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情況介紹公司成立于2000年12月,上市時間是2009年12月,國內電力設備在線監測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15年、2016年并購重組江西博微、北京尚洋和湖南碧藍。核心業務是信息化與監測,五大業務板塊:電力信息化、智慧環保、環境監測、電力監測、環境治理。公司是電力工程信息化領域的龍頭企業、國內電力設備在線監測行業的先行者和推動者、全國領先的地表水水質監測設備和運維廠商。依托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和強勁的軟件與信息化實力,公司能夠在環保和電力兩個領域為客戶提供精準、可靠的智能監測設備及專業、優質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覆蓋基礎感知、平臺建設、應用實現三大環節,電力和環保信息化、電力和環境監測、環境治理三個方向。1、造價業務的客戶按照行業分布情況,電力造價的市場空間,競爭格局,未來發展趨勢,增長驅動力?業務分布情況:公司目前提供覆蓋電力行業發電領域(火電、核電、光伏)、電網領域(特高壓、35KV及以上高電壓電網,20KV及以下配電網)的電力工程造價軟件。電力造價的市場空間:公司造價產品營收具有周期性,根據定額版本研發新版軟件,并進行license授權,定額換版后研發新版軟件。單品類定額更新周期一般為5年,主網造價系列產品的市場空間大致在5-6萬套,技改檢修造價系列產品的市場空間大致在3萬套,配網造價系列產品的市場空間大致在3萬套。競爭格局:造價產品領域,隨著電力定額授權的放開,廣聯達、恒華科技等競爭廠商先后獲得了部分定額的授權,但是因為公司完整的產品生態鏈及良好的客戶使用粘性,目前競爭廠商未獲得規模化的市場份額,公司龍頭地位較為穩固。未來發展趨勢及增長驅動力:根據國網發布的《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配電網投資為1.2萬億元,占電網建設總投資的60%以上。而2019年和2020年,配網投資占電網投資的比重分別為54%和55%。其次,國網十四五期間計劃建成投運“14交11直”特高壓工程,總投資3781億元,超過“十三五”時期規模16.4%。因此預計特高壓、配電網建設投資均有所加大。目前博微公司造價類產品已覆蓋發電、輸變電、配電全生命周期,提供主配網設計、各系列造價產品,同時持續研究云計價、造價大數據、三維算量等創新產品。十四五期間,國網將持續在特高壓、配電網等領域加大建設投入,電網每年新建電力工程數量應將呈一定幅度的增長,特高壓建設帶動配套線路建設,配電網發展進一步升級提速,帶來市場新的增長空間。未來博微造價業務將通過“內容創新,技術升級”的業務發展路徑,促進傳統造軟件向云計價轉型,拓展上下游電力市場價格數據平臺,孵化智能造價編制模式,實現云計算、大數據、AI等技術融合,建立覆蓋業主、設計、施工、咨詢單位等全生態鏈的數字造價生態體系,增厚造價市場空間,拓展增量市場。2、造價業務的商業模式,按照license來收費還是按照訂閱的方式,客單價多少,終端用戶是哪些人,市場的存量客戶數及目前的滲透率?目前公司造價產品按照license進行收費。公司按照專業進行細分,每個專業約在6000-15000元不等,一般單個客戶根據工作內容購買3-9個專業。博微電力工程造價軟件廣泛應用于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等電力工程建設管理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咨詢單位。截止到目前,博微已為超過3萬家電力企業提供軟件造價產品,覆蓋了電力行業絕大部分用戶。3、博微有一塊定制信息化業務,母公司也有電力在線檢測業務,最近國網和南網都在加大投入,不知道對行業和公司都帶來了哪些影響?雙碳政策目標及能源數字化發展背景下,電網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能源互聯網規模化發展的關鍵著力點。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兩大電網數字化轉型戰略將在“十四五”期間逐步邁入“深水區”,博微公司深耕電力二十余年,在電力領域的數字化業務布局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信息化項目2020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為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行全面部署,兩大電網公司均開展十四五數字化轉型規劃工作,國網公司預計投入500多億進行數字化建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國網十四五數字化投資重點分布在新型數字基礎設施、企業中臺、客戶服務、電網生產、企業經營方面,其中包括企業中臺深化、基建業務數字化、數字孿生電網、生產作業管控、設備智能管理、財務、智慧供應鏈等項目建設,并重視新技術應用,如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孿生技術等。博微公司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BIM等新技術研發應用,在建設、設備、物資等業務口徑具備深厚的信息化項目建設經驗,基建全過程、智能配電網、智慧供應鏈等典型項目在多省市落地開花,業務范圍將逐漸從建設、設備、物資逐漸向營銷、調度、財務等業務口徑拓展。公司業務及技術發展契合兩大電網數字化建設方向,隨著“十四五”期間兩大電網數字化建設市場空間的釋放,公司信息化項目受電網數字化轉型政策利好,預計將實現新一輪的規模增長。數字工地國網基建部年初印發《2021年基建數字化應用與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在施工現場智能識破技術深化研究與應用提出了AI技術研究需求及相應承接建設單位。政策導向將進一步推進電網工程數字工地的發展,電網工程數字工地試點建設成為基建項目發展的大方向,后續市場發展動力強勁。在電力領域,依據電網的新基建工程開工數量,不同等級項目投資金額等參數估算,電網企業智慧工地理論市場空間約為為40-50億元。工民建領域上,各省住建廳在政策指導下,積極探索”互聯網+”并開展數字工地建設,推動建筑行業轉型升級。工民建數字工地的市場規模達千億級別,市場空間廣闊1。博微公司數字工地業務以施工現場感知設備監控手段,通過三維BIM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5G通訊等技術應用,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公司承接的河北省電力公司建設部“裕翔110千伏變電站”、南昌東、武漢徐東等BIM+智慧工地項目,得到客戶高度好評。通過自建的智慧工地平臺,打通與奔特力三維設計軟件的數據接口,對項目進度、質量、安全、物資、人員等進行可視、精細、智慧管控。基于數字工地項目,博微公司同時不斷拓展智輔變電站,人車管理與視頻監控系統等業務,并持續探索與三維BIM、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根據國網十四五數字規劃投資重點,在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將重點建設物聯感知終端和平臺,預計五年投資達130億以上2。公司可承接包括變電站設備在線監測、安防、環境、視頻等監控子系統部署業務,實現設備狀態和運行環境的全面感知和智能巡視。未來國網將打造以物聯感知為依托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業務發展勢頭良好。三維BIM“十四五”期間國家電網數字化轉型投資額將達500多億元,規劃中提到建設數字孿生電網,將圍繞電網規劃、調度、運檢和基建等場景,開展電網數字孿生精準輔助決策,完成數字孿生頂層設計和典型應用場景試點建設。而南方電網也將在2025年全面建成數字電網,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有效融合,推進智能輸電、配電、用電領域升級等。博微公司自2018年開始介入BIM領域,以國產化BIM三維基礎模型平臺+BIM輕量化站平臺融合為依托,服務于行業數字化轉型;以BIM技術融合新一代信息化核心技術為依托,為行業提供軟件產品和行業的數字化、可視化、智能化應用技術和解決方案。現有的BIM平臺主要運用于輸電線路三維設計、輸變電三維評審平臺、無人機運維平臺、配電網工程設計平臺,BIM基礎平臺、輸電線路三維設計、輸變電三維評審平臺,該系列產品為博微公司在電力行業領域的優勢產品。未來,博微可結合BIM+的技術特點向新能源發電、智慧水務、智慧園區等多領域拓展。以2020年我國整體基礎設施投資規模20萬億元為基準來測算,按照建設工程行業BIM技術投入占工程投資規模0.5%的比例計算3,“十四五”期間,建設工程行業的BIM年度市場容量市場將達到1000億元,三維BIM技術應用市場發展空間巨大。4、博微的訂單情況?未來的增速情況?我們電力信息化業務主要包括造價軟件產品(50%)+設計咨詢(5%)、定制化信息化項目(25%)、數字工地(15%)以及三維及BIM應用(5%)。哪塊業務是公司的短期和長期的增長催化因素?公司造價產品市場空間較為穩定,未來主要發力點在非定額軟件產品的孵化和推廣應用。近幾年隨著國網、南網數字化轉型,信息化投資的不斷加大,公司定制化信息化項目業務規模增長迅速,未來有望成為公司發展的驅動力之一。此外,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國網和南網在智能感知端的投資也增長迅速,公司數字工地業務的發展也較為迅速,但目前國網還未統一建設推廣,市場仍未完全爆發,未來有望成為公司營收增長的核心業務。三維及BIM應用目前營收貢獻較小,但應用趨勢明確,公司需要不斷完善自身技術平臺并迭代應用類產品,逐步開拓市場。5、電力在線檢測業務的體量和發展趨勢?參考前瞻研究院【2020-2025年中國智能變電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測算,預計2020-2030年間,我國將新增或改造超過7000座智能變電站,智能變電站在線監測系統新增和改造的市場容量分別為511.16億元、33.28億元,市場容量合計達到544.44億元,而當前每年市場規模僅17億元,五年年化增長20%。今年7月國網基建部發文要求對變壓器電壓等級在110kv及以上的,都須配置在線監測系統,規定油色譜沒有配置到位,變壓器不能投運。對油色譜監測數據質量提升要求,從以前的定性監測(看數據發展趨勢)到現在的精確定量。公司為適應新的要求,我們對原有在線監測系統進行更新換代,服務于數字電網、智能電網。6、商譽主要是并購哪幾家公司帶來的,未來是否有減值的風險?公司商譽主要是在2015年和2016年購買了江西博微公司、北京尚洋公司和湖南碧藍公司形成的,截止2021年9月30日商譽賬面原值為17.05億元,已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78億元。其中湖南碧藍公司2016年購買時形成商譽3.28億元,已經計提商譽減值準備1.34億元。公司按照有關規定要求,每年進行商譽測試,并根據測試結果決定是否需要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公司其他幾塊業務的發展情況?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6億元,同比增長7%,各板塊業務從三季度對比分析來看,呈現平穩發展趨勢。公司于2016年9月收購了湖南碧藍公司,業績承諾期為2016至2019年。今年環境治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與公司目標有所差距。一方面業績對賭結束后的業務清理和調整,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環境治理業務優勢區域湖南省內項目受政府對土壤治理項目規劃調整影響工作未達預期,加之受到疫情影響,省外開拓的環保治理市場進度不達預期導致環境治理業務同比下降。公司轉變思路,改變環境治理工程為主的業務模式,拓寬業務類型,在推動土壤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基礎上向水環境治理運維、運營方向拓展,進行截污、清淤、養護、維護、生態修復、信息化建設等業務開拓。(本記錄中所涉及的未來發展等前瞻性描述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實質承諾,敬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