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材科技2023-06-11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中材科技2023-06-11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間
    QQ空間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調研地點 調研形式
    2023-06-11 中材科技 線上會議 風電葉片整合項目投資者交流會
    參與機構
    財通基金,中信自營,中郵理財,灃京資本,鵬華基金,汐泰投資,丹羿投資,匯豐晉信,和諧匯一,招商基金,中信保誠基金,呈瑞,淡水泉,博道基金,遠信私募,恒生前海,長金投資,安信自營,朱雀基金,建信養老,希瓦資產,3W Fund,于翼資產,浦銀安盛,源樂晟,香港公司,紫閣,德邦自營,萬家基金,和聚投資,磐澤資產,名禹,七曜投資,上汽頎臻,中信保誠,興證資管,智合遠見,東興基金,華夏久盈,長安信托,東方自營,云能資本,中科沃土基金,鴻道投資,磐厚動量,三亞鴻盛,合眾資產,外貿信托,UBS,澤源資產,華夏基金,方正富邦,大家資管,明河投資,信達澳亞,人保資產,辰陽投資,富國基金,Hao Capital,三峽資本,大樸資產,平安資管,安信資管,中信建投基金,紅土創新,易米基金,澤泉投資,華泰保興,Neuberger Berman,石鋒資產,博時基金,中金資管,富安達基金,工銀理財,大成基金,碧云資本,鵬揚基金,森錦投資,國信資管,中山自營,東方資管,金鷹基金,天山鋁業,泓德基金,南方基金,巨子私募,天風資管,盛世知己,天和投資,國泰基金,九泰基金,長江證券,中銀資管,廣發資管,太平資產,太保資產,中郵人壽,華泰柏瑞,銀華基金,六禾投資,光大保德信,潤暉投資,深高投資,青驪投資,惠通基金,尚雅,圓石投資,中意資產,風炎投資,旌安投資,睿億投資,泰康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國金資管,創金合信,國壽資產,上銀基金,正心谷資本,嘉實基金,中信建投自營,中信資管,鑫元基金,盈峰資本
    調研詳情
    此次整合是中國建材集團內部的業務重組,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公司大力推動風電葉片產業整合的背景:1.雙碳背景下能源轉型加快,風電迎來高景氣。2.風電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價格戰,制造端各個環節競爭加劇,產業鏈上下游利益分配嚴重失衡,各個環節企業盈利能力遭遇挑戰,阻礙了技術創新并放大了質量風險。綜合看,此次業務整合,能夠發揮中復連眾和中材葉片的協同優勢,通過提質增效,打造集團統一發展平臺,中長期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和競爭能力。另一個層面,通過整合加快競爭格局的優化,減少無序競爭,促進風電行業中長期穩健發展。
    
    整合完成之后,中材科技持有58.48%的股權,中國復材持有21.51%股權,中國巨石持有20.01%的股權。此次整合首先堅守充分保證各方利益,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其次通過有效產能的整合,達到1+1>2的效果。在交易時點的選擇上,2022年風電處于行業周期性底部,景氣上行之前完成整合能夠確保盈利能力的持續提升。其次在交易標的選擇上,公司此次整合也對中復連眾的低效無效資產進行了剝離,帶進來的是較為優質的風電葉片業務,包括復合材料管罐業務和水務業務對公司。整合完成之后引進中國巨石作為公司股東,在原材料供應上形成有效保障。同時中國巨石作為行業內優秀企業,能夠為中材葉片輸入先進的管理經驗,能夠促進中材葉片長期穩健發展。未來規劃上,中材葉片希望保持國內市占率第一,整合完畢之后未來達到50%市占率,同時希望全球市占率達到30%以上。從實施路徑上看,聚焦主業,落實兩海戰略。目前公司海外基地的建設已經開始,其次公司還要打造葉片+的業務模式,包括風場和綠電的運營項目。
    
    Q:中復連眾風電以外其他業務介紹?
    
    A:中復連眾除了風電葉片,占比70%以上,亦包括管罐和水務業務。管罐規劃10億元左右的營收規模。另外還包括氣瓶業務,和中材的蘇州公司業務相似,因此整合進蘇州公司,對蘇州公司業務形成互補。整合之后,對于部分低效和無效的產能公司進行了出售。另外,整合之后產能布局更加優化,中復連眾除了占比70%的葉片業務之外,管道和儲罐占比20-30%,是較為不錯的業務,符合未來發展趨勢,但暫時規模不大,10億元以內,中材科技對此沒有涉及,可以形成有效互補。另外有一塊業務是做復合材料壓力容器,和公司蘇州的產品的客戶是完全分開的,互補性較強,一年銷售收入為1億元左右,且具備較好的盈利能力。還有一塊業務是反滲透膜,主要用于海水脫鹽/淡化,也是具備較好發展前景的產業,對公司業務形成良好互補。
    
    Q:此次整合后,中材葉片有哪些具體變化?
    
    A:產能方面,有效產能增加50%,隨著后續產業發展,產能還會發生積極變化,葉片模具1-2年更換,按照功率計算產能隨之發生變化。對應產能的變化體現在模具型號和廠房布局,公司新補充了三個工廠,一個在云南玉溪,實現在西南地區的布局。其次是安陽工廠,能夠對河南河北地區形成有效輻射。最后是山東工廠,中材之前在山東沒有布局,中復連眾已經在山東做了部分前期工作。
    
    從客戶結構上看,和中復連眾有相同客戶也有不同客戶。公司和中復連眾除了金風和運達,其他都是互補的客戶。整合完成后,公司對海外頭部整機廠商實現了全覆蓋,合作空間得到了極大的延伸。中復連眾和上海電氣有合資公司合作,未來在海上風電比重也會有進一步提升。
    
    未來風電葉片的門檻會越來越高,尤其是2019-2020年搶裝潮上了很多新葉片工廠,但2022-2023年也出清了較多企業,從公司來看,近兩年擴產規模控制能力較好,2021-2022年產能利用率較高,2023年產能利用率比2022年會更高。未來葉片門檻主要體現在:1.葉片越來越長,葉片生產技術能力以及產品質量控制能力越來越被看重;2.風電是較為確定的賽道,整體看,風電行業也是相對集中的行業,前十大企業占比較高,頭部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具備更強競爭力。
    
    Q:除了葉片的地位變化,在風電紗上競爭的格局和地位變化?
    
    A:風電紗主要是巨石、泰山、OC、重慶國際。除了四家,其他企業的產品質量還比較欠缺。巨石和泰山在技術等方面實力均比較雄厚,無論在高模、超高模還是拉擠梁等的減重還是新工藝開發均實力較強。巨石也是國資委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標桿企業,此次整合巨石對公司葉片整合大力支持,整合完成后股權占比20%。說明一方面巨石比較看好中材葉片,另一方面巨石在國際化發展比較靠前,已經在海外有兩個10萬噸以上生產基地,同時也在開拓其他國際化的基地,在海外的市場開拓走在前列,公司有類似巨石的股東對公司國際化路線是較好的補充。
    
    Q:風電行業去年招標較好,今年二季度公司排產和交付情況?公司今年大葉片的價格?
    
    A:整體風電招標情況較好。一般情況下,風電下半年好于上半年,招標排產和提貨的情況,基本是上半年提貨1/3,下半年提貨2/3。上半年整體少一些,下半年越來越緊張。
    
    今年看,二季度已逐步進入裝機旺季,整體符合公司和市場預期。四月份以來,中材葉片每個月出貨1.5-2GW,今年上半年出貨預計較去年同期有40%以上的增長,中復連眾預計上半年也有差不多的增速。
    
    總體來看,大葉片整體較為緊張,今年的大葉片較大部分是去年或是前年開發的產品。但同時今年新產品開發依然是加速的趨勢,進一步會造成新型大葉片的供應緊張趨勢,因此具備快速自主開發能力和快速產品切換能力的企業更具備優勢。對于公司來說有更大的利好,公司產能布局更加合理,就近為客戶提供葉片對公司和客戶均有利。
    
    Q:公司今年葉片的價格相比去年情況?后續價格判斷,提價還是平穩?
    
    A:價格比較敏感,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今年進入景氣周期,尤其是大葉型依然較為緊缺,整體均價趨穩。從趨勢來看,風機大型化必然帶來每MW單價下降,但同時對應到的成本也在下降,成本下降幅度要大于均價,毛利率穩中有升。
    
    Q:今年葉片盈利能力恢復情況?過去兩年中復連眾和中材科技盈利能力有所分化,原因?
    
    A:我們去年對大葉型產能做了提前布局,今年產能釋放和效率提升較為明顯,疊加部分大宗原材料價格下行,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已接近過去正常年份毛利率水平。兩個葉片整合比預想較快,協同能力更強,超預期的可能性更大。盈利對比來看,目前中復毛利率水平要略低于中材葉片,但從單MW價格看,中復連眾單MW價格高10%,整體中復連眾和中材科技的資產運營效率還有差距,隨著協同效應更強,尤其是成本端優化之后,中復連眾盈利和成本的協同會有所體現,中復連眾成本下降之后,彈性更強。未來看好運營效率的提升。
    
    Q:海風和陸風的占比,以及海外的占比?
    
    A:目前海風布局了四個工廠,中材之前主要是江蘇阜寧以及廣東的陽江,中復連眾并進來之后加入江蘇連云港基地,還補充了山東基地,從基地布局上看,中材具備最優質的產能和基地布局,從量的角度看,今年中材單體的海風占比接近10%,,中復連眾15%左右占比。按照目前國內對海風裝機的預期來看,市占率在30%以上,甚至可能沖到40%,如提出主機廠自配的葉片,市占率會更好。
    
    海外延伸的方向更多一點,中材的巴西基地今年進入落地的狀況,能夠覆蓋南美洲地區,量級約在1.5-2GW。另外在德國有研發中心,能夠有效增加技術儲備,對于海上風電的新型葉片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海風葉片的盈利能力相比陸風要更高。
    
    Q:一季度風電紗跌價比較厲害,是傳導比較晚還是整合之后話語權更強,使得價格下降?
    
    A:整體價格還是由供需決定,回顧過去幾年風電紗的價格其實是穩步上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風電紗產品跟隨整體葉片技術發展趨勢亦是在不斷迭代,通過先進可靠的產品維持較好的價格和盈利能力與葉片產業共贏,與其他品類相比,風電紗相關價格還算是平穩。同時公司也對風電紗進行產品延伸,例如碳板和玻纖板等,以此對抗行業周期的影響。目前風電紗格局也比較穩定,四家企業的自身產能調整能力也比較強,若下半年風電需求確定性更高的情況下,價格會有一定彈性。
    
    Q:目前公司的玻纖優先由泰山和巨石供應還是其他企業也可以供應?
    
    A:風電紗產品比較特殊,不僅僅需要產能,對于品質需求也較高,因此公司主要以泰山和巨石供應為主。雖然從數據上看,泰山和巨石占比絕大部分。但原材料主要以公開招標形式落地,重點在于穩定高質量的供應,在此背景下,巨石和泰山畢竟是內部企業,相比之下交流更多,在性價比上也具備一定優勢,但整體還是開放的供應鏈。
    
    Q:整個原材料從去年四季度跌到較低位置,今年除了原材料之外,還能夠做到多大盈利的回升?
    
    A:原材料過去兩年都在漲價,今年已經回歸正常價格水平,對公司盈利肯定有作用。同時整體采用年度合同制和年度招標制,基本上一年內價格不會大幅變動。除非觸動價格調整條件會進行相應價格調整。
    
    Q:原材料庫存周期多少?計入二季度的成本是多久之前的?
    
    A:原材料零庫存。給供應商是一個月的訂單,三個月的滾動。只有中復連眾目前原材料有一點庫存,大概在15-20天,整合完畢之后進行統一協調至零庫存模式。
    
    Q:葉片組成整合后玻纖業務的整合會不會加快?
    
    A:葉片整合是集團新材料業務整合的一部分,玻纖業務的整合需要考慮的更多,玻纖整合集團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整合方案。
    
    Q:今年碳纖維葉片是否有規模生產和銷售?
    
    A:碳纖維規模化生產和銷售已經開始,海風基本都用了,今年公司海風批量出貨主要集中在110米級和120米級別大型海風葉片。碳纖維在大葉型風電葉片中的應用趨勢沒有變化。主要是隨著玻纖材料技術和設計技術的發展,100米葉片也能用純玻纖。要看碳玻價格比、主機其他傳動結構件的承載能力和設計等問題。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

    我的收藏
    關注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數據
    關閉 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