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公司有沒有可能在電動車主流化的時代取代大眾在油車時代的巔峰位置?
答: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供不應求,但來到2023年產能不足、缺料等情況都大幅改善,會進入淘汰賽。今年1-2月市場總盤子同比減少,但新能源同比增加,而公司貢獻其中主要增量,市占率進一步提升。從后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在10-20萬元的價格帶,雖然公司有定價權,但公司也希望平穩一點發展。
問題二:行業的格局從百團大戰到諸侯割據,公司怎么看短期波動和中期機會?
答: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最需要的是“快”,“快魚吃慢魚”比“大魚吃小魚”更恰當,所以汽車企業一定要速度為先。此外,要有真正核心的技術以及準確的戰略方向,猶豫和模糊是大忌。綜上所述,快是第一,技術是第二,戰略是第三,這三點決定了未來的市場份額。
問題三:公司近期純電動和插混未來的技術路徑和發展方向,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答:市場在沒有變革時需要管理驅動,專業化分工,但是在行業變革時期,公司產業鏈高度垂直,可以極大地降低溝通成本。后續公司也將持續投入研發,保持在電動化技術上持續的領先和顛覆性迭代,拼的是工程師、拼的是垂直整合的模式、拼的是對市場戰略精準的把控、拼的是規模、拼的是利潤。具體的某一項技術無法代表公司的技術優勢,公司將不斷地向技術魚池增加新技術,關鍵的時候撈一條出來。
問題四:比亞迪電子國內和海外生產情況以及產能規劃的目標?
答:海外客戶主要在消費類電子和智能產品領域,配合海外的客戶做全球的服務包括研發,制造,技術服務和售后服務。海外基地陸續投產,現在規模占比不大,但隨著各業務的發展,海外布局后面會變大。
問題五:比亞迪電子和英偉達的合作具體是什么,規劃如何?
答:以前與英偉達在游戲顯卡業務方面合作,現在我們還會配合其在服務器和智能駕駛領域的業務。目前是代工為主,占整個業務比例不大,但是后續業務的價值量比較高,未來這些業務的占比也會增加。
問題六:公司作為中國車企出海可能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公司的目標如何?
答:公司會審慎地選擇目標市場,在電動化的背景下,中國抓住了制造業的最高端,依靠勤奮和拼搏,一定能走出去,公司對中國品牌在新能源出口非常有信心。
問題七:公司如何考量出海不同市場的戰略優先級?
答:從出口泰國的經驗看,中國已經跨過了從0到1的檻,現在海外的消費者已經知道電動車是成熟和先進的,不擔心技術和品質,公司也有信心復制在泰國的經驗。
問題八:公司在智能駕駛的發展進度和規劃?
答:在海量的復雜工況下,自動駕駛依舊面臨責任認定的問題,而高級輔助駕駛功能可以作為選配,降低出車禍的幾率,提升消費者駕乘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