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 股票名 | 調研地點 | 調研形式 |
2022-08-18 | 萬豐奧威 | 公司會議室 | 特定對象調研,電話會議交流 |
參與機構 |
復星集團,南方天辰,申港證券,南華基金,Parantoux Capital,上海慎知資產,中泰證券,上海鶴禧投資,中郵理財,灃京資本,北京宏道投資,海南拓璞私募,太平洋資產,玖龍資產,信達澳銀基金,招商基金,Marco Polo Pure China Fund,Pictet Asset,匯泉基金,藍藤資本,華寶基金,深圳望正資產,福建澤源資產,植富資本,中信證券,中再資產,Oakwise Capital,惠州潤邦投資,易知投資,深圳融信盈通資產,Willing Capital,北京澤銘投資,華融證券,HD Capital,海通國際,ZY Investment,野村東方國際證券,RAYS Capital,深圳前海承勢資本,中國人壽資產,承珞投資,寶盈基金,浙江象輿行投資,巽升資產,東方財富證券,上海人壽保險,深圳清水源投資,平安基金,安信基金,東亞前海證券,長城財富保險資產,安徽明澤投資,大家資產,源乘投資,西藏合眾易晟投資,上海途靈資產,Value Partners,東吳基金,恒越基金,上海君和立成投資,杭州凱昇投資,環懿投資,擇遇投資,一村資本,創金合信基金,WT China Group,北京聯創投資,上海富唐資產,新華資產,國聯安基金,Global Finance SPC,中銀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富國基金,上海東方證券資產,深圳前海千惠資產,浦銀安盛基金,德邦基金,金塔投資,上海君犀投資,深圳市尚誠資產,太平基金,中英人壽,華寶信托投資,浙江旌安投資,金涌投資,上海海宸投資,博時基金,深圳正圓投資,上海九祥資產,紫金保險,上海銀葉投資,光大保德信基金,鄭州市鑫宇投資,睿思資本,海通證券,進門財經,長江養老保險,華能貴誠信托,中郵證券,浙江瑞特資產,上海瞰道資產,諾德基金,北京京瑞私募基金,九泰基金,方圓基金,上海華平投資,Knight investment,DM Capital,蘇州弘歷投資,真科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海南富道私募,Goldstream Capital,深圳市凱豐投資,華寶投資,上海天猊投資,青驪投資,上國投(T-0204)-重陽5期,中金公司,知源投資,深圳幸福時光私募,嘉實基金,Golden Pine Fund,開源證券 |
調研詳情 |
交流內容Q1:萬豐奧威公司介紹A:公司成立于2001年,經過20余年度發展,已形成汽車金屬部件輕量化產業和通航飛機制造產業“雙引擎”發展戰略。輕量化產業聚焦鋁合金、鎂合金、高強度鋼在汽車零部件上的應用,將公司在傳統汽車輕量化配件技術優勢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在鞏固傳統汽車配件份額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配套占比和單車配套價值量。通航飛機制造產業借助“鉆石”品牌飛機在行業中技術優勢,在不斷拓展國外通航飛機市場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新機型,落地新基地拓展國內業務,在航校培訓應用市場基礎上開拓新的應用場景,推動國內通航產業發展。Q2:國內單車用鎂量情況及公司鎂合金產品發展路徑?A:鎂合金在汽車部件在國內的規模應用起步較晚,近些年來單車用鎂量維持在3-5kg。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指引,我國單車用鎂量將在2025年達到25kg,在政策的推動及新能源汽車滲透逐步提升過程中國內鎂合金市場應用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萬豐鎂瑞丁在汽車結構件上已經做了很多探索,成熟研發產品重約100KG,未來將重點推進亞太中心建設,將公司在北美市場技術應用優勢轉化為國內的市場份額。公司鎂合金產品發展的推動路徑具體為:(1)穩固已在國內發展成熟的1kg以內的小部件如方向盤、轉向柱支架、座椅支架等市場份額。(2)加速普及已在海外批量應用的凈重3-5kg的儀表盤支架大型件在國內中高端車尤其是新能源車的應用。(3)加大凈重約5-10kg的側門內門板、后掀背門內門板成熟產品在國內的推廣。(4)持續落實開發鎂合金底盤一體化結構件、底盤件減震塔等研發和實踐,并努力增加前端模塊、電動機殼體、變速箱殼體等部件的使用場景。Q3:國內單車用鎂量有望大幅提升的原因?A:首先是材料性能上,鎂比鋁輕1/3,比強度高于鋼和鋁,是很輕的結構性材料。鎂合金鑄造性良好,壓鑄速度可比鋁快,產品更薄,并擁有更好的降震減噪、承受沖擊載荷能力大、電磁屏蔽性能優異等效果。其次行業大環境推動,(1)在雙碳減排趨勢下,國內環保政策對汽車產業提出更高的輕量化要求。(2)國內汽車中高端化趨勢,對鎂合金應用給出了較多的需求和價格容忍度。(3)新能源汽車里程焦慮下,鎂合金應用對于提高行駛里程具有直接作用。最后材料應用的成本上,鎂合金與鋁合金綜合成本將趨近。原來鎂和鋁價差很大,超過五成,現在鎂大約是2.4-2.6萬/噸,鋁是1.8-2.0萬/噸,價差只有兩三成,相同體積的金屬配件用料,鎂合金相對于鋁合金重量減少1/3左右,基本上可以對沖鎂金屬相對于鋁金屬的價格差。另一方面,由于鎂合金應用沒有大規模放量,模具成本攤銷偏高,也是兩者價差的重要來源。后續如果鎂合金單品應用放量,且鎂合金模具壽命是鋁合金3倍以上,由模具攤銷造成的差異將進一步縮小,甚至鎂合金模具綜合成本比鋁合金降的更低。綜合以上,我們認為國內單車用鎂量有望大幅提升。Q4:公司上半年鎂合金業務超市場預期增長原因?A:2022年1-6月,鎂合金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1.12億元,同比增長54.97%;實現凈利潤1.99億元,同比增長76.08%。量價齊驅推動鎂合金業務超預期增長。一方面,海外疫情影響程度同比降低,訂單銷售恢復性增長。另一方面價格因素,不斷強化產品價格管控,優化價格結算聯動機制,助力營收與毛利增長;同時加大工藝改進、技術創新力度,產品結構優化,提升整體業務盈利能力。Q5:公司上半年鎂合金業務營收結構及客戶結構?A:從營收結構來看,今年上半年海外營收占比較高。一方面得益于海外疫情影響程度同比降低,實現恢復性增長;另一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單車用鎂量高于國內,鎂合金產品需求高。上半年國內營收占比雖不及海外,但隨著公司國內新能源汽車配套量增加,銷售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從客戶結構來看,北美市場配套供應中高端傳統汽車及部分新能源車企如福特、STELLANTIS(PSA&FCA)、通用等,歐洲市場配套供應高端傳統汽車如奔馳、寶馬等。國內市場在配套供應傳統合資廠的同時,也以“蔚來業務”為新能源車市場開發模板,加大新能源車項目獲取力度,市場結構持續優化。Q6:鎂合金業務國內競爭格局?A:公司從事鎂合金深加工業務40多年,在該領域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及經驗,擁有絕對的優勢。當前,國內鎂合金部件在車上的應用仍處于行業發展初期,已有部分國資和民營資本逐步進入鎂合金行業,表明市場對鎂合金材料及應用前景具有共識。公司將進一步擴大鎂合金應用場景,促進行業技術突破,也會通過競爭和合作推動鎂合金在國內汽車領域的應用。Q7:鎂合金業務行業進入壁壘及公司差異化競爭優勢。A:鎂合金深加工行業具有較高競爭壁壘,具體從業鏈角度看:(1)鎂合金模具設計技術:鎂合金模具設計工藝壁壘較高,公司團隊具有豐富的模具設計經驗,在國內建立了模具供應商基地,模具供應商基本采用公司標準設計模式,同時公司具備同主機廠在源頭合作開發設計產品的能力。(2)壓鑄設備門檻:鎂合金壓鑄設備資本投入高,且當前壓機設備供不應求,生產周期較長,設備購置門檻較高。公司目前擁有超過60臺壓鑄造機,其中20臺以上為大型壓鑄設備,擁有絕對的設備優勢。(3)產品壓鑄經驗及生產工藝成熟度:萬豐鎂瑞丁對新產品開發、有限元分析和壓鑄過程擁有嫻熟的模擬運用經驗,模擬結果與實踐應用高度吻合,擁有豐富的壓鑄經驗及較高的成品率。(4)品牌客戶推廣能力:公司已建立成熟高效的項目合作模式,在項目預研階段即加強與客戶溝通,在技術和設計上緊密合作,落實精益生產,嚴格質量管理,與全球知名主機廠構建了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公司同時發揮鋁/鎂合金業務營銷協同作用,推動鎂合金業務在國內的應用。Q8:公司鋁合金、鎂合金業務各自發展趨勢如何?A:公司汽車鋁合金車輪業務年產能可達2,000萬件左右,規模全球領先。2018年開始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同傳統主機廠業務合作受到一定影響,但是近兩年公司成功切入主流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供應鏈,完成存量訂單切換,當前新能源配套業務占比追趕上新能源滲透率。伴隨公司客戶結構的持續優化,作為主流新能源汽車廠商的合作方,其快速發展,公司也必然從中受益。公司鎂合金業務年產能1,800萬件以上,北美市場占有率65%。目前擁有超過60臺420噸~4400噸高壓鑄造機,其中22臺為超過2500噸的大型壓鑄設備。在汽車輕量化大趨勢下,國內單車用鎂量逐步提升,公司推進鎂合金業務亞太中心建設,致力于將鎂合金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為公司業務的增量部分。Q9:特斯拉與公司合作情況?A:子公司萬豐鎂瑞丁為特斯拉一級/二級供應商,無錫雄偉為特斯拉二級供應商,以上終端配套供應鎂合金座椅支架、高強度鋼座椅骨架及安全氣囊盒產品等產品服務。隨著特斯拉全球產銷量不斷提升,公司終端配套服務量也相應提升。Q10:通用飛機創新制造業務發展規劃?A:公司通航飛機創新制造產業按照全球一體化研發制造戰略,將不斷強化“技術研發-授權/技術轉讓-整機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經營模式,推進奧地利、加拿大、中國三地資源聯動,推進國內生產制造基地建設,開拓新的應用場景,與戰略合作者共同致力于加速國內通航市場開拓。國外市場一方面通過參加國際航展,推廣公司適用于私人商務飛行場景新機型DA50/DA62,提升高附加值私人機占比;另一方面有序開展授權/技術轉讓業務,提升鉆石飛機品牌全球市場占有率。國內市場重點推進國內生產基地建設,加快鉆石DA50、DA62等新機型落地,在航校培訓應用市場基礎上開拓私人飛行、短途運輸、特種用途等應用場景,助力國內通航產業發展。 |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