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普醫療2022-08-28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樂普醫療2022-08-28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間
    QQ空間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調研地點 調研形式
    2022-08-28 樂普醫療 電話會議 業績說明會
    參與機構
    興業證券,CCB AM,廣發證券,中郵理財,China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Finance Holding Company Limited,鵬華基金,昆明華辰投資,誠盛投資,Taiwan Life Insurance Co.,Ltd.,曼林基金,朱雀投資,德邦證券,耀星投資,匯豐晉信,中歐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泰康資管,中糧信托,名禹資產,睿郡資產,華寶基金,彼得明奇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弘毅遠方,海富通基金,中信證券,中再資產,廣發銀行私人銀行部,國金基金,金泰銀安投資,興證全球,華泰資管,通用技術,高致投資,AIHC,馭秉投資,新永鎰資產,金安基金,野村東方國際證券,Valliance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新華基金,CITIC Capital,泓湖投資,東興基金,中信建投資管,天猊投資,思曄投資,安信基金,和諧匯資管,潤達圣安,天治基金,泰達宏利,同犇投資,興合基金,華宸未來,東吳基金,HBM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凡德投資,前海聯合,久期投資,華夏基金,乾瞻投資,拾貝投資,抱樸容易資管,創金合信基金,方正富邦,恒大人壽,明河投資,Trustbridge Partners,時代麥伯(廈門)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鼎蕯投資,工銀瑞信基金,上海行知創投,富國基金,西南證券,中債信用增進公司,中航信托,洛陽鉬業,雪石資管,廣匯緣資管,農銀人壽,凱昇投資,禮正投資,申萬宏源證券,永贏基金,英大國際信托,國泰君安,優益增投資,天弘基金,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耀之資管,聚連投資,太平基金,蘇州丹青二期創新醫藥產業投資,熙德博遠,紅土創新基金,華安證券,中英人壽,益理資產,前海岳瀚資管,中加基金,大成基金,前海承勢資管,深梧資管,海通證券,南土資產,泓德基金,ORBIMED ADVISORS LLC,國聯證券,國金證券,華潤元大基金,民生加銀基金,淡水泉投資,GW&K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C,鏞泉資產,前海人壽,中郵證券,仁橋資產,國泰基金,國投信托,遠惟投資,建信養老金,中銀國際,國信證券,合正普惠投資,華泰柏瑞,平安證券,Tobin Capital,PowerPacific,交輝創業投資,太平資管,潤暉投資,信達資產,源峰基金,禧弘投資,沖積資產,Ito Capital,東吳證券,Pinpoint,中金公司,康曼德資本,DCP Ltd-DCP CP II SNOW,國海富蘭克林,中信建投,Prime Capital,上銀基金,Comgest-CBF-Magellan,成泉投資,華泰保興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長信基金,中信資管,國任保險,匯添富基金,坤易投資,九頌山河投資基金,中信期貨,中域投資
    調研詳情
    公司介紹:各位投資者晚上好,我謹代表公司對各位在周末晚上參與2022中報業績討論會表示感謝。今天的討論會內容分四部分,1、半年報業績數據解讀;2、集采四年內公司業績實現增長,與大家探討一下集采到底對公司業務有什么影響;3、心血管醫療器械的創新和未來集采之間的辯證關系,對公司、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個重要命題,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在四年集采中所見所想以及公司內部形成的共識;4、股權激勵內容。1、公司一直在提升財報披露質量,希望能更清晰展現公司業務結構,今年半年報對于研發用了更大篇幅,內容更詳細,半年報業績方面主要兩點:(1)常態業務表現超預期,(2)新冠抗原低于公司預期。常態業務中,冠脈藥球去年剛開始銷售,半年后開始集采,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很多大城市被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冠脈創新產品組合藥可切還實現了61%同比增長,這是超預期的。藥品業務去年年底給投資者預期可能同比降低20%,從目前經營情況看基本持平,半年報藥品整體收入略降低1.9%,制劑收入下降1.6%,所以目前常態業務業績是超過公司預期的。抗原業務確實低于預期,去年都是出口20多億,今年包括國內和海外不到5億。半年報表觀營收下降18.2%,表觀扣非歸母凈利潤下降26.5%,但扣除新冠抗原類影響,常規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6%。二季度單季度表現比一季度好。費用端來看,半年報銷售費用率15.4%,得到有效控制。扣除研發的三項費用率,今年上半年23.5%,對應集采前2019年上半年降了13個點,公司在費用端的控制有了很大成效。由黨委書記負責的督導委員會在費用控制上發揮了很大作用,利潤率來看,公司在集采影響下,近年來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凈利率基本維持。2、總體來看,整體器械板塊,包括心血管醫療器械、體外診斷、外科、麻醉,集采的影響基本都到底。(1)冠脈植介入半年報創新產品占比69%,外貿占比9%,剩下22%是通路和金屬支架,金屬支架的價格在目前基礎上,降價概率比較小,冠脈業務而言,集采影響到底了。(2)結構性心臟病業務,封堵器類有四代產品,普通金屬封堵器(第一二代)終端價1萬元左右,氧化膜封堵器(第三代)3萬元左右,可降解封堵器(第四代)十幾萬元,普通金屬封堵器未來可能集采,但這可能會促進公司新產品提高滲透率。(3)外科麻醉業務。吻合器目前集采覆蓋全中國大部分地區,上半年吻合器業務增長30%-40%,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不是所有集采都對公司不利,也有促進市占率,最終促進發展的一面。麻醉產品各類產品,各省也都在集采,集采價格高于公司供應商供貨價,公司有全國唯一一款含藥的中心靜脈導管,因為普通導管降價和含藥中心靜脈導管滲透率提升,麻醉業務增長也有近40%。(4)體外診斷,公司產品線很全,配套試劑種類也多,化學發光、生化、POCT、分子診斷,但目前每種產品市場占有率都不高,公司在診斷試劑還是新兵,如果集采對公司來說,可能是提高市占率的機會。藥品板塊而言,公司預判第二個集采周期價格會繼續下降,目前看價格確實下降了,但中標省份更多了,依靠公司存量業務的內卷能力,藥品收入今年基本持平。醫療服務及健康管理板塊而言,這部分業務與集采關系不大。以上就是公司各業務板塊情況,自此集采對公司的影響已經出清。3、(1)樂普的主業是心血管,核心主業是心血管醫療器械,3、4年前集采沒發生的時候,我們也做研發,但沒有足夠的投入,現在公司一直在持續加強心血管器械研發,通過這3-4年強大的內部研發平臺型輸出,公司已經逐漸把醫療器械創新中的短板補上了,半年報中也披露了具體的研發矩陣和各管線產品組合,其中2023-2026年每年商業化產品表格中提到的商業化時間,并不是說當年拿到注冊證,而是說當年該產品上市,因此當年就已經對公司收入構成影響,比如外周小切割球囊,預計2周內就能獲證,這張表格是半年報的核心內容。近年來公司對研發投入不斷提高,今年研發投入收入占比超10%,其中75%以上投入到器械中,如果用醫療器械收入作為分母,研發費用銷售收入占比超15%,這是力度非常強的研發投入。經過這3-4年,公司建立了全面的創新產品矩陣。未來4年,對公司銷售有重要影響的產品有42項,其中有22個重磅產品,每個產品峰值銷售能超過4-5億,考慮到樂普的商業化能力,一般2-3年左右,就能到達銷售峰值。根據這個表格,2026年公司心血管醫療器械銷售收入期望達到80-100億之間,所以公司專注聚焦的就是醫療器械創新,未來也只會更專注更聚焦,未來的增長也要依靠創新器械的增長。(2)行業方面,醫療器械銷售價格形成有三個模式,1.掛網模式,產品還沒有集采,企業自主定價,和各個省市的掛網中心協調,醫院按掛網價格銷售,2.省級、省際聯盟集采,此時產品銷售額較大,會有省級或省際聯盟集采,3.產品銷售額已經很大,將由國家來集采。第一類產品一般上市不超5年,競爭格局比較好,廠商一般不超4-5家,產品還處在推廣期,價格是掛網價格。第二類產品一般廠商5-10家,產品處于普及期,市場影響力已經較大,比如藥球,會引發省級或省際聯盟集采,降價后廠商以量換價。第三類就是國家集采,此時產品處于飽和期。推廣期掛網階段的醫療器械產品,毛利率85%左右,銷售費用率35%,毛利率-銷售費用率50%左右。普及期產品,省級或省際聯盟集采后價格下降60%,毛利率70%左右,銷售費用率15%,普及期毛利率-銷售費用率也有50%左右。國家集采階段的產品降價90%,此時產品不需要銷售推廣,銷售費用率約等于0%,毛利率40-50%。創新醫療器械和創新藥的重要差異在于,創新藥有專利期,專利期懸崖后廠商激增,國內專利期內有醫保談判,而創新器械一開始自主定價,普及期有省級或省際集采,成熟廠商還可以更新迭代,產品形成組合。從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商業價值看,前五年推廣期毛利率高,但推廣費用高,省際集采期毛利率降低,但銷售費用也低了。和藥品相比,醫療器械持續創新形成矩陣后,企業抵御集采風險能力更強,更靈活。企業要贏,處于推廣期、普及期的產品要占大部分,處于飽和期的占比要小,這樣的企業才比較健康,能迎來創新產品組合帶來的持續增長,所以我們過去存量產品,比如partner支架銷售15年,命運就是被國家集采。現在企業想贏,就要創新,使得處于推廣期和省級集采的產品占大部分。我們心血管醫療器械處于推廣期的產品,包括冠脈切割球囊、冠脈可降解支架、氧化膜封堵器、可降解封堵器,這些產品現在競爭對手都不超過2家,還有很長時間的推廣期。藥物球囊雖然競爭對手比較多,在省際集采范圍內,但還有6000多元終端價。所以醫療器械集采也并沒有這么可怕,誰家研發底子厚,誰家新產品多,誰就能贏在最后。處于推廣階段的新產品依靠的是企業的研發能力,處于省際集采期的產品依靠研發能力,更依靠銷售能力。如果你有能力用2-3年把一個產品做成頭部位置,未來省際集采就對你有利,現在省際集采對存量保護,銷量多集采后量也會很多。因此產品生命周期看,推廣期考驗企業創新能力,普及期考驗企業創新+商業化能力,創新產品出來了2-3年就要做到市場頭部,不然集采一來,就沒有存量市場了,飽和期就是靠規模化和成本控制,這樣產品才有長期商業價值。這是我們理解的集采下醫療器械產品的三個期和企業相應的應對措施,以及對應所考驗的公司能力。(3)公司通過創新產品矩陣和管線內產品組合,能抵御集采風險,目前公司有22個重磅產品,每年有4-5個新產品上市銷售,未來企業增長就是依靠現有和未來能實現銷售的新產品帶動,哪怕集采對一兩個新產品有損傷,也不影響總體企業持續增長。未來公司冠脈創新產品和國際銷售額在冠脈整體收入中占比超過90%,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導致的增長會遠高于1-2個產品遭遇省際聯盟集采帶來的負面影響,公司醫療器械板塊又重新回到研發驅動創新產品推動業績高速增長的階段。所以,我們對未來心血管醫療器械收入保持40%以上增長充滿信心,我們將努力在2026年實現80-100億元的銷售規模。未來的醫療器械就是天天集采,天天創新,創新是常態,集采也是常態,公司的發展也進入了新的常態,公司積極研發,保證每年有5款重要產品進入市場,我們要笑對集采,用對患者更有價值的產品,更有性價比的產品,更好地服務患者,實現醫療器械業務的持續增長,這就是公司的新常態。為什么說公司走出來了,是不是可復制、可持續呢?我們在別的醫療器械領域里不敢說,但在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我們有20多年經驗,建立了幾百人的研發隊伍,沒有人比我們對這個行業更理解,沒有人比我們對醫生和患者的需求理解更深。只要我們大力研發,就一定能建立起很深的護城河,建立跟別人不一樣的差異化競爭優勢。總結下來,(1)研發定位最清晰,我們做的每一個產品,不管是產品類型還是商業化的時間,都經過深思熟慮,不是每個產品都要追第一,我們找到每個產品最合適的時間上市,用最好的路徑去實現上市;(2)人力資源配置、行業頭部地位、技術平臺輸出,導致我們研發進度很快,常規植入醫療器械業內平均需要6年左右,我們只需平均4年左右,就能讓一個產品從立項進入到上市階段,核心在于臨床前、臨床、注冊的每個環節,我們都有豐富經驗,不走彎路。我們能平臺型輸出技術,包括有源(RF、脈沖電場)超聲等各類平臺。樂普的優勢就是多快好省,多:就是研發立項投入多,立項產品多,快:就是研發快,比業內平均快2年,好:就是我們對行業理解深入透徹,對醫生患者需求理解更深,產品性能更優化,更重要的是省:比研發總費用意義不大,但比較產品單位項目成本,樂普比別人至少少一半,我們在花錢最重要的領域臨床上,很少使用外部第三方公司,公司臨床有一部二部三部四部,自己負責臨床進度,CRO只是承擔統計和臨床紀律監督工作。商業化能力方面,我們平均2-3年就能達到產品預計銷售額峰值,即使有些產品上市略晚比如藥球,通過我們的努力2-3年就能做到市場頭部,這種領先地位在后續省際集采中有巨大作用,因為省際聯盟會放大頭部優勢,這就是公司在市場商業化能力面對集采的優勢,也能對沖有些產品市場上市晚一點的立項失誤。我們在心血管醫療器械領域,不管是研發能力,還是商業化能力,都首屈一指,這兩個加起來給公司更好機會,讓我們和友商比起來也更有優勢。未來心血管醫療器械行業一定會集中到2-3家內,而樂普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家。4、集采疊加新冠擾動,雖然公司業績增長,但估值受到拖累股價表現不好,目前公司已經走出集采,管理層認為股價目前被市場嚴重低估,所以這期間公司回購了1800多萬股用來激勵公司810名核心員工,激勵目標對應扣非歸母凈利潤22年21.33億,23年24.5億,公司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這個激勵目標管理層會努力實現甚至超越。按目前經營情況看,今年全年完成激勵目標對應22年扣非歸母凈利潤問題不大,23年業績實現的核心來自于心血管醫療器械創新產品收入持續增長,目前看也是可實現的。前兩年公司三、四季度異常,主要是因為集采和疫情等因素造成,前年支架集采計提了1.8億,去年新冠抗原四季度有一些計提,今年已經沒有這些擾動因素,所以今年下半年業績是穩定常態業務帶來的利潤。今年冠脈創新醫療器械實現同比增長61%,是在藥球終端價降價一半情況下實現的,明年還有FFR、外周小切割、PFO可降解封堵器上市,這些產品上市會帶來3-4億銷售額增長。最近我們還注銷了2年前回購的1200多萬股,加上這次的股權激勵,彰顯了公司發展的信心。目前公司資產負債情況以及經營性現金流足以支撐公司研發投入和經營增長,財務上看非常穩健,公司已經走出集采,重新回到研發驅動創新成長的軌道上。提問環節:Q1:關于指引,全年常規業務15%-25%增長,利潤15%增長,今年扣除新冠常規業務增長如何?是否需要調整預期?拆分各板塊,下半年和明年增長怎么看?A: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下半年醫療器械和藥品銷售情況應該比上半年更好,第三第四季度應該有恢復性增長;我們現在預期常態業務收入增長15%-20%,和原來指引相比沒有變化,精細化管理下利潤可能要更好一點,較收入增長2-3個點。人工智能方面因為這是個新業務,要去醫院推廣,上半年進院推廣受限,所以沒什么增長,下半年應該會好一點。Q2:企業怎么看待和平衡研發的投入,資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

    我的收藏
    關注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數據
    關閉 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