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23億元,同比增長40.33%;實現凈利潤1.86億元,同比增長1.25%。公司近兩年前三季度收入復合增長率37.07%,凈利潤復合增長率25.50%。業務結構持續轉型,高附加值業務權重持續加大。信息技術服務業務高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3.19億元,同比增長60.77%,占公司總收入的比重進一步提升,達59.35%。客戶服務及數字化營銷業務實現收入3.84億,同比增長31.27%。客戶突破取得新進展,客戶布局更加優化。本季度公司新增17家法人客戶,其中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1家、中小銀行6家、非銀行金融機構3家、非金融機構7家。公司來自國有六大商業銀行的收入同比增長40.54%,占公司總收入的64.64%;來自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收入同比增長39.09%,占公司總收入的15.42%。公司持續從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抽象、提煉、優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拓展中小銀行等客戶,取得了成效。前三季度,公司來自中小銀行客戶的收入占比為7.05%,來自非銀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的收入占比也均超過了5%。持續進行戰略性研發投入,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達1.99億元,占公司收入比重為8.94%,同比增長55.40%。研發投入主要集中在兩個維度,一是對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通用技術的研發及其應用場景的實驗,二是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梳理及落地實施。云測試管理平臺目前已實現功能測試、自動化測試、性能測試、眾測、遠程真機測試等功能,已經在十幾個客戶項目中落地實施,上云版本穩步推進。RPA產品功能進一步完善,與國際領先廠商差距進一步縮小,開始建設生態。公司多來年持續加大的研發投入也陸續轉化為知識產權,本季度公司獲得3項發明專利授權、3項軟件著作權,本年度共獲得4項發明專利授權、25項軟件著作權,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獲得專利24項、軟件著作權143項。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是公司軟件產品與解決方案業務收入高增的基石,前三季度公司軟件產品與解決方案業務實現收入3.64億元,同比增長76.2%,占公司總收入的16.36%。在手訂單充足,加大人才儲備為后續發展積蓄力量。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執行合同及已取得的中標通知書合計1076個,同比新增76個,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服務板塊。公司基于對所處行業發展趨勢的理解和洞見,以及在手訂單情況,采取了積極的人力資源策略,加大了中高端人才招聘和儲備力度,以滿足產品研發和項目實施交付需求。數字化轉型+信創,為公司持續增長帶來澎湃動力。公司產品服務布局和客戶布局已漸次進入收獲期,隨著全行業數字轉型、信創需求的陸續釋放,公司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第二部分問答環節主要問題:1、公司來自不同規模銀行客戶的收入增速不同,是公司戰略側重點不同,還是客戶本身投入力度的原因?回復:公司來自不同客戶主體的收入增速具有差異化,一方面是客戶自身信息科技投入力度不同,年初銀保監會郭樹清主席公開講話顯示,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國有六大銀行作為行業龍頭信息科技投入增速更快。公司從過往服務中感受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信息科技投入大于中小銀行(包括農商行、城商行、農信社等)。頭部銀行不僅是投入權重大,投入絕對值也相當可觀。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發展重心的選擇,過去公司主要精力放在開拓18家頭部銀行客戶上,后續也將在鞏固和擴大核心客戶合作范圍和市場份額的基礎上,憑借優勢產品和解決方案大力拓展中小銀行客戶、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客戶。2、公司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么?回復:公司自上市以來明顯加大了研發投入、創新投入,尤其是今年,公司大力推進產品化,產品支持私有云,產品走出銀行業進入非銀金融、非金融行業,在客戶突破和創新產品突破上都加快了進程,這是公司未來經營增長的重要動力。公司享受到了創新投入帶來的收入增長紅利,更加堅定了未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信心。公司在技術端、產品端、客戶體驗端、有競爭力的優勢產品上云方面的研發都在提速中。金融行業監管非常嚴格,涉及交易的、業務處理的系統尚不允許上公有云。公司有成熟的云技術,并積極儲備云計算的人才和技術,堅持做技術、做產品、產品上云的策略,未來在保證核心客戶市場份額和領先優勢情況下,會在其他行業探索公有云服務模式。3、前三季度公司在手訂單數同比增長,訂單對應的金額是否也是相應增長的?回復:公司訂單數量和訂單金額都有可觀的增長量,這也增強了我們繼續進行客戶開拓、產品創新的信心。除了訂單數量增長外,公司也新增了一些超級用戶、超級訂單。4、公司三季度利潤增速和收入增速差距較大,這個趨勢是否會延續到全年?回復:公司管理層也高度關注這個問題。主要是三個原因造成,一是公司上市后有了資本積累,不再僅僅聚焦眼前利益,更是著眼于中長期的發展。公司研發投入在提速,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發、產品的打磨和優勢產品上云,包括公司為提升內部管理的精細化、精準化、智能化而開發的新一代數字化管理系統(EDM系統)。二是公司為搶占市場份額,基于對所處行業發展趨勢的理解和洞見,以及在手訂單情況,采取了積極的人力資源策略,大力進行人才儲備。前期尚未簽訂合同的情況下會產生成本,影響收益。隨著合同陸續簽訂,收入和成本會逐漸匹配。三是伴隨著全行業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澎湃需求,人才需求也空前旺盛,這為公司招聘人員特別是中高端技術人員帶來一定的成本提升,這種趨勢可能還會延續一段時間,我們認為未來會向好。隨著公司前期產品研發、業務布局、客戶布局漸次進入收獲期,公司成本壓力會得到釋放。5、公司能否介紹下在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上的研發投入?回復:公司目前重點打磨如下產品:一是跨平臺的大資產管理系統,公司基于幾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中,抽象、歸納、梳理出產品,在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會有大量需求;二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第三代供應鏈金融項目,在頭部銀行會有澎湃的需求。除此之外,公司云測試管理平臺,RPA產品、集中運營(流程銀行)這些產品也正在不斷迭代更新。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來自于軟件產品解決方案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16.36%,較半年度收入占比進一步提升。6、公司預計本年度信創能帶來多少收入?未來三到五年后,信創帶來的行業景氣度是否會下降?回復:公司定位是圍繞軟件技術、軟件產品、軟件云提供服務,沒有硬件相關業務。信創軟件領域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云等,公司緊隨國家信創要求,主要工作是跟隨廠商服務客戶,自身產品與金融領域有規模適用的國產基礎軟件進行適配。公司金融客戶基于國產基礎軟件達到信創要求,其辦公系統、一般業務系統、核心業務系統、金融機具均有改造的需求。我們認為信創的推進并不是運動式的,會可持續、循序漸進、有中國特色的推進,這是軟件業務澎湃增長的強大動力,將為公司信息技術服務帶來大量的業務需求。公司將緊跟國家信創的方針大略,與客戶保持緊密溝通,著眼于用戶在信創改造以及面向未來的業務創新,爭取獲得更多市場份額。7、公司應收賬款同比增長不少,這是季節性因素造成的嗎?回復:公司今年三季度收款增速好于營收增速,總體在可控范圍內。公司主要客戶是上市銀行等金融機構,履約能力和資信狀況良好,按照慣例在11-12月會進行集中付款。8、公司產品化推進狀況?回復:六大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公司的核心客戶,前三季度,公司來自六大國有銀行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64.64%,來自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15.42%。公司核心客戶的業態、收入結構決定了公司的收入結構。在為核心客戶提供服務期間,公司部分產品是以項目形式推進,最終以產品或項目結果交付。銀行是高度非標行業,各家銀行功能定位、客戶群體、管理理念各不相同,產品差異也較大。銀行業基于其安全自主可控要求,所需的服務標準化程度低、復雜程度高,大行IT系統建設會以自主研發為主,供應商提供服務為輔,產品需求一般是定制化開發。公司產品主要面向中小銀行、非銀金融機構,以市場為導向,做技術、打磨產品,優勢產品向云端轉型。9、公司未來產品化占比預計未來有多少?回復: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大,今年也招聘到了許多行業內高端人才。截至半年度末,軟件產品與解決方案產生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15.51%,截至三季度末進一步提升至16.36%,我們相信在未來會做的更好。10、請從產業鏈的角度談一下公司在數字貨幣發展中有什么機遇?回復:中國人民銀行是數字貨幣研發、推廣、應用的唯一主管部門,國有六大商業銀行作為指定運營機構參與試點、運營,北京、上海、蘇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作為試點城市,冬奧會將使用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全面應用一定是未來趨勢,是國家的方針大略。和現有支付方式相比,其無需綁定賬戶,可離線使用,具有高保密性、方便性、安全性等天然的應用端優勢,我們相信數字貨幣使用是方興未艾。隨著數字貨幣的推廣,圍繞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未來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中小銀行將產生海量的系統開發、測試、運維需求,公司在數字貨幣領域已經與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建立了大范圍、深層次的合作關系,為未來新增的相關業務需求做好了人才和技術儲備。11.、公司股權激勵計劃進展怎樣了?回復:管理層正在醞釀方案,未來將擇機采用合法合規的方式實施,在保證中小股東權益的情況下,發揮最大激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