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涉足儲能業務的原因?
答:公司涉足儲能業務是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愿景及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的必然選擇。相比公司風電變流器產品業務、風光EPC等新能源業務,目前積極開展的儲能業務具備三個相對比較優勢:
一是進入市場的時機和采取的業務策略不同所形成的比較優勢。相對其他企業,公司進入風電變流器市場較晚,且產品推出時,風電裝機增速已進入下行拐點;業務策略上采取了“先技術后市場”發展路徑,未能獲得先發優勢。而儲能業務是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進行相關產品的開發與孵化,并同期進行儲能業務的市場開發,使公司成為儲能市場賽道較早的參與者。
二是具備相關技術積累和研發能力的比較優勢。公司有十幾年風電變流器產品研發和應用的經驗,以及大功率電力電子成熟技術的積累,從而在儲能系統的PCS、BMS、EMS及云化運維管理系統上具備較強的產品開發能力和技術研發優勢。
三是業務實施主體采用市場資源高效配置所形成的比較優勢。鑒于業務啟動和市場快速發展的需要,公司之前承接儲能業務的主體是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2022年12月28日成立的“浙江海得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是公司未來從事儲能相關業務的主體。合資公司是由上市公司及其實控人共同出資,結合市場、研發、制造等資源,按照市場資源高效配置原則所共同組建的專業從事新能源儲能業務的控股子公司。業務覆蓋為除電芯以外的儲能產品(包括PCS、BMS、EMS)及系統集成(包括EPC、售后運營管理系統等)。
2、公司儲能業務的訂單承接情況?
答: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公司密切關注和參與儲能市場的開發;2022年在源網側儲能強配市場形成多點突破、工商業側組串式儲能完成樣機制作、可云化的售后運營管理系統完成客戶端的上線實踐;2023年,公司新能源儲能業務將隨著國家相關政策的實施,隨著自身交付能力的提升,除在集中式大儲市場(包括強配、共享儲能)快速形成規模化業務外,力爭在工商業側儲能業務實現市場的批量化突破。儲能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公司在手訂單和市場規劃的業務量符合儲能業務高速發展的預期。
3、對電芯價格怎么看待?
答:目前,公司儲能業務電芯來源為外部采購,利用自身能力加工電池pack。目前,電芯產品供不應求,電芯價格較高,導致儲能系統成本上行。2023年下半年開始,電芯價格有望回調,未來電芯成本或將趨于平穩。
4、公司新能源儲能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那么公司對于智能制造業務有何打算?
答:公司作為工控領域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長期專注于工業自動化與信息化領域。因為工控領域涉及的相關技術和產品品類繁多,且單一技術和產品的市場需求相比其他行業相對較小,所以工控領域的企業通常規模不大。
公司通過在工業控制領域二十八年市場歷練的經驗總結,結合公司自上市以來持續在工業自動化、工業信息化技術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方案研究實踐,逐步積累和豐富了自主核心產品與集成技術的研發能力。未來,公司會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研發的技術能力和開發能力,持續保持公司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能力。此外,公司圍繞智能制造業務主戰略,通過內外部資源的整合優化與協同合作,以業務為起點,以市場為紐帶,以生態求共贏,以契合公司發展戰略為出發點,加快互補性投資兼并的步伐,穩步擴大主營業務規模,提升智能制造業務快速、穩健、持續發展所需的技術與產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