《安全生產法》的要求以及社會各個領域對安全的重視,公司燃氣報警器的產銷量較去年同期有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