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問答概要:Q1:請公司介紹一下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材料的相關業務,具體是怎樣的呢?答: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汽車動力電池累計退役量達到20萬噸(約25GWh),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據將提升至78萬噸(約116GWh)左右。也就是說,新能源車面臨的動力電池更換、回收問題,已經不容忽視。今年8月,工信部聯合五部門印發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管理辦法》。《辦法》中提出,鼓勵梯次利用企業與新能源汽車生產、動力蓄電池生產及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等企業協議合作,加強信息共享,利用已有回收渠道,高效回收廢舊動力蓄電池用于梯次利用。鼓勵動力蓄電池生產企業參與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目前公司正在積極布局動力電池回收及拆解后產生的廢液、廢渣處置領域。同時,公司已經環評批復的動力汽車鋰電池材料級別的產線包括1.5萬噸/年的精制硫酸鎳、1.5萬噸/年的精制硫酸鈷、790噸/年碳酸鋰。截至目前,精制硫酸鎳產線已經投產,硫酸鈷產線尚在技改建設中,預計明年第一季度投產。Q2:抽水蓄能訂單收入確認周期是怎樣的?答:水電設備的收入確認是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的,即按照合同履約進度確認收入。合同簽訂后,交貨期一般而言是三年左右,分四到五次收款:預付款、投料款、進度款、交貨款、發電款。根據組件施工需求提供部件,分批交貨,正常情況在2-3年內交貨,交貨后貨款回收70~80%,后續調試過程回收90~95%,余下5~10%作為后續一兩年內的質保金。Q3:公司危廢資源回收利用理論上相比全流程的金屬冶煉環節是否有減碳的效果?答:公司后端的深度資源化業務屬于再生資源,比如再生銅,每生產一噸再生銅,與原生銅相比,可減少排放3噸二氧化碳,是原生銅的32.1%,有明顯的低碳減排效應;如果是提取技術更加復雜的金、銀、鋅、錫等,減排效應更加明顯。公司已與有關碳咨詢團隊接洽,著手開發整個危廢處理及資源再生的碳減排的核準。Q4:對比同行業公司,申聯環保集團的高溫熔融技術的競爭優勢在哪里?答:申聯環保集團深耕高溫熔融處置技術,經過長期的技術工藝研發和運營經驗積累,在成本控制和處置效率上具備行業領先地位,并在國內率先實現高溫熔融技術處置危廢的產業化應用并申請專利,在有機危廢、液態危廢的協同處置工藝上取得突破。(1)高溫熔融處置工藝基于申能環保多年的工藝積累和持續研發,在運營上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成本控制上不斷改善,例如經過合理的元素配伍控制熔融反應溫度,有效控制燃料成本;充分利用各類危廢物料的特點,挖掘危廢物料對燃料和輔料的替代價值從而降低加工成本。在處置效率上,申能環保經過多年的經營探索,實現各類元素最佳配比,能最大化實現有價元素的富集;通過不斷的實驗和研發,形成了高溫熔融處置成套裝備的設計能力;不斷投入運營改善,突破運營門檻,培養了一支理論扎實、經驗豐富的運營團隊。申能環保在中國環境科學會2015年的環保科技成果鑒定工作中,申能環保的“多金屬危險固廢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項目被鑒定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技術成果被鑒定為“實現了含有色金屬危險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過程中有價金屬回收率的突破,能源消耗降低近40%,改變了國內含有色金屬危險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低的局面,同時主要性能指標(單位爐床面積處理效率、渣相中銅元素含量、脫水效率、能耗焦比)均優于國際水平”。(2)有機危廢、液態危廢的協同處置工藝依托高溫熔融處置技術,2016年以來,申聯環保集團還大力投入研發有機危廢、液態危廢的處置技術,并探索有機危廢、液態危廢與固態無機危廢之間的協同處置工藝。申聯環保集團將傳統廢舊輪胎的熱解工藝改良為適合多種有機危廢的處置工藝,并根據不同類型的有機危廢探索適宜的預處理方式,以提高熱解工藝的處置效率,最終針對有機危險廢棄物的熱處理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研究形成一套經濟合理的高效熱處理成套技術與裝備。在有機危廢處置工藝技術路線得以突破后,結合申聯環保集團長期積累的固態無機危廢處置技術和市場中較為成熟的液態危廢處置技術,申聯環保集團創造性地將三種處置技術合理鏈接,挖掘潛在的協同處置效應。2018年3月1日,申聯環保集團提交了名為《一種危險廢物的資源再生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該方法以含金屬的固態危險廢物為原料,以有機液態危險廢物為輔助燃料,以廢活性炭或者殘極等危險廢物為還原劑,配以熔劑,在富氧側吹爐中進行火法熔煉,物料中的有機物通過富氧燃燒高溫分解產生熱量,最終得到金屬合金、水淬渣等。該發明可處置固體危險廢物(表面處理廢物HW17、含銅廢物HW22、廢電路板HW49、廢催化劑HW50、有色金屬冶煉廢物HW48)和有機危險廢物(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HW08、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HW06)。該技術在國內率先實現高溫熔融技術處置有機危廢的產業化應用并申請專利,已于2019年8月30日取得《發明專利證書》(證書號第3511249號)。2018年3月1日,申聯環保集團提交了名為《一種危險廢物的熔融處置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該發明專利能夠同時處理有機危險廢物、液態有機危險廢物、固態無機危險廢物,探索出成套的無機、有機、液態危廢處置技術和裝備,進一步擴大了危廢的處置范圍,可處置處理醫藥廢物(HW02)、廢藥物藥品(HW03)、農藥廢物(HW04)、木材防腐劑廢物(HW05)、精蒸餾殘渣(HW11)、染料涂料廢物(HW12)、有機樹脂類廢物(HW13)、感光材料廢物(HW16)、含酚廢物(HW39)、含醚廢物(HW40)、其他廢物(HW49)等有機危廢、低金屬含量的無機危廢和液態危廢。綜上所述,申聯環保集團的高溫熔融技術領先同行業公司,在國內率先實現高溫熔融技術處置有機危廢的產業化應用并申請專利,經濟效益高,處置成本低,有利于提升申聯環保集團的盈利能力,形成較高的競爭壁壘。申聯環保集團的低溫熱解技術可初步處置有機類危廢,結合高溫熔融技術可將低溫熱解后的產物實現最終無害化,創造協同效應,適用性強,處置范圍廣。同時,基于更強的盈利能力,申聯環保集團能在危廢市場具備更強的議價能力,有效保障了危廢物料的穩定供應。申聯環保集團的固態無機高溫熔融技術路線通過持續研發和工藝積累,相比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處置成本更低,處置效率更高,有價金屬回收率獲得突破,能源消耗降低近40%,主要性能指標均優于國際水平,在2015年被中國環境科學會鑒定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內率先實現高溫熔融技術處置有機危廢的產業化應用并申請專利,擴大了可處置危廢類型。Q5:最近市場對于抽水蓄能預期比較高,這一塊的投資空間,及公司未來的機遇能否幫我們簡單介紹一下?答:根據《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62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產總規模1.2億千瓦左右;到2035年,形成滿足新能源高比例大規模發展需求的,技術先進、管理優質、國際競爭力強的抽水蓄能現代化產業。抽水蓄能電站設備投資通常占比25%~30%,公司的水電業務屬于國內第一梯隊,公司具備成熟、領先的設計、承接抽水蓄能成套機組的技術和能力,正在積極布局抽水蓄能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