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介紹下公司的主營業務.答:公司作為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主營業務包括工業電氣自動化業務、工業信息化業務和新能源業務。主營業務基于智能制造領域,圍繞智能制造業務發展戰略,以工業電氣自動化領域長期積累的用戶和市場為基礎,結合近十年來在工業信息化領域和新能源高端專用裝備制造領域的應用與實踐,開展以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工業信息化技術及其融合技術為主要特征的軟硬件產品、系統集成與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幫助工業用戶實現生產和管理的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節能化,助力客戶降低生產和管理能耗,進而實現生產制造的綠色智能發展。公司以自動化、信息化產品銷售、自動化信息化融合系統集成、智能產品和新能源高端專用裝備的研發制造為業務開展模式。2、第三季度公司收入下降的原因。答:一方面,報告期內,海內外疫情反復導致供應鏈混亂,公司主要供應商的部分工業電子類產品無法正常交付,導致產品的齊套率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海外工程項目受所在國家疫情防控政策影響,項目實施交付及驗收進度滯后,部分項目未達到收入確認標準。此外,去年同期收入顯著高于往年,比較基數大。綜上原因導致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公司年初至報告期末的收入仍比上年同期增長)。基于上述情況,公司通過研發物料的調整,結合現貨與期貨采購的適時調配,采取積極主動的管控措施,為滿足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訂單需求,有預見性的加強備料備貨,解決因供應鏈的短期問題對采購、生產、交付、實施等環節造成的不利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銷售市場的需求。謝謝。3、公司的競爭優勢有哪些。答:(1)公司擁有較強的研發和技術優勢公司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緊緊圍繞“智能制造”的發展戰略,以提升工業用戶生產效率和保障運營安全為出發點,為工業用戶提供高可靠性的采集、分析、決策和管理等為主要特征的自動化與信息化相融合的行業解決方案和服務,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積累和豐富核心產品與集成技術,加快自有產品和應用技術的迭代開發,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能力。公司通過外部引進、內部培養、市場合作等方式,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研發技術團隊。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共有員工1065人,其中研發和技術人員274人,占比25.73%;公司作為上海市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建立了軟件測試實驗室、專用控制器實驗室、MES實驗室、起重自動化實驗室、機電一體化實驗室、工業私有云實驗室及大功率電力電子實驗室;通過“院士工作站”、“博士流動站”建設,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提高技術能力和開發能力,持續保持公司的核心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能力。(2)市場優勢公司通過多年來建立的覆蓋全國主要城市的銷售和服務網絡,打造了一支具有豐富自動化、信息化行業經驗的市場銷售和服務團隊,依托積累的控制技術、軟件技術、網絡技術等技術的儲備和較強的研發成果轉化能力,把握市場對多專業,交叉技術的應用需求,推出了多款可有效滿足工業用戶對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轉型需求的智能化軟硬件產品和具有行業特征的工業互聯網系統解決方案。通過這些產品和解決方案在諸多行業中的大量應用,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優勢。同時公司在企業管理和人才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4、公司有無推出股權激勵的計劃答:公司目前擁有較為完善的人才薪酬、福利、晉升等激勵體系,堅持“以誠聚才,任人唯賢;以人為本,人盡其用”的用人原則,保持了人才隊伍的穩定性,為公司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未來,公司會立足自身經營情況和業務的發展需要,將審慎決策擇機選擇合適的,且包括不限于股權激勵在內的績效激勵機制實現公司業務戰略的實施,助力公司更好發展。5、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答:公司智能制造業務發展戰略以積累的自動化信息化產品和集成能力優勢為基礎,結合新一代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和綠色發展的理念,針對智能制造行業客戶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等方面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以數字化為基礎,以自動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應用為方向,圍繞生產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的縱向集成及橫向連接布局產品,通過為客戶提供“一張堅強柔性的工業網絡、一個專業開放的軟件中臺、一個集散可信的計算平臺”,并將網絡、軟件、計算等要素構建成智能化基礎平臺,按照“連接、融合、優化、智能”的推進步驟漸進式地實現客戶整體的智能化需求;同時,通過內外部資源的整合優化與協同合作,包括以股權投資、重組并購等手段構建智能制造業務發展所需的市場與技術的核心能力,助力客戶實現數據價值。調研結束本次調研活動于上午12:00結束。本次調研活動不存在未公開重大信息泄露情況。上海海得控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