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對最新經營情況做了簡要介紹】貝因美創立于1992年,主要從事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公司始終堅持“育兒專家,親子顧問”的品牌定位,承過去30年讓中國媽媽放心,啟未來30年讓中國媽媽省心,努力踐行“讓億萬家庭生活更美好”的職責使命。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40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31.46萬元,較2020年增長122.6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24,674.3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1,640.69萬元。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3.68%;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12.6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45%。創始人回歸兼任總經理后,帶領團隊全面變革創新,在繼續發揮好公司既有研發、產品、質控、品牌方面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渠道力,夯實存量,拓展增量,降本增效明顯,著力推動公司績效持續改善。國家二次配方注冊工作開展以來,公司持續優化庫存,積極推進新零售轉型,第一大單品“愛加”及新單品“可睿欣”自2022年以來實現了較好的銷售成果。【投資者問答】1、可否介紹一下可睿欣的情況?為什么賣這么好?答:首先,該款產品配方非常優秀,是一款超高性價比的產品,在市場上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復購率喜人。其次,公司對該產品執行了最嚴格的控價、控盤、控店、控貨政策,該產品對終端門店有良好的利潤貢獻,門店銷售推廣積極性高。最后,該產品在閉環的新零銷模式中實現了響應速度快、運營效率高、服務體驗好的新零售標準。2、公司毛利率下降、費用率下降是不是跟OEM/ODM業務增長有關?公司開展這兩項業務的競爭力是什么?答:公司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系原料成本上漲及其他業務增加所致,費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新的費用管控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果。公司能順利拓展OEM/ODM業務主要得益于公司優秀的研發能力和強大的產業化能力,公司的生產安全能力得到了業內認可,同時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和生產團隊,多地區生產基地的區位優勢也成為公司開展相關業務的重要競爭力。3、疫情對于公司所造成的影響?公司如何應對的?答:疫情的不確定性對國民經濟不斷產生影響,我們堅持做好自己,嚴格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做好民生保供企業的應有擔當。公司擁有提升寶寶免疫力配方的第一大單品“愛加”恰好迎合了時下提升寶寶免疫力的消費需求。同時,客觀上外資品牌的供應出現缺口,消費者轉向購買國產奶粉的比例不斷增加給公司帶來了機遇。此外,疫情的爆發讓消費者更加關注健康,通過攝入優質蛋白提高抵抗力的健康飲食觀點正在深入人心。公司作為指定的保供企業,已成立專門的保供項目組,積極響應各級政府號召,在常態化疫情管控形勢下,確保所有的原輔料供應體系和生產體系的健康運行,努力保障產品物流運輸體系正常運轉,為公司業績的持續改善及經營目標的達成保駕護航。4、公司渠道改革,新零售渠道和數智化的進展?答:公司持繼推進向新零銷方向轉型,直供終端的新零銷模式目前運行良好,新品可睿欣4月份單月銷售接近2021年全年,目前增長強勁。后續公司將通過直供終端新零售模式推出更多新品。公司去年四季度以來通過新零銷模式實現在線化、數智化動態實時跟蹤運營情況的業務比重大幅增長,達成了銷售模式成功轉型的關鍵指標,該模式目前正在持續迭代優化。5、新國標注冊產品的進展如何?答:公司一直持續關注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國標修訂和產品配方注冊相關情況,在新國標發布后就已經啟動公司配方注冊相關工作。公司根據母乳研究最新成果,利用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新技術、新原料,對標新國標要求對產品配方和工藝進行系統全面升級,并按照配方注冊相關規定進行了細致全面的驗證提升產品品質。目前已提交15個系列45個嬰幼兒配方奶粉配方注冊的申報、受理,目前進展順利。6、公司認為嬰配粉和奶粉行業今年的發展情況如何?答:今年嬰配粉行業仍將是存量博弈狀態,疫情的反復疊加新國標實施及二次注冊的影響,終端競爭加劇,中小品牌將加速出局,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國產優質品牌對海外產品的替代會加速。對于內資優質品牌而言,今年仍然存在著較好的結構性增長機會。我們認為隨著各地三胎支持政策落地,備孕人數將逐步增加,未來新生兒人口有望回升。從目前終端反饋情況來看,近期備孕產品銷售有回暖跡象。7、自謝總擔任總經理后,公司有哪些方面調整?答:去年一月創始人回歸親自操盤后,帶領團隊制定了經營管理改善路線圖,并根據路線圖對公司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成果已在2021年年報、2022年一季報中有所體現。今年,公司將繼續從以下方面著手持續提升盈利能力、改善綜合經營績效:第一,持續優化組織架構、優化團隊配置結構,提升后臺總體支持效能、提高人效,資源向一線傾斜,全員獎金與經營目標達成情況掛鉤。第二,公司嚴格實施費用的投入產出評估,堅持“目標導向、費率包干、任務兜底、業績說話、優勝劣汰”,以確保實現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第三,公司持續推動向新零售方向轉型,實現在線化、數智化,動態持續調整優化客戶、渠道,提質增效,提高公司總體經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