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種業振興計劃除了政策之外,也會有補貼等資金支持,公司感覺種業振興計劃會給公司或整個種子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關于種業振興計劃,我們企業作為參與者感受到的一些積極變化現象。這些現象有:第一,國家相關政策頻繁出臺;第二,國家對于品種權的法律保護力度加大;第三,媒體對于種業
生物技術的科研普及
媒體傳播越來越廣;第四,很多省份的科研院所也在積極做種源研究等工作。第五,有土地和種植資源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做相關工作;第六,公司也頻繁同地方政府
科研院所
具備科研能力的大學等進行接觸溝通,加強科研合作。2
對后續轉基因推進的進度有怎樣的預期和進展?目前公司玉米轉基因獲批了保抗和倍抗,分別是1代和1代+。目前玉米的種植區域方面,全國主要區域是北方玉米區
西北玉米區
黃淮海玉米區
西南玉米區
南方玉米區都可以種植。性狀上,公司的1代9936對草地貪夜蛾抗性大概是65%左右;第2代9501抗性是90%以上,也非常明顯。從市場效果
種植反應上來看,相比有明顯優勢。3
轉基因推廣后公司的性狀是還要以雜交種子作為載體來形成完整的產品之后推向市場,公司和其他中大型種子企業有合作,目前公司的合作企業數量有無變化?合作形式?后期商業化的定價模式?公司以前是只對頭部企業合作比較多,目前估計增加了很多中型企業
地方種子企業又建立了一些合作關系。因為大企業信譽好,收費
合作
推廣
做大市場都比較容易,不至于假冒和侵權,公司就優選大型企業。目前基本大型企業和公司都有獨家合作或者非獨家合作和技術合作。因為公司在田間試驗的效果和抗蟲效果確實非常明顯。公司的9936草地貪夜蛾抗性是60%以上,9501草地貪夜蛾的抗性90%以上。通過田間效果展示,確實很有優勢。關于收費的考慮因素有,第一
收費是轉化事件,每一個事件大概是幾十萬收一次;第二個收費是對于推廣的每一畝收技術使用費,國際上是大概是20-30元/畝,公司應該沒那么高,總體不會走低價路線。第三,對于增值部分,比如對每畝地的農民增收部分,比如公司提個適當比例進行分成,國際上是20-30%的提取比例,公司提低一點也可以。具體根據公司內部決定及合作企業他們考慮因素,及未來新技術研發等綜合進行考慮。4
玉米轉基因種子在收入上沒體現是否因為體量較小?未來放開后對公司利潤的貢獻度?第一,目前公司希望突出生物技術在種業的占比,目前沒突出是因為國家沒放開。第二,公司生物技術上十一年的持續投入研發和積累,目前公司生物技術還在虧損。雖然虧損,但是去年還是估值幾十個億,這是目前生物技術沒有收入的原因。第三,生物技術在未來必然會產生收入和利潤。因為中國目前的轉基因產品空間是0。目前美國大豆面積大概是5.3億畝,阿根廷是2億多畝,巴西是3億多畝,它們的95%都是轉基因大豆。中國玉米面積大概6.2億畝,目前轉基因率是0,但是國際上看,一般4-5年轉基因化能達到60-70%,中國可能更快。公司目前已經轉換了180-190個轉基因品種,轉基因放開后,它們就可以種植,向公司按每畝地支付技術使用費。而且轉基因產品不是只使用這一代,會有下一代和技術革新。因此未來公司估計轉基因生物技術的收入和利潤都會體現,只是時間早晚。5
現在東北號稱3億畝非法套牌轉基因推廣,未來國家會出臺怎樣的政策來清退嗎?種子法的修改會加強力度。關于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執法,第二個是從源頭控制,第三個是進行轉基因的性狀檢測。6
公司目前的性狀和非法品種的性狀對比是更優嗎?公司的轉基因性狀,既有性狀本身,又有庇護所。庇護所第一個是9936,第二個庇護所是9858,9936和9858這兩個配套使用。這個地方使用我們的性狀,要兩個一塊用才能達到這個效果。但是非法轉基因,品種來源不知道,產量或性狀不能保證,也沒有庇護所。7
前幾年媒體對轉基因食品的攻擊很多,現在如果推廣,消費者和農民種植的接受度會怎樣?第一,農民接受度方面,目前東北以非法轉基因種植為主,這就說明農民種植是接受的,因為可以省時省力。第二,消費者接受度方面,全球有71個國家在允許轉基因種植。目前大豆
棉花
玉米在國際上,美國是95%以上都是轉基因大豆,阿根廷是100%以上是轉基因大豆,所以全球71國家都在做,說明這是個趨勢。第三,目前媒體在大量進行轉基因科普知識宣傳,第四,沒有科學實驗數據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對人體有害。轉基因研究和傳統研究不同,傳統種業研究是通過上千上萬次試驗去偶然發現一個自然品種或自然性狀加另一個自然性狀能夠得到一個高檔性狀,這是傳統研究。也就是通過大量的試驗發現變異的自然性狀表現更好。但是轉基因是通過科學手段進行快速的基因的篩選和標記,替代了自然篩選過程。8
目前阿根廷的大豆性狀進展如何?進展很順利,每周都有工作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