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情況介紹1、公司基本情況介紹:江蘇傳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2007年11月,2017年4月在深交所A股發行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各類輸入類設備的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業務以及各類印制電路板的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業務。公司在持續深耕現有消費電子零部件主營業務的同時,2022年6月通過全資子公司智緯電子投資成立控股孫公司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是公司經過研究論證審慎向新能源領域布局延伸的戰略性舉措。2、鈉離子電池項目簡介:傳藝鈉電項目建設分為三個階段一階段(中試線)、I期(2GWh鈉離子電池)及II期(8GWh鈉離子電池)等三個階段,一階段項目建設計劃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建成后可開發出性能優異的鈉離子電池,產品主要參數滿足能量密度大于145Wh/kg、壽命大于4000次、符合國標安全性。I期2GWh項目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建成年產2GWh的鈉離子電池生產線及相應產能的正負極材料產線,II期項目計劃投資40億元人民幣,建成年產8GWh的鈉離子電池生產線及相應產能的正負極材料產線,項目全部達產后可滿足低速電車及鈉電池儲能系統。3、現場參觀此次現場參觀的主體是公司控股孫公司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鈉離子電池項目各生產設備及裝置安裝調試進展順利,已具備中試生產條件并即將投產運行。二、投資者問答1、公司公告,公司做正極,負極,電解液等,這么多復雜的工程,公司怎么做的?答:公司這個階段做這么多項目,跟整個產業鏈發展的階段相關,早期相關環節的配套還滿足不了我們生產經營的需要,所以要自建;其次,我們組織完整,有明確的分工,目前分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電芯等4個事業部,每個事業部技術人員經驗豐富,前期有很多技術積累,比如正負極,我們有對應在這個領域最好的人員負責項目的推進,量產的實施,產品的交付;其次電解液也是,本著專業人做專業事,合理分工管理,推進項目發展。2、鈉電池電解液多氟多,天賜前期沒有做,技術門檻如何?答:鈉離子電解液的鈉鹽六氟磷酸鈉技術有一定門檻,我們也有成熟的工藝,生產不存在問題。現階段主要是沒有需求,各家友商的情況不一樣,行業中做這一塊的少。3、針對一些疑問,公司的電芯體系有確定下來嗎?答:我們現在有兩種產品,一種圓柱一種方形鋁殼,分別針對小動力和儲能市場,正極材料中三元層狀氧化物會首先進行量產。我們主要的目標是推動項目的落地,產品量產,來實現我們的愿景。4、公司的產品是否已經有測試數據,數據在哪做的?因為中試線還在建設?答:實驗室之前有小試階段產品,后面材料放大,早期在代工產線進行試生產和測試,產品檢測和電化學性能指標比實驗階段的好,我們的中試線優選了國內先進設備,精度更高,試產的產品性能和數據比以前的更好;現在新建的中試線自動化程度更高,產能達到百兆瓦時。5、負極公司用的是硬碳,現在市場價都在10萬元/噸左右,進口可能更高,公司的成本?答:公司做硬碳的成本很低,對外銷售的價格也可能會在10萬元左右。6、公司一期,二期量產的時間點?答:參照公司公告,公司I期2GWh會在明年初,II期8GWh根據I期量產進度和市場需求進行建設。7、公司有沒有潛在客戶和訂單情況?答:公司和潛在客戶進行接觸討論合作事宜,有儲能和小動力等行業,看具體市場和進度情況,請關注公司公告情況。8、公司目前采用正負極一體化降本,帶來成本優勢,后面壁壘在哪?答:跟產業初期供應鏈相關,早期階段,規模效應小,如果正負極電解液通過外購,成本太高,超過1.00元/Wh,這個價格與鋰電相比沒有優勢,沒有客戶愿意用,前期多準備,一體化拓展出來后,后續才好技術迭代,才能更進一步的提升,我們也能更好的發展和控制成本。9、公司技術人員的穩定性?具體舉措?答:前期已經做好規劃,包括傳藝鈉電,傳藝新材料,設立自然人和管理合作平臺等,主要是為了和中高層以及核心技術團隊一起共同創業,增加團隊的凝聚力和協作精神。10、公司II期層狀氧化物和聚陰離子,具體規劃?答:公司現在II期產能規劃大型儲能和小動力約為1:1,大型儲能會受到政策的影響。11、大型儲能配聚陰離子產能嗎?答:II期投資建設的產能,大型儲能我們會選用聚陰離子材料。12、未來如果降成本,市場份額方面的目標?答:現在鈉電池行業是一個增量市場,在增量市場大家可以有自己的市場份額,與消費電子市場不同。13、正負極材料的資本開支情況?答:正負極的投資金額大約2000-3000萬元/千噸。14、基于現在的研發技術和投產進度,明年量產產品循環次數技術指標能夠到多少?答:之前公告正極容量140mAh/g,負極容量300mAh/g,電芯能量密度145Wh/Kg,循環壽命4000次,中試做出來的電池性能數據要優于實驗室的,從未來大產線的數據來看,數據不會比中試的差。15、明年一期,二期能釋放多少產能?答:參照公告,明年一期按照2GWh鈉離子電池及配套的正負極、電解液材料來生產,后續根據建設進度,安排產能建設投放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