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2-04-16 | 海康威視 | 公司總部會議室(電話會議) | 業績說明會 |
參與機構 |
興業證券,長江資管,財通基金,瓴仁投資,北京潤澤投資,恒晟圖文,寬遠資產,工銀安盛資管,青島塞瑞納科技,中航基金,恩寶資產,協春茂供應鏈,洪澄投資金,和諧健康保險,中歐基金,北京誠旸投資,盤京投資,興銀理財,晟盟資產,中信保誠基金,澤履資產,鮑爾投資,中國人壽,澄明資產,中信證券,拓璞基金,中再資產,國元證券,誠旸投資,華泰資管,先鋒基金,信泰人壽保險,富達國際,新時代證券,鴻程投資,太平洋保險,前海開源基金,天合投資,Macquarie,建銀國際,江蘇訴服達數據科技,財通資管,博篤投資,光大證券,美陽投資,新華基金,長城證券,中國人壽資產,Polar Capital,寶盈基金,博潤投資,海通資管,Nomura,中域資產,第一創業證券,工銀瑞信,安信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山西證券,京笙投資,萬川投資,淳厚基金,大家資產,源乘投資,明澗投資,CLSA,長青基業,睿遠基金,陸家嘴國泰人壽,君和資本,慎知資產,樸石投資,創金合信基金,明見投資,瑞芯微,平安普惠,明河投資,人保資產,恒盈資產,上海博覽電子,中銀基金,富國基金,招銀國際,興業基金,平安資管,坤陽資產,安信資管,申萬宏源證券,國泰君安,交銀基金,三星資產,永安國富資管,中金財富,北京水穿石資產管理,弘毅遠方基金,尋常投資,恒力投資,澤泉投資,華安證券,合利信投資,華富基金,深根固柢投資,東北證券,高毅資產,睿璞投資,國壽安保基金,榮澤石投資,Neuberger Berman,申萬菱信基金,博時基金,中金資管,興證全球基金,中加基金,大成基金,森思泰克,鵬揚基金,海通證券,民生證券,深梧資產,CPS 中安網,聚鳴投資,江蘇瑞華投資,Athena Capital,南方基金,惠正投資,WT Asset,維沃移動通信,野村資管,瑞士信貸,沁源投資管理,欣利投資,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國泰基金,易同投資,華創證券,北大方正人壽資管,天風證券,元昊投資,長江證券,景林資產,長城基金,建信養老金,鯨域資產,國信證券,太保資產,中銀國際證券,銀華基金,凱思博投資,安信證券,北京乾和私募基金,匯豐晉信基金,晨星亞洲,前海駿觀資產管理,天蟲資本,弘則研究,東吳證券,麥星投資,中意資產,中金基金,修實私募基金,太平洋資管,華夏未來資本,建信保險資管,長盛基金,華泰證券,聆澤投資,未來資產證券,嘉實基金,彤源投資,長見投資,開源證券,三井住友資產,國華人壽,信璞投資,盈峰資本,IDG 資本,中域投資,上投摩根,農銀匯理基金,國海證券,辰翔基金,陜西投資基金,中泰證券,廣發證券,凱銀投資,鵬華基金,容光投資,泰康資產,Genesis Capital,西部證券,前海智騰資產,華安基金,中庚基金,德邦證券,玖龍資產,光大永明資產,澤銘投資,中信建投證券,博道基金,財灃投資,建信基金,樸信投資,The Navigator Asset,諾安基金,深圳凱豐投資,長金投資,南京雙安,易鑫安資管,馬來西亞國庫控股,瑞豐匯邦資管,信達證券,敦頤資產,百年人壽保險,高盛集團,中軍金融投資,博衍投資,交銀人壽,Omdia,砥俊資產,國金基金,Lingren Investment,知常容投資,中睿合銀,尚科投資,瑞信證券,傳家投資,凱盛資本,朋元資產管理,萬家基金,榜樣投資,泰山財產保險,易方達基金,秀龍財富,晨壹投資,林孚投資,熵簡基金,長青藤資產,興泉投資,興證資管,篤行投資,東方財富證券,匯升投資,重陽投資,創富兆業私募,致道投資,衍盛資產,英大資管,Jarislowsky Fraser,北京泓澄投資,凱基證券,麥麥投資管理,晨燕資產,復星保德信人壽,交銀國際資管,前海嫏嬛資本,汕頭科捷電子,Citi,白犀資產,東證資管,國融證券,合眾資產,景領投資,謝諾辰陽投資管理,科芯電子,浙商證券,凱讀投資,東方證券,光證資管,和諧匯一資產,同犇投資,UBS,高盛高華證券,歐菲光集團,華夏基金,中荷人壽,泰信基金,惠理基金,人保養老,中國人壽養老保險,國泰君安資管,巨信控股,循遠資產,子午投資,新華資產,西部利得基金,陽光保險資管,東財基金,杭銀理財,西南證券,彭博研究,首創證券,招商證券自營,Bernstein,國都證券,平安養老,永贏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天弘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基恒投資,裕蘭資本,格外投資,國海富蘭克林基金,上海富瀚微電子,招商信諾資管,財通證券,Atlantis Investment,遠望資本,富安達基金,GIC,東方馬拉松投資,橋河投資,仙人掌資產,粵民投,東方資管,Destination Partners,譽輝資本,長江證券自營,環翰投資,國金證券,毅木資產,長江養老保險,成芳投資,涌見資產,招銀理財,畢盛投資,華西證券,淡水泉投資,Golden Pine Capital,明達資產,諾德基金,九泰基金,廣發資管,國盛證券,太平資產,盈泰投資,Paul Zhai,包世驕,蔡慧萍,高家旺,黑龍,黃明,黃庭均,黃威,黃中,紀峰,姜海軍,李國華,劉超,劉英鯖,盧國仙,馬修,馬遠喆,南余,倪嘉,龐英杰,沈云來,舒彩云,宋成勇,宋洪濤,孫迪,汪軍,王洪剛,王磊,王平然,王之燁,王志強,謝治,許征全,顏陽,楊浩天,楊天琪,張坤,張鵬,金輦投資,長安基金,雷峰網,富榮基金,金建投資,騰訊,招商證券,奶酪投資基金,浙商基金,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果實資本,常春藤資,天安人壽,中信建投,國金資管,上銀基金,Arohi 資產,伊洛投資,廣發基金,摩根大通,明亞基金,長信基金,國新投資,中信資管,匯添富基金,金友創智資產,少藪派投資,上海德匯,泰旸資產 |
調研詳情 |
一、公司經營情況說明2021年,全球疫情持續了兩年多時間,防疫抗疫工作對國內外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逆全球化趨勢加劇,部分國家之間的沖突對抗繼續加大,政治經濟形勢對商業經營帶來的挑戰日益嚴峻。全球芯片短缺的情況仍然在持續,原材料價格上漲加劇了制造成本的上行,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漲加速了費用的增長。面對外部各種不確定性,公司聚焦自身能力的成長,保持穩健的經營策略,通過保障供應鏈的穩定持續,保障全球業務的順利開展。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814.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8.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8.0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51%。回顧2021年,在紛繁復雜、急劇變化的國內外環境中,公司依然取得了不錯的增長,這得益于公司全體員工的奮斗拼搏和外部伙伴的大力支持,我們對所有關心和支持海康威視的朋友們表示感謝。2021年年報中,我們對各條業務線的營收做了重新劃分,將創新業務的收入從主業中剝離出來,以便更清晰的表述公司業務構成。按照新分類規則,國內公共服務事業群PBG收入191.61億元,同比增長19.85%;企事業事業群EBG收入166.29億元,同比增長12.94%;中小企業事業群SMBG收入134.90億元,同比增長46.49%;其他主業收入9.43億元,其他主業收入主要包含不能計入三大BG,獨立運營的一些業務,如少量服務收入。需要特殊說明的是,20年與21年除微影以外的七個創新業務的數據口徑是一致的;微影21年的營業收入,包含了12個月熱成像產品與傳感器的全部營收;但微影20年的數據,熱成像產品收入仍然計在海康威視主業的營收數據中,僅傳感器的營收計為微影,因此21年和20年微影數據口徑不一致,導致三個BG20年的同比數據基礎偏高。如果20年熱成像產品收入按與2021年相同的口徑調整計算,三個BG的增速都會有所提升,其中EBG提升最為明顯,調整后增速在24%左右。PBG與SMBG在2021年上下半年的增長基數不同,增長前高后低較為明顯,EBG上下半年增速相對均衡。2021年下半年,國內經濟整體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行業政策調整加速,其中教育行業、房地產行業政策的調整,對短期收入增長帶來一些波動。2021下半年開始,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符合公司所做的逐季下行的預判,因為公司運營相關的策略都做了提前準備,應對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壓力方面,公司表現較為從容。中長期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將會更加突出,城市智慧化治理、產業數字化變革、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將進一步明確,智能物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效率提升、運營創新、組織優化、成本控制等方面,有巨大的可為市場空間。海外主業收入189.26億元,同比增長15.09%。2021年海外市場從疫情中逐步恢復,同時也受到芯片短缺和國際物流大幅漲價等方面的影響,公司充分利用全球營銷網絡優勢,有效調動供應鏈,保證高價值產品銷售,做到了不錯的增長。創新業務整體收入122.71億元,同比增長98.93%,其中超過10億的創新業務主體從2個增加到5個,分別是螢石、機器人、微影、汽車電子、存儲業務。創新業務的增長速度普遍較快,占公司營收比重達到15.07%,已經成為拉動公司成長的穩定動力來源。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65.22億元,同比增長18.11%,歸母凈利潤22.84億元,同比增長5.29%。國內受疫情影響,部分省市存在靜態運營和物流受阻的情況,對國內業務增長有一定的抑制影響。海外市場受疫情影響逐漸減小,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創新業務整體步入較快的增長階段。毛利率方面,公司2021年整體毛利率為44.33%,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40%,21年底確認了一些工程項目收入,毛利較低,對21年第四季度毛利率有一定的下調影響。2022年一季度毛利率43.72%。需要特殊說明的是,關于運費的計入方式,由于2021年四季度會計準則做了調整,運費由銷售費用調整為成本項,當季對2021全年運費做集中調整;如果按照調整前的方式計算,21年四季度毛利率為41.74%左右,22年一季度毛利率為44.38%左右。此外,從當前的內外部情況看,2022年部分原材料成本仍然存在上漲可能,如果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市場競爭將有所升溫,但整體情況可控,公司希望2022年毛利率保持穩定。在費用支出方面,公司年度薪酬調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創新業務正在一個加速投入階段,我們對智能物聯領域的發展有信心,將繼續在研發、營銷、管理等方面進行投入,公司員工人數將持續增長,但增長節奏將根據營收增長趨勢相應調節。2022年,我們將繼續優化內部資源管理,提升運營效率。在存貨方面,公司憑借較為充裕的資金與產業規模優勢,繼續推進高庫存策略,以此平滑因物料供給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保證公司業務的穩定可持續。在匯率方面,2021年人民幣繼續升值,全年匯兌損失約4.97億元。現金分紅方面,2021年公司的分紅預案是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9元,派發的現金紅利約85億元,占比2021年歸母凈利潤50%。從現在看未來,新冠疫情、逆全球化、經濟下行等問題帶來的挑戰不容小覷,國內的防疫抗疫壓力對經濟發展將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社會經濟各方面的政策和走向還需進一步觀察。當下,我們繼續聚焦自身能力的成長,力爭發揮海康威視研發創新、營銷網絡、供應倉儲等方面的優勢,堅定信心,抓住可為市場,穩健經營。海外市場的復蘇,創新業務的高速成長,為公司的整體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公司強有力的行業業務組織,遍布全國、全球的營銷網絡,研發、供應和營銷組織的良好協作;海康員工踏實、勤奮、努力,迎難而上的決心;18年以來公司應對各方面困難的經歷,這些都展現了海康威視的堅強和堅韌,我們相信2022年仍然會有不錯的增長;智能物聯業務高度碎片化的特點,業務需求的多樣化和需求本身的確定性仍然可以期待;因此我們對2022年整體預測是謹慎樂觀,期待整個環境和海康威視逐季向上發展。二、Q&A環節Q:從長期來看,我們對公司的能力和韌性還是很有信心的,從中期來看,對智能物聯或者新一輪的大發展機會也有信心,但還是會有階段性的環境擾動,以及4月份現在國內的環境會有一部分的投資者不是那么積極樂觀。從公司自身維度的投入及做法,也讓大家看到很多新的增長點,比如說抗疫相關的或者渠道分銷的推廣等,包括智能化解決方案的拓展等。如何去做好既有收入端有韌性地增長,同時,在綜合毛利和營業利潤率方面又能夠有相對更好的保持?剛剛黃總也講到了調薪等方面的問題,包括費用端、成本端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所以面對駕駛這么一艘大船,管理上面要求還是挺高的,請問胡總對這一塊是否有定性的展望,謝謝。A:當前疫情防疫政策的一些規定,以及防疫面臨的壓力,一季度、二季度還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但對海康來說,我們整體還是會比較平穩,主要源于我們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業務非常分散,我們有國內國外市場,市場從空間上就很分散,那么多國家、地區、城市,有些區域處于封城的靜止狀態,大部分城市還是活躍的正常化狀態。第二個是我們的產品線比較寬,種類也比較多,在新需求到來的時候,我們整體反應還是比較快的,包括防疫產品里居家隔離的門磁,核酸檢測試劑管的讀碼——秒級讀碼,速度很快,一掃而過,同時還有其他一些相關的產品在推廣。第三個是行業劃分的比較細,有些行業受到疫情影響大,有些行業受到疫情影響小,相對來說我們在收入端上面會比較平穩。經營效率方面,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證交付,怎么保證在安全的情況下能夠交付。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過去這些年,海康在營銷端的運營,包括在交付方面還是有很多積累的,這些積累比較適合于現在多變的環境,比如按訂單生產的能力,物流配送的能力,例如國內的豐巢以及海外有一些自己的物流中心,在應對各種外部環境變化的時候,這些緩沖還是非常有效的。運營效率方面,包括我們的供應鏈、工廠的生產保障,我們有桐廬工廠、重慶工廠,過去這幾年受制裁的影響,加上芯片荒的問題,為了保持生產的穩定,在我們自己現金流也比較充足的情況下,我們在備貨方面相對來說更充分一些。我們在成品上面的調整空間也是比較大的,在過去兩個月里,我們做了很多的調整和適應。當然現在最重要的是保證工廠正常的生產,不要受到疫情的影響,保證兩邊的平衡。海康跟供應商方面有一個長期良好的關系,我們在供應商上面的支持還是比較多的,比如上海、蘇州的供應商目前的生產有困難,我們采取了很多措施來解決問題,比如我們會開新的模具去解決當下的問題。關于費用,在過去幾年里人才的內卷非常嚴重,實體企業在互聯網大廠面前顯得競爭力非常弱。我們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用漲薪來應對人才的競爭,今、明年還會繼續保持一貫的風格,費用會有一些上升,費用率要靠公司的收入增長來解決,同時我們特別關注的毛利率問題,我們也會比較理性的去看待這個事情。海康在運營方面的工作做的比較細,無論是第二季度還是全年來看,我們沒有那么悲觀,還是比較偏樂觀一些,謝謝。Q:去年從整個人員投入上來看,增加了1萬多人,有超過23%的人員增速,比投資者的預期會多一些,大家會比較關心公司在投向方面的布局,是否有新一輪的發展機會或者增長點,在前置投入方面的一些安排,謝謝胡總。A:18年到20年這三年是海康比較困難的時期,美國制裁加上疫情,以及產業界的激烈競爭,讓我們的投入相對來說比較謹慎。到了21年的時候,我們相對來說比較樂觀,在人員編制上面力度會更大一些,但增加的1萬多人,其中有4000多人是產線的工人,對整個經營績效實際上沒有什么影響。非工人的編制,我們大概增加了6000人,這里面有幾個大的方向,一個是創新業務,因為創新業務增長得很好,人員的投入肯定要超前一些,所以這是我們一個投入比較大的方向。第二個是海康自己主營業務這一塊,在18年到20年我們人員方面收的比較緊。在21年我們覺得有幾個大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疫情的整個情況在好轉,第二個是美國的制裁,我們在慢慢適應這種變化,包括出口管制的25%微量元素的事情,以及美國本身NDAA的一些相關措施對其他國家帶來的影響,觀察影響究竟有多大。第三個是產業的競爭,20年還是有些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海康來說也是機會,所以我們還是比較堅定的在增加投入,謝謝。Q:原來公司定位是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現在進一步的提升到了智能物聯,我們應該如何去解讀這樣的一個升級變化?A:海康是做監控起步,以視頻為核心,視頻技術和相關業務就是我們在說的物聯網的一部分。物聯網這個概念也有20年的時間了,現在人工智能給這個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海康在七八年前就開始展開做其他的感知,現在做的熱成像如遠紅外,也做了毫米波、X光、聲波的這些感知,我們可能還會做其他的基于電磁波、機械波的感知,也可能進一步拓展我們接觸式的感知設備,這些感知設備和AI技術的結合,會有很多新的變化:結構化的數據、數據進一步治理以后形成的大數據、大數據的挖掘或者洞察大數據背后的一些規律或者現象等等。海康原來是以視頻為核心的物聯網,現在不再強調或者強化視頻,而是強調其他的感知設備,在非視頻的投入會增加來擴充海康的產品線,也在智能技術上進一步的投入感知智能、認知智能。在大數據的治理及技術的應用上面會引入AI的技術,來更好的為客戶和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產品。謝謝。Q:把最近這三年致股東的信做一個對比,會發現今年特別強調了海外的布局和全球化公司的定位。請問海康是不是看到了海外市場更大的發展機遇?A:海康一直在做國際化,18年開始國際化帶來了很多的挑戰,海康也在風口浪尖上面。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最有實力的、最強大的國家,它對全球的全球化影響是很大的。我們在壓力下觀察、思考,包括國內的主循環,國內跟國際之間構成的外循環,來看對海康的定位。因為海康和其他公司不一樣,在被打壓的狀態下,從過去幾年來看,從很多的發展中國家來看,海康業務受到的影響有限,在有些國家受的影響大一些,在有些國家受的影響小一些,過去幾年海康海外的業務依然在發展。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有特定的優勢,比如在終端產品的設計能力、推出產品的節奏、成本的控制等方面,我們的綜合競爭力在很長的時間里會有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