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和交流要點:
Q:近期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請問對公司的經營情況是否帶來改善和促進?
A:1、政策面方面:
建陶行業工程端和零售端均迎來改善預期。近期,房地產行業和疫情管控都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房地產的政策支持顯現,各地相繼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社會面需求逐步恢復,有利于對消費者信心提振以及建材零售端的預期改善。
支持房企融資的信貸、債券、股權政策“三箭齊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指出“促進家庭裝修消費,提升農房品質”;
劉鶴副總理近期指出“對于明年中國經濟實現整體性好轉,我們極有信心。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正在考慮新的舉措,努力改善行業的資產負債狀況,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回暖。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城鎮化仍處于較快發展階段,有足夠需求空間為房地產業穩定發展提供支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近期一兩周,民眾對疫情逐步放開的不安情緒仍有待緩解,躲避第一波疫情沖擊是普遍心態,出行和消費意愿仍不足。按照鐘南山院士的觀點“當前預防重心要從預防感染轉到預防重癥,預計廣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會在2023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來,三月份中上旬進入平穩階段,樂觀估計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因此,我認為目前的情況是:強預期、弱現實,經濟呈現逐步復蘇的趨勢。
2、公司經營方面:
東鵬控股是C端業務和B端業務相對均衡發展的企業。2022Q3,零售渠道C端業務收入占比約48%(其中,瓷磚零售30%,衛浴零售13%,家居、整裝、輔材、新材等5%);工程渠道中,房地產戰略工程大B端業務收入占比約12-13%;中小微工程業務占比約為40%(其中,小V端業務(經銷工程渠道)25%,小B端業務(市政、企業總部、家裝、整裝、大包公司和設計師渠道等)15%)。
今年,在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整個行業非常低迷情況下,公司通過加強精益管理、降本增效、加強運營效率和供應鏈交付效率等,實現了盈利能力的提升,通過自身α的改善來對沖行業β的下行。生產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第三季度毛利率30.97%,較去年同期提升3.08個百分點。優于同行業公司4~10個百分點,且同行業公司毛利率同期大多是下滑3~15%的狀態。
公司積極推進以效率驅動為核心的經營轉型,從資源效率、管理效率、經營效率等多維度提升經營管理能力,以及交付效率;繼續發揮新零售優勢,提升線下門店和網點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拉升零售獲客及轉化效率;精耕市場,通過對經銷商和門店的經營質量進行綜合分析測評,找出經銷商的發展空間,有針對性的進行改善、幫扶和賦能,提升存量渠道和門店的經營質量和產出,提升客單值和坪效。
Q:請介紹一下東鵬“1+N”和包鋪貼業務的情況?
A:隨著消費升級,業主裝修更愿意實現整體交付,東鵬的“1+N”多品類硬裝產品整體交付為其解決了家裝的痛點。東鵬主要產品是瓷磚、巖板和瓷片等,即1;N主要包括衛浴、輔材(瓷磚膠、美縫劑、防水)、墻板、家居、生態新材等。通過東鵬服務創新,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硬裝產品解決方案,讓東鵬“1+N”策略落地。東鵬在瓷磚門店增加東鵬衛浴和輔材等其他品類的展示。對于進店選購瓷磚的客戶,配套的這些品類也將被關注,為客戶帶來更好、更齊全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進入到我們的門店,可以更便捷地買到更多的東鵬產品,通過賣空間和“1+N”的形式來提升客單值和單店產出。
此前,瓷磚是裝修行業里唯一一個不包含安裝的產品,像木地產、定制衣柜櫥柜、木門都是包安裝的了。東鵬在業內率先退出“包鋪貼”的服務。公司洞察用戶需求,推出東鵬“超會搭”空間設計和“裝到家”包鋪貼一站式服務,推出巖板空間交付“包設計、包入戶、包加工、包破損、包輔材、包鋪貼”六包服務,從賣產品的思維向賣空間轉變,實現“產品+交付+服務”全鏈條創新升級,為消費者解決一站式空間交付方案。
東鵬積極打造專業工程解決方案主導品牌。公司將繼續發揮瓷磚、衛浴、輔材、生態石和集成墻板等“1+N”多品類產品齊全的優勢,打造工程細分市場產品解決方案,力爭成為醫療康養、酒店和商業連鎖等專業工程解決方案主導品牌。在醫療、康養、酒店、商業連鎖等方向打造一系列的樣板工程。
關于輔材。目前,瓷磚同行業公司有強制搭配輔材銷售的趨勢,銷售瓷磚的同時搭配自有品牌的輔材銷售(瓷磚膠、美縫劑和防水等),若此趨勢成為行業慣例,將可能把非瓷磚主業的輔材企業排除在瓷磚、瓷片鋪貼業務之外,尤其是零售端。
Q:保交樓政策力度也越來越大,對B端客戶的現金流改善我們有沒有感受到?
A:隨著對地產行業的扶持政策落地,預計保交樓的項目最先獲益,對應為公司的大B端業務改善。同時,我們也應客觀分析認為:在家居建材行業,自房地產出現暴雷后,對待大B端業務各建材企業都持非常謹慎的態度,謹慎地對待從簽合同到整個合同履行到收款全流程,要么現款現貨做,要么優先選取資金鏈有保障的國企央企等客戶。同時,受到了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疫情、能耗雙控、環保、地產行業下滑等多重因素的沖擊影響下,行業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些已退出了市場,行業有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為了生存會以較低的價格出售產品,疊加陶企紛紛搶奪優質的國企央企和優質民企地產客戶資源,房地產企業的強勢地位和對建材企業成本的充分理解,造成了工程端出現低價搶單的情況;而且保交樓項目本身的利潤空間就有限。所以綜合影響下,獲得保交樓項目的企業,通常也是以較低的利潤率中標。整體上看,保交樓項目會使得建材企業的收入上升,但項目的利潤貢獻則相對有限。
隨著地產行業復蘇,公司將積極開拓大B業務,目前,地產企業融資獲得政策支持(包括開發貸、按揭貸款、保交樓資金安排等),暴雷風險在降低。公司注重C\大B\小B三大渠道的經營質量,在有機會或資源的情況下,會更傾向投入利潤和現金流更優的零售業務或小B業務,大B業務帶來更多的是銷售額提升。同時,公司關注大B業務的復蘇,公司將根據地產項目的資金、利潤、風險情況做出綜合判斷,公司將地產企業分為三類:1)央企、國企、優質民企等現金流較好、風險較低的企業,公司將給一定信用賬期;2)自身資金在集團層面有風險,但某一樓盤或項目中資金仍然有保障的項目,公司也愿意承接;3)對于本身存在問題、政府在接管的項目,公司更多是采取現款現貨的較安全方式,例如,恒大仍是公司重要的客戶,目前采取的就是上述現款現貨方式開展業務。
C端和小B端仍是行業搶奪的主戰場。東鵬業務發展規劃方面,戰略重點是繼續發揮公司的渠道優勢抓好零售主戰場,同時積極開拓小B和小V端市場,并搶抓優質大B工程。個別地產企業暴雷后,各大陶瓷企業在管控和收縮大B業務的同時、加大了對C端的投入,加大了開店數量投入、門店改造和經銷商渠道的建設和幫扶。其次是關注和拓展小B端業務,也是建材企業開始重點關注的方向。東鵬控股目前有40%的收入占比為小B端和小V端業務,也體現了公司的積極戰略布局。公司會繼續重點關注小V或小B渠道,原因是:渠道的毛利率會相比大B渠道高,因為甲方是市政、醫院、學校、商超、裝企等企事業單位等,本身對價格的敏感性相對不高,對建材企業的沒有那么強勢和苛刻,回款質量也相對較好。
Q:如何看待陶瓷生產線改提鋰?公司是否有相關規劃?
A:轉產提鋰對于陶瓷企業來說猶如殺雞取卵,我不建議做這種事情。陶瓷產線提鋰是在鋰礦渣上再提取鋰,利潤率較低,提取過程中會有大量腐蝕,嚴重損壞生產線和對環境造成影響。據了解,已經轉提鋰的陶瓷產線,本身大多是老舊的、待報廢或破產倒閉,再提鋰一兩年后將徹底無法使用。江西宜春市已經關注到陶瓷轉提鋰產生的環保風險,并發布通知暫停審批陶瓷廠轉產鋰渣提取鋰項目、已經審批的轉鋰產線亦不能再轉回陶瓷生產。二是基于環保的風險,對周邊河流的污染,宜春市責令這些陶瓷提鋰的企業停工排查。同時,陶瓷產線提鋰是在已經提取過的鋰礦渣基礎上再次提鋰,利潤率較低,目前碳酸鋰價格不斷下跌,陶瓷產線提鋰的利潤會越來越低。因此,公司專注于建筑陶瓷主業,沒有將產線改做提鋰的相關規劃。
Q:今年可以說是瓷磚行業,或者說是建材行業很差的一年,大家的盈利水平都下降的非常厲害,目前我們瓷磚行業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其他一些小企業是否存在出清的情況?
A:按照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協會2021年的統計數據,全國有1048家陶瓷企業。今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據說今年退出陶瓷行業的企業有將近一百家。出清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方向是我上面提到大概有50條生產線轉產去做鋰礦渣的提取;還有一部分是經營不下去,停工、停窯或者破產賣掉。建陶行業今年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寒冬。
整體行業產能是一個出清的過程,逐步向頭部企業集中。因為建陶行業是一個大行業小企業的狀態,4000億市場規模,前5大頭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只有大概10%左右,這跟發達國家比(例如美國)前五大企業基本上是占50%了,我國頭部企業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所以,我們覺得未來這個陶瓷行業,尤其是在國家對于環保以及雙碳政策的強化,以及小產能的出清,將來建筑陶瓷行業會類似水泥行業或者玻璃行業,淘汰中小產能,剩下頭部企業在內的十幾個企業,然后瓜分整個市場。
如果經過整合以后變成十幾個企業來瓜分這個市場,每一個公司平均就有200-300個億的市場空間。目前,陶瓷行業前十的企業還處在幾十個億營收水平,未來具備較好的成長空間,就看企業如何把握。而且不僅是收入的空間,未來毛利盈利的空間也會上升。大家看到水泥行業就是例子,凈利潤率接近15-20%。因為產能出清后,留下來的企業話語權足夠高,它的盈利能力也獲得提升。我們預期瓷磚和衛浴行業估計未來也會有這樣的一個趨勢。國家提出2030年碳達峰,建陶行業是三高行業,首當其沖受到國家政策的指引,很有可能會在那個時間前后實現行業的初步整合。
Q:20%的企業可能已經退出,后面如果行業景氣度回升,以前停掉產線是否會復產?退出的企業中做大B模式業務的比經銷商模式的是不是更容易回來
A:行業寒冬中,有一些企業近兩年遇到困難,如果是休克魚(他本身一定的渠道、生產成本還可以),市場復蘇有一些可能會回來。但是大多數退出的企業不會回來、而被淘汰。而且有些陶瓷產區已經制定了未來陶瓷去產能的規劃,例如清遠市人民政府提出“十四五”期間陶瓷生產線控制在70條以內,目前有151條,5年內將去產能超過一半,因此,近來已經退出的陶瓷企業將很難再重新復產。
Q:行業出清的情況下,僵尸企業如果想再回來,做大B和做經銷商模式重返市場是不是不太一樣?
答:首先出清退出的這些企業本身是品牌和渠道就比較弱,不少以給頭部企業做OEM代工為主,自己沒有品牌和渠道。如果他們回來大多只是增加產能,他們對經銷商和大B工程的搶奪是沒有能力的,或者本來能力就很弱。而且,他們如果想再回來做工程,在招投標過程當中,地產企業會從持續經營能力角度覺得曾經倒閉過的企業會不會過段時間又出問題?所以,他們哪怕回歸,也更多的是代工為主,對頭部企業的影響不大。
Q:在東鵬控股估值這么低、股價相對低位還出現IPO股東減持和大宗交易是什么原因?
A:一方面,是個別PE機構產品到期,雖然他們看好東鵬,但是迫不得已需要做一些減持。他們會盡量采用大宗交易或者算法交易控制當日數量,盡量減少對股價造成影響。另外,東鵬的IPO前股東中有幾個有限合伙企業員工間接持股平臺,近幾個月在公司股價相對低位出現的大宗交易,主要是員工股東趁股價較低做的合理稅務籌劃所致(由于IPO前股東減持需要繳納約35%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在股價低位進行稅籌有利于降低個人稅負),公司已在減持計劃相關公告中做過披露。
Q:擴品類到衛浴,衛浴品牌屬性也是比較高的,也有很多知名的品牌,會不會比較難做?
A:東鵬除了瓷磚外,第二大業務是衛浴(約占15%),東鵬衛浴是國產衛浴前10大品牌,去年的收入是10個億出頭。東鵬的衛浴品牌力是足夠的,公司衛浴的發展定位清晰,除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