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飼料近期的銷量情況?飼料產業是公司的基礎產業,總體發展情況比較穩健。公司1-9月豬料銷量同比增長60-70%,豬的配合飼料同比增長80-90%,豬的前端飼料同比增長30-40%,反芻飼料同比增長30%左右。目前10月份的單月增速,感覺是比以前減緩了,豬料繼續增長,但增速沒有以前那么快。2、整個趨勢看能否認為產能去化已經開始了?區域上來看,目前比較大、做的比較好的區域是廣東、湖北、湖南、江蘇、華北、東北。3、生豬出欄規劃是否受到目前豬價的影響?養豬的能繁母豬合計20多萬頭。因為豬價行情因素,養豬的發展進度在放慢,部分項目停工、調整。之前能繁母豬數量較多,近30萬頭,其中有很多三元母豬,這些三元豬都在優化淘汰。4、對后續轉基因推進的進度有怎樣的預期和進展?目前公司玉米轉基因獲批了保抗和倍抗,分別是1代和1代+。目前玉米的種植區域方面,全國主要區域是北方玉米區、西北玉米區、黃淮海玉米區、西南玉米區、南方玉米區都可以種植。性狀上,公司的1代9936對草地貪夜蛾抗性大概是65%左右;第2代9501抗性是90%以上,也非常明顯。從市場效果、種植反應上來看,相比有明顯優勢。5、關于轉基因后續商業化放開,之前普遍認為卡在評委審定辦法,如果評委審定辦法能落地,就能開始制種和銷售了。現在來看,對于關鍵時間節點的預期有變化嗎?還是品種審定辦法為重要節點。6、種業振興計劃除了政策之外,也會有補貼等資金支持,公司感覺種業振興計劃會給公司或整個種子行業帶來哪些影響?關于種業振興計劃,我們企業作為參與者感受到的一些積極變化現象。這些現象有:第一,國家相關政策頻繁出臺;第二,國家對于品種權的法律保護力度加大;第三,媒體對于種業、生物技術的科研普及、媒體傳播越來越廣;第四,很多省份的科研院所也在積極做種源研究等工作。第五,有土地和種植資源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做相關工作;第六,公司也頻繁同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具備科研能力的大學等進行接觸溝通,加強科研合作。7、轉基因推廣后公司的性狀是還要以雜交種子作為載體來形成完整的產品之后推向市場,公司和其他中大型種子企業有合作,目前公司的合作企業數量有無變化?合作形式?后期商業化的定價模式?公司以前是只對頭部企業合作比較多,目前估計增加了很多中型企業、地方種子企業又建立了一些合作關系。因為大企業信譽好,收費、合作、推廣、做大市場都比較容易,不至于假冒和侵權,公司就優選大型企業。目前基本大型企業和公司都有獨家合作或者非獨家合作和技術合作。因為公司在田間試驗的效果和抗蟲效果確實非常明顯。公司的9936草地貪夜蛾抗性是60%以上,9501草地貪夜蛾的抗性90%以上。通過田間效果展示,確實很有優勢。關于收費的考慮因素有,第一、收費是轉化事件,每一個事件大概是幾十萬收一次;第二個收費是對于推廣的每一畝收技術使用費,國際上是大概是20-30元/畝,公司應該沒那么高,總體不會走低價路線。第三,對于增值部分,比如對每畝地的農民增收部分,比如公司提個適當比例進行分成,國際上是20-30%的提取比例,公司提低一點也可以。具體根據公司內部決定及合作企業他們考慮因素,及未來新技術研發等綜合進行考慮。8、養豬方面,目前肥豬出欄成本的水平?年底估計會變化到什么水平?目前完全成本大概是19元左右。有些地方也能做到7.5元、7.2元,每斤,比如江蘇能做到7.2元,東北一些廠能做到7.5元。總體來講還有下降空間。9、目前出欄中還有外購仔豬嗎?現在新購的外購仔豬應該沒有,但是有以前的外購仔豬的出欄。10、目前幾位高管都各自覆蓋哪些業務,都覆蓋哪些條線?調動的邏輯是怎樣的?高管人員上面沒什么大的變化,從人員安排側重來講有些調整。比如,第一,對于種業在加強科研資源傾斜;第二,對于科研隊伍和研究的投入在加強;第三,對于農業領域內的各種種質資源的研究也在加強。對于博士招聘的要求也在加大,所以公司的管理費用會多一些。公司各產業的首席科學家也陸續到位。11、現在的權益比例大概是多少的水平?近年會有變化嗎么?養豬權益比例不會有變化。公司未來肯定會越來越科技化,越來越對于科技產品、科技服務的投入,因此對養殖產業、飼料產業的固定資產投入會維持,不會大幅增多,公司希望在農業科技、種,包括豬種、作物種子、植物種子、蔬菜種子投入比較大、動物疫苗、生物技術、基因編輯、分子標記等加大投入,未來飼料的占比不會像現在這樣大,更多突出科技產品的收入和利潤。12、過去幾年公司利潤波動很大的原因?利潤波動原因是受豬周期的影響。目前去年利潤構成中,去年20億利潤中有一半是養豬,今年豬價行情變化導致行業陷入虧損,公司是業內目前還沒有虧損的企業,也是因為養豬體量占比比較大。13、玉米轉基因種子在收入上沒體現是否因為體量較小?未來放開后對公司利潤的貢獻度?第一,目前公司希望突出生物技術在種業的占比,目前沒突出是因為國家沒放開。第二,公司生物技術上十一年的持續投入研發和積累,目前公司生物技術還在虧損。雖然虧損,但是去年還是估值幾十個億,這是目前生物技術沒有收入的原因。第三,生物技術在未來必然會產生收入和利潤。因為中國目前的轉基因產品空間是0。目前美國大豆面積大概是5.3億畝,阿根廷是2億多畝,巴西是3億多畝,它們的95%都是轉基因大豆。中國玉米面積大概6.2億畝,目前轉基因率是0,但是國際上看,一般4-5年轉基因化能達到60-70%,中國可能更快。公司目前已經轉換了180-190個轉基因品種,轉基因放開后,它們就可以種植,向公司按每畝地支付技術使用費。而且轉基因產品不是只使用這一代,會有下一代和技術革新。因此未來公司估計轉基因生物技術的收入和利潤都會體現,只是時間早晚。14、現在東北號稱3億畝非法套牌轉基因推廣,未來國家會出臺怎樣的政策來清退嗎?種子法的修改會加強力度。關于辦法,第一個辦法是執法,第二個是從源頭控制,第三個是進行轉基因的性狀檢測。15、公司目前的性狀和非法品種的性狀對比是更優嗎?公司的轉基因性狀,既有性狀本身,又有庇護所。庇護所第一個是9936,第二個庇護所是9858,9936和9858這兩個配套使用。這個地方使用我們的性狀,要兩個一塊用才能達到這個效果。但是非法轉基因,品種來源不知道,產量或性狀不能保證,也沒有庇護所。16、前幾年媒體對轉基因食品的攻擊很多,現在如果推廣,消費者和農民種植的接受度會怎樣?第一,農民接受度方面,目前東北以非法轉基因種植為主,這就說明農民種植是接受的,因為可以省時省力。第二,消費者接受度方面,全球有71個國家在允許轉基因種植。目前大豆、棉花、玉米在國際上,美國是95%以上都是轉基因大豆,阿根廷是100%以上是轉基因大豆,所以全球71國家都在做,說明這是個趨勢。第三,目前媒體在大量進行轉基因科普知識宣傳,第四,沒有科學實驗數據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會對人體有害。轉基因研究和傳統研究不同,傳統種業研究是通過上千上萬次試驗去偶然發現一個自然品種或自然性狀加另一個自然性狀能夠得到一個高檔性狀,這是傳統研究。也就是通過大量的試驗發現變異的自然性狀表現更好。但是轉基因是通過科學手段進行快速的基因的篩選和標記,替代了自然篩選過程。17、目前阿根廷的大豆性狀進展如何?進展很順利,每周都有工作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