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鈉電池進展情況介紹
目前中試線已經于2022年10月27日投產,各項生產順利,工藝持續優化,中試線產品18650型號電池在2022年12月中旬送到第三方測試機構測試,能量密度157Wh/kg,低溫-20℃的容量保持率在93%,兩周共測試100多圈,容量保持率是99.6%。
目前一期4.5GWh的廠房建設已完畢了,設備已陸續進場安裝,整體進度很快,預計2023年上半年左右即可投產。
下游客戶正在陸續送樣中,儲能和二輪電動車領域均有送樣,主要是二輪電動車的客戶。
二、問答環節
1、部分公司采用供應鏈采購模式做鈉電池的研發和生產,而傳藝科技正著力于實現鈉電池產業一體化模式,如何看待兩種商業模式的優劣勢?傳藝科技如何思考業務形態的布局?
答:供應鏈采購模式即從外面買材料回來做成電池;鈉電池一體化模式即從原材料開始做起。從投入成本的角度看,研發投入更輕松,也可以加快做電池的速度,但從長期來看,未來大量投資者涌入,行業規模不斷擴大,未來講比拼各家企業的品質和成本。對傳藝科技而言,短期會有一定的困難,因為四個團隊需求同時研發,面臨的問題也各不相同,研發過程會比較困難,但從長期來看,傳藝科技克服現有的困難點,能夠帶來未來更強的競爭力。
從原材料開始做起,四個團隊同時跑,遇到的困難各有不同,研發痛苦,長期來說未來競爭力可以大大提升。
綜上,傳藝可以采用鈉電池產業一體化模式,短期會面臨一定的困難,但長期會有更強的競爭力。
2、未來公司在材料端形成規模后,將如何處理材料業務?是否會考慮滿足自身需求之后,進行材料的外供?如果考慮外供,預計需求多長時間進行從專注鈉電池產品生產到外供部分材料的產業結構調整?
答:對于正負極和電解液三類材料,傳藝科技不僅會對外賣,也會對外買,公司也會購買一些行業頂尖企業的正負極、電解液材料,這樣可以使公司的材料經過市場認證,并且不斷提升公司材料的整體性能,通過對比了解公司材料的優劣勢,并相應地做出改善。
3、下游是否有材料端的客戶,還是主要以電池客戶為主?
答:材料端的客戶在國內外均有接觸,預計未來材料端的利潤率會比電池端的利潤率更高。
4、簡單分享下游客戶的送樣情況,例如下游客戶的類型、送樣時間以及什么時候能看到初步測試反饋結果?
答:從上周開始,陸續給客戶進行送樣,客戶主要類型是兩輪車和儲能領域,預計結果的反饋周期約2-3個月。
5、簡單分享客戶端的訂單應用領域?
答:客戶端訂單主要是用在A00級車、小動力車以及基站。大型儲能方面,其應用場景十分寬廣:太陽能、風能處于大儲能,用戶側也屬于大型儲能。
6、明年公司的產品是否用機會用到風光類型的大型儲能領域?
答:目前已有很多客戶尋求公司合作,但是該板塊對成本要求較高,在客戶排序過程中,給出的價格相對較低。
7、大型儲能方面,客戶對循性能的要求能接受到什么級別?
答:5000次左右。
8、公司23年上半年即將量產的產品是否能滿足下游客戶的要求?在產品測試沒有完全測完的情況下,公司預計如何應對?
答:不同的客戶,對循環壽命要求不一樣。例如兩輪車的客戶在接觸中對循環需求僅為1500次即可。
大型儲能也可細分為發電側和用電側等,相互也存在一定差別。
目前傳藝科技中試生產的產品,已經達到超過5000次的循環壽命,可以滿足A00級車、小動力車、兩輪車和儲能的客戶使用需求。
如果未來客戶需要更高的循環壽命,那么公司將在二期的建設過程中,增加聚陰離子類電池產品的投入。
9、公司目前是否主要看好層狀氧化物和聚陰離子這兩條技術路線?
答:是的。
10、對循環性能要求較高的產品,即長循環的聚陰離子產品,其能量密度目前能達到多少?
答:能量密度不超過120Wh/kg,但循環次數能達到至少10000次以上。
11、公司目前一期正極材料的布局主要以層狀氧化物為主,二期會考慮聚陰離子的投建?
答:是的,公司已經將二期投聚陰離子的生產車間空出。
12、從成本端來看,兩種技術路線是否存在較大差別?
答:從隔膜、負極、電解液方面看,差別不大。主要差別集中在正極材料上,目前公司層狀氧化物的成本約為50000多塊錢每噸。
而聚陰離子價格僅為層狀氧化物的一半,在25000塊錢左右每噸,由于其中缺少鎳的調整,能量密度難以提升,但是其結構穩定,未來循環壽命會較好。
13、23年即將量產產品,其原材料正負極、電解液及電池層級的成本區間在什么水平?
答:正極材料成本5萬左右每噸,初期可能略超5萬,后期隨著工藝的優化可以控制在5萬左右;負極材料成本3萬左右每噸,電解液成本7萬左右每噸。
電池方面:由于初期電池良率較差,成本控制在0.5元/Wh左右,待穩定后成本可控制在0.45元/Wh左右,工廠內部制定穩定的目標為三個月。二期建設之后成本可控制在0.4元/Wh左右。
14、基于目前成本水平,公司定價采取什么思路?
答:公司定價主要根據碳酸鋰的價格,一般給到客戶的價格比磷酸鐵鋰便宜25-30%。
15、假設客戶想替代鉛酸市場,公司在商業層面采取什么策略?
答:取決于客戶原來使用的材料,如果客戶原來使用的磷酸鐵鋰,則公司按照比磷酸鐵鋰便宜25-30%定價;如果客戶原來使用鉛酸電池,則公司按照比鉛酸電池貴30%左右定價。
16、原本使用鉛酸電池替換產品的核心動機是什么?
答:鉛酸電池用在儲能領域上不多,主要用在小動力、A00多一些。
鉛酸電池不環保,國家要求替代鉛酸電池;
鉛酸電池能量密度低,循環壽命不好;
鉛酸電池電壓平臺低,超過2V后內部硫酸會被電解成氫氣。同時,國家明文規定小動力車重量不能超過55公斤,而鉛酸電池的重量太大,對于整車而言,雖然鉛酸電池價格便宜,但是整車為減輕重量所要花費的成本代價非常高昂。
17、如何看待鈉電池和換電商業模式的結合?
答:鈉電池相比鋰電池,充放電的倍率更好,同時鈉電池快充快放電對整體性能的影響不大,不會造成安全事故。公司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將鈉電池的優勢發揮充分。
換電問題源于電池充放電時間過長,假設電池充放電時間短,只需5-10分鐘即可充到80%的電量,則不存在充放電問題。這也是鈉電池要用于乘用車領域所要克服的難點問題,解決鈉電池充放電的問題也就是解決其用在乘用車上的問題。
鋰電池用于乘用車上存在里程擔憂問題,鋰電池充電時間過長,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對比燃油車不存在里程擔憂問題,5-10鐘即可解決加油問題。鈉電池不需要在能量密度方面和鋰電池進行對比,只需要解決自身的充電問題,則有望投入實際應用。
18、兩輪車市場領域,公司電池的快充性能水平如何?
答:公司實驗室目前用5C充電,循環壽命會相對較差,相對比于1C充電,0.5C放電相差15%左右。
我們不建議鈉電池使用過程中一直使用快充快放,特殊情況快充快放對電池性能影響不大,但長期快充快放對電池性能有一定影響。
19、公司與客戶的進度目前情況?
答:目前公司已公告的客戶,公司已經開始陸續送樣給客戶,正在等待測試,同時客戶也會送樣到他們的終端客戶測試,預計未來2-3個月會出結果。
20、公司是否會僅與下游客戶接觸?是否會接觸到終端客戶?
答:公司會接觸到終端客戶一起參與討論,了解終端客戶的需求,并相應改善公司的電池性能。
21、公司目前接觸到的客戶分別是哪些領域?
答:公司目前的主攻方向在A00級車、儲能及二輪車領域,只有將這些領域的規模做起來之后,才有更多精力用于突破乘用車領域,在此過程中,公司也會接觸到車企,了解其性能要求,以及參與到車企的項目研發過程中,為公司未來進入車企做好前期準備。
22、德博的下游客戶多面向商用車,而公司主要面向A00級車和兩輪車,請問公司是否計劃和德博一起參與兩輪車和A00級車領域?
答:公司交付A00級車、兩輪車等領域電池,終端客戶均要求公司做好PACK,而公司目前自身沒有做PACK,因此需要綁定一家做PACK的企業一起做相關業務。
23、公司的正負極材料等以及終端電池的成本均比行業內成本更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公司的正負極材料成本價和行業內差別不大。
而公司的電池成本更低,主要是由于公司實行一體化,其他材料的利潤全部算在電池上,因此體現出來公司的電池成本更低。
24、A00和二輪車兩塊市場的發展速度如何?
答:從公司的生產線結構上看,公司目前4.5GWh的生產線,包括兩條圓柱電池生產線和一條方形電池生產線,其中圓柱的生產線主要用于A00和兩輪車方面,方形電池主要用于儲能方面。
兩條業務線均為產業必須突破的,各占50%,同時運行,不分先后,公司的產品線決定了下游客戶的需求。
25、預計公司23年鈉電池實際出貨預期?
答:預計在2GWh-3GWh。
26、定價方面,根據碳酸鋰價格實時波動,還是會定長期價格?
答:屬于核定價格。根據客戶訂單,公司完成生產即可出貨,但是也會隨著碳酸鋰的價格波動而波動。
27、公司在水系鈉離子電池是否研發布局?
答:目前沒有,因為水系鈉離子電池的電壓平臺不好。
28、前期公布的客戶框架協議有協議保證金的要求嘛?協議的約束性要求高嗎?
答:協議保證金需等待正式合同開始才有。有約束性要求。
29、現有的客戶需求量是否超過出貨能力?
答:今年出貨量約為2-3GWh,公司設備陸續進入,預計在2月實現調通,在3月實現生產,公司預期達到92%良率,95%效率,但也存在一定波動性,最終結果可能為2-3GWH,也可能超過3GWh。
30、中試線良率水平如何?預期后續大規模量產后,良率目標達到多少?
答:中試線的良率不能代表大產線良率,由于投入量優先。未來大產線的要求92%良率,95%效率,預估成本為0.45元/Wh。
31、預計二期何時投產?
答:公司后面會根據市場情況對二期的產能規劃進行披露。
32、公司的負極技術路線情況?
答:公司目前有兩種路線,六種備用材料,生物質、石化質分別均有三種材料。公司已經完成六種材料的驗證,并從中選擇性價比最好的,在其性價比失效后,選用第二種替代,不會造成未來缺料的情況。
成本差異上有一定差異,性價比最好材料為3萬塊錢,未來假設失效更能上漲到3萬3、3萬5。
33、公司3月量產的性能參數比國檢產品是否會更好?
答:基本上差不多,技術上要提升還需要再優化公司產線。
34、請問行業未來1-3年發展趨勢?
答:中國對外宣告2030年達到碳達峰,因此在儲能上的需求量每年增長要達100%。
未來國內外均會布局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發展空間很大。雖然目前鈉電不適合用于車上,但是未來2-3年通過技術改進有望適用。
綜上,兩塊市場在未來10年兩個市場的CAGR均有望達到100%。
35、未來鈉電池的技術突破點?
答:主要在于四大主材的體系搭配問題,不取決于某一個材料是否做好,需要一定時間的調配,才能做到穩定。
36、兩個體系、6個材料的成本價格范圍水平如何?
答:從成本體系考慮,性價比最優材料和性價比最差材料差別為5千/噸,預計范圍為30000-35000塊錢每噸。該成本為為未來批量生產的成本,中試線的成本更貴一些,因為沒有規模效應。
37、公司的材料如何獲取?
答:公司在泰國等地均設有點,通過海外辦事處向當地企業進行購買。目前無法保證完全穩定性,隨著鈉電池需求量上漲,材料價格也會上漲,因此公司選擇兩條路線、六種材料,假設出現特殊情況,造成材料短缺,不會影響公司生產的整體進度。
38、性能上講,六種材料哪種最好?
答:椰殼性能不是最好的,但性價比是最好的。不考慮成本,純粹看性能最好是果殼類,用到的是國內的資源。果殼價格比椰殼價格稍微貴一些,同時本土的資源比進口稍微貴一些。正常來說,果殼和椰殼都是3噸原料做1噸負極材料,含碳量差別不大。
39、同系列產品,不同材料可否混合使用?
答:可以用在同系列產品上。在公司管控過程中,可能料號存在差別,但是對于做出的電池料號相同。類似假設A產品缺料,則可以用B產品替代料,對于電池最終表現來說,經過測試沒有影響。
40、公司目前研發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