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2-08-23 | 廣聯達 | 廣聯達二期大廈618會議室 | 業績說明會,線上進門財經會議 |
參與機構 |
興業證券,PAG Polymer,瓴仁投資,富達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鮑爾太平有限公司,光大資管,臨沂億盛開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華軟新動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玄卜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北京鴻道投資,Investec Asset,麥格理,安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柏基投資,匯安基金,T. ROWE,渤海投資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興業國際信托有限公司,華樂資本有限公司,中信證券,CMBI,國元證券,恩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安證券研究所,華泰聯合證券,瑞士信貸,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安本標準投資,財通資管,匯豐前海證券,杭州長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泓澄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和證券,上海鷗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中域投資有限公司,中融匯信期貨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遠洋資本,工銀瑞信,山西證券,雙安資產,浙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大家資產,廣州市航長投資,上海見龍資產管理合伙企業,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郵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花旗銀行研究部,華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Baring asset management,Capital Group,陸家嘴國泰人壽,中郵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閩商投資,招銀國際,觀富(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煜德投資,施羅德基金,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Spark Capital,東北證券,博時基金,匯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金資管,財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自營),大成基金,Cerno Capital,HHLR,光大保德信基金,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海通證券,上海中潤投資有限公司,HSBC,民生證券,中信銀行,工銀國際,Wellington management,南山人壽,JP Morgan Asset,惠正投資,東方阿爾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國君資管,野村證券,華創證券,長江證券,中穎投資,百年保險資管,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麥格理,中銀國際證券,沐恩資本,平安證券,安信證券,君茂資本,弘則研究,交銀施羅德,百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法巴海外投資基金(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ICBCI,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仁橋(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方瀛研究與投資,中銀國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嘉實基金,西藏東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西安瀑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開源證券,創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鄭州云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Vontobel Asset Management,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財生生資本,方正證券,Fidelity,宏利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農銀匯理基金,天毅資本,中泰證券,廣發證券,威靈頓,Uluwatu,Seiga Asset Management,五礦證券研究所,丹羿投資,泰康資產,高盛,西部證券,德邦證券,淡水泉(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Nighty One,上海勤辰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中信建投證券,博道基金,建信基金,上海敦頤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匯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Wellington,上海證券,安和資本,藍藤資本,上海麒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易鑫安資管,信達證券,Yiheng Capital, LLC,盈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廣東恒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iger pacific Capital,交銀人壽,華安財保資管,日本三井住友徳思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Alkeon Capital,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都火星資產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瑞達基金,上海名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浙江旌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西藏合眾易晟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申萬宏源證券有限公司,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金泰銀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auseway Capital,瑞信,華泰柏瑞基金,千禧年基金,中睿合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興證資管,東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城投中泓(杭州)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花旗,Jarislowsky Fraser,北京泓澄投資,JP Morgan,Citi,華西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毅木資產,浙商證券,東方證券,泰達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UBS,Hel Ved Capital,華夏基金,上海唐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瑞銀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摩旗投資,深圳市易同投資有限公司,鼎誠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謙象資本,長城國瑞證券,Comgest,上海石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毅資產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新華資產,杭銀理財,西南證券,北京衍航投資,首創證券,永贏基金,天弘基金,韓艷,賀新,魏東,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寧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Morgan Stanley,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Jefferies,東興證券,Destination Partners,浙商資管,廣東謝諾辰陽私募證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東莞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銀河證券,招銀理財,上海灃楊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弘尚資產,華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招商信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江蘇省兆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九泰基金,東方嘉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東亭資產投資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高盛資管,國盛證券,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星泰投資,上海榜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誠通證券,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潤暉投資,Lazard Asset Management,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證券,浙商基金,Pinpoint,摩根士丹利,光大證券權益投資交易部,中金公司,富達基金,中信建投,華福證券,上海和諧匯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磐厚動量(上海)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匯添富基金,睿峻資產 |
調研詳情 |
一、董事會秘書、高級副總裁李樹劍介紹公司2022年上半年業務表現和2022年下半年展望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7.70億元,同比增長27.19%;歸母凈利潤3.97億元,同比增長38.77%;上半年,公司克服了疫情反復、地產低迷等不利因素,數字造價業務在云轉型收官之年繼續穩健增長,數字施工業務也強化管控水平,在合同轉化上有所提升,整體收入取得較快增長。利潤端強化預算管控,各項費用率基本維持穩定,保證了有利潤的收入增長。分業務板塊看,數字造價業務實現20.99億收入,同比增加25%,其中云收入15.6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3.58%,云收入占比74.32%。上半年簽訂云合同17.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58%。今年是造價云轉型的收官之年,公司重點落實大客戶經營,一方面鞏固云計價、云算量核心產品的續費,另一方面重點推數字新成本解決方案,開啟從造價崗位工具到成本管理的下一步轉型之路,從交易環節往上下游延伸,從招投標切入到全過程的造價管理和成本管理。數字施工業務實現5億元收入,同比增長56.94%。數字施工業務重點抓大客戶、大項目,做深度經營。借助施工頭部企業項企一體化的管理訴求,從集團和分總部層級推進一體化管理,比如物資管理一體化、安全管理一體化等,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合同總量在去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在進一步強化實施交付團隊后,合同轉化也有所提升。產品端,數字基建整體解決方案持續升級;數字項目集成管理平臺初步具備了對外開放的能力,開始了PaaS+SaaS使能者模式創新的探索。數字設計業務上半年重點做產品整合,一方面加速自主圖形平臺的數維建筑產品集的研發,另一方面在鴻業原來市政產品的基礎上,開始數維市政產品的研發。銷售端,設計業務在重點區域頭部客戶、重點城市深耕,今年上半年房地產行業整體壓力也比較大,不少地產相關的設計院生存也比較艱難,像BIMspace這種和房地產、房建相關度比較高的產品的產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另外市政部分產品在部分區域開始試點轉云。兩個因素疊加,影響了設計的當期收入,上半年同比有所下降。如果把轉云的因素還原回來,和去年基本是持平,在5800萬元左右。下半年展望:數字造價業務:區域方面,上半年上海、吉林等地區受疫情影響,收入很少,下半年有望強勢反彈。產品端,借助新平法的政策機遇快速拓展,加速推進數字新成本解決方案。數字新成本解決方案是從造價向成本管理拓展的產品線,重點在大客戶尤其是施工企業大客戶的成本管理,這個產品能聯動ERP,支撐客戶的業財一體化,提升服務大客戶的能力,帶來更高的價值。數字施工業務:基于外部環境的變化,有一定的挑戰。但全年目標不變,仍然要保持快速增長。產品端,數字項目集成管理平臺具備了對外開放能力,預計930和1230兩個時間節點會推出基于平臺的項目管理產品;項企一體化解決方案中,針對成本管理、物資管理、安全管理等,預計10月份相繼推出迭代新品;加強加速核心硬件產品的推進。銷售側,加大對大企業大項目的開拓,加速合同轉化及實收。數字設計業務:房建設計完成產品驗證并樹立客戶標桿;推進市政道路方案設計綜合解決方案規模化;打造市政道路和施工設計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二、董事、財務總監、高級副總裁何平介紹公司2022年上半年財務表現1、利潤表2022年上半年營業總成本23.25億,同比增長26.09%,成本費用增速低于收入的增速,收入和成本增長基本匹配。總額增長主要是人員增長和員工漲薪帶來的成本和費用增加。其中營業成本4.01億元,同比增長64.76%,主要是解決方案類業務增長,外購原材料以及實施交付人員增加,相應成本增加。銷售費用7.17億元,同比增長18.64%,主要是銷售人員相較2021年上半年增加,以及員工漲薪所致。管理費用5.48億元,同比增長21.29%,主要是員工薪酬、股份支付費用等增長。研發費用6.58億元,同比增長18.25%,主要是人員投入、無形資產攤銷持續增加。財務費用-0.18億元,同比增加主要是存款利息收入減少所致。從期間費用占收入比角度看,2022年上半年的三項費用率相較2021年上半年和全年普遍呈下降趨勢,在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公司上半年增收節支,嚴控成本,預算管控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2、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10.22億元,相較期初增長106.54%,主要是業務年中不考核收款,因此存在一些賬齡較短的應收,短期內即可回收,風險小。合同負債23.02億元,相較期初增加8.23%,其中造價云合同負債21.93億元,設計業務中市政產品有部分轉云,大約有1000萬左右云合同負債。3、現金流量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0.78億元,同比下降150.60%,主要是投入增大,現金流出較多,尤其是引進核心人才和小幅漲薪,與人相關的支出增加3億多,且受市場環境影響銷售回款有所放緩。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24億元,同比減少29.08%,主要是西安大廈建設、研發支出等投入增加。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5億元,同比減少9.39%,主要是分紅相較上年同期增加。三、互動問答Q1、請問數字施工業務毛利率相較上年有所下降,原因是什么,全年應該如何預計?答:數字施工業務上半年營業成本構成中,原材料增幅小于收入增長,人工成本和外包服務費增速較快。今年上半年,公司強化了數字施工業務的實施交付,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實施交付人員,帶來了相應的人員成本,有一些與第三方合作交付的部分是以外包服務費的方式進入營業成本。由于人員工資在各季度間平均分配,而從收入貢獻角度,下半年收入占比通常大于上半年,因此上半年毛利率相對較低,但全年來看,從收入和成本匹配的角度,將不存在季度性影響。我們預計全年數字施工業務毛利率會回到60%區間內。Q2、今年上半年數字施工業務增速較快,施工客戶需求是否發生了顯著變化?公司如何應對外部市場的不確定性?答:施工客戶的數字化需求一直存在,經濟下行、疫情擾動、地產行業風險等因素客觀上加速了客戶數字化轉型的進度,也即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更容易出現管理紅利。數字施工業務主要針對施工企業,尤其是大客戶和大項目,他們對降本增效的需求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更為迫切了。今年初制定目標時公司內部也討論到,越是困難時刻,客戶越需要更好的方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要在市場環境艱難的時候抓住優質大客戶加速開拓業務,幫助客戶降本增效。公司目前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以及遠程線上服務體系都可以幫助客戶實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如果從這個視角看,外部的不確定性反而可能讓公司迎來了一個比較好的拓展業務、給客戶提供更優質服務的時期,公司要做的就是做好自身的產品和服務,把握住機會。Q3、請問公司數字造價業務中的數字新成本和基建產品未來將給公司帶來多大的增量空間?答:這兩部分都是公司新開拓的業務,數字新成本解決方案目前進展較快,是以云和訂閱的方式來做的,上半年已經能夠貢獻收入,預計全年會有一定規模的產值貢獻。基建產品主要是基建算量,目前還在研發過程中,沒有開始商業化進程。數字新成本和基建算量產品應用空間廣闊,九三期間會有更為明確的數據。Q4、請問今年下半年新清單、新平法的推廣會給數字造價業務帶來哪些具體影響?答:一般情況下,新的政策出臺直接代表客戶有更新的需求。我們實施年費制后,客戶對新規則的需求還是會在軟件中體現出來的,22G新平法帶來了計算規則的變化,這個對造價員的工作是有直接改變的。現在新平法已經推出了,新清單還沒有正式出臺,從公司的視角看,新政策匹配營銷節奏,無論在老客戶續費還是新客戶拓展上都會有積極的意義,對造價業務的拓展更為有利。從客戶成功的視角看,這幾年數字造價業務除了通過單一的工具軟件提供計價算量的服務,正在逐步從單崗位向企業級服務轉移,像此前提到的數字新成本解決方案,結合企業業財一體化的需求,在數據平臺端與企業ERP相連接,從數據平臺到工具軟件形成了一體化解決方案,帶來的價值遠高于崗位級應用。Q5、數字施工業務上半年增速較高,下半年能否保持?答:首先,今年數字施工業務的策略和節奏與去年相比出現了較大的調整。去年是前低后高,上半年抓合同,下半年開始抓實施交付、收入、回款,所以去年上半年收入實現較少,同比增速為負,下半年收入快速增長,同比增速46%。今年上半年同步重視拓展合同、保證實施和加快交付,實現了同比高速增長;從這個情況來看,在去年下半年高增長的基數上,今年下半年增速不可能保持50%以上,但全年增長目標不變。其次,從外部環境看,下半年國內外經濟環境仍然較為復雜,建筑行業各參與方,我們的各類客戶無論是建設方、地產商、設計院,還是施工企業,經營都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疫情時有反復,一定程度上對工程項目的開工、實施交付提出了挑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覺得施工業務短期內應保持一個合理的增速。最后,從公司經營的視角來看,數字施工業務還沒有實現盈虧平衡,在業務的擴張上會保持謹慎,注重收支匹配,尋求業務更健康、穩定的增長。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