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況介紹公司是一家擁有磁性材料+器件、光伏+鋰電兩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企業。磁性材料+器件:業務伊始,穩定的現金牛。磁性材料作為公司的初始業務,歷經41年,已成長為行業的龍頭企業,為公司研發及新業務拓展提供穩定持續的現金流。公司正積極拓展金屬磁粉芯、納米晶/非晶納米晶、電感領域,市場空間廣闊。截止目前,公司已具有年產20萬噸預燒料、17萬噸永磁鐵氧體、4萬噸軟磁鐵氧體、塑磁2萬噸的生產能力。從目前的經營情況看,公司磁性材料的收入占比不到40%,但因該業務的綜合盈利能力較強,高于其收入占比。光伏+鋰電:高速發展注入新動能。公司自2010年開始布局光伏產業,前面十年均處于穩步發展階段,自2020年度開始加大投資力度,隨著新項目后續投產,營收規模將達到百億級別。新能源板塊均走差異化競爭策略,在做好、做強的基礎上穩步做大。光伏產業主要聚焦于海外分布式發電市場;鋰電池產業自2015年開始投資,現主要聚焦于電動二輪車、便攜式儲能、電動工具等小動力市場,差異化的市場布局讓新能源產業保持了較好的盈利能力。預計到年底公司內部將具有年產600MW硅片、8GW電池、3.5GW組件、2.5Gwh鋰電池的生產能力。從目前經營情況看,太陽產業因受硅料和海運費漲價影響,其在收入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盈利能力的幅度遠低于收入增長幅度,但在同行業中對比,東磁光伏產業的盈利能力仍屬中上水平。公司目前處在快速發展期,磁材業務主業穩定發展,市場地位突出,提供了穩定的盈利來源。光伏、鋰電業務產能快速擴張。器件業務,電感、隔離器/環形器、無線充電模組持續放量,公司的各個板塊中都有可以放量的空間。二、問答環節1、公司今年各產業利潤構成能否拆分一下?答:公司今年經營目標是實現收入108.82億元,凈利潤12.29億元。年初財務預算時預計今年光伏和鋰電兩個產業可實現收入占比約60%,但盈利占比低于40%。磁性材料產業雖收入占比低于40%,但因該業務的綜合盈利能力較強,盈利占比高于其收入占比。2、今年年底光伏組件有多少產能?答:公司原先有1.5GW,江蘇組件工廠一期2GW預計今年年底投產,即年底光伏組件公司內部產能達3.5GW,外加產能超產能釋放和部分外協訂單,總產能可達5GW。3、光伏產業電池產能大于組件產能,光伏后續是否還會擴?未來規劃如何?答:公司從前幾年對光伏產業的經營策略就已經調整為電池轉組件,組件轉系統。公司電池片會部分內供用于組件的生產,部分外銷。電池片目前公司內部產能已達8GW。4GW高效大尺寸電池和2GW高效組件兩個新項目投產后,電池片擴產方面,公司后續將先穩一穩,一方面看看硅料的發展情況,因硅料的價格波動對產業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我們會著重評判未來產能擴張應布局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公司在江蘇的組件生產基地總規劃有5GW,現在還留有2—3GW的擴產空間。市場拓展順利的情況下,后續組件產品的占比會逐步提升。4、公司光伏產業第二、三季度的盈利情況?答:今年二、三季度原材料大幅上漲,光伏產業鏈就材料端和組件端的企業有所盈利。由于公司光伏產業以出口為主,選擇了境外差異化市場,如車棚、大棚、戶用光伏電站等特定場所進行拓展,該部分盈利能力與國內需參加招股標的大型電站的組件采購價相對會高一些,從今年1-9月份的經營情況分析,公司光伏產業的利潤率在5%左右,高于行業平均水平。5、公司今年組件出貨量有多少?答:公司組件今年產能是1.5GW,到年底將擁有3.5GW的內部產能。由于有外協部分訂單,預計今年組件出貨量會超5GW。6、公司光伏外協訂單是否利潤會低些?答:外協訂單屬于輕資產管理,公司會輸出管理,以保證外協產品的性能、品質及成本,不同的產品盈利能力也有所不同。7、鋰電池今年和明年盈利情況?是否受原材料上漲影響?答:從目前經營情況看,鋰電池全年約可實現銷售收入8-9億元,全年稅前利潤總額約1億。明年的財務預算還未出,今年投產的1.48億支高性能鋰電池項目原投資公告顯示,該項目若達產后能新增年銷售收入約8.03億元,利潤總額約1.11億元。因此,若市場拓展順利的話,該產業明年收入仍會保持高速增長。今年原材料上漲,公司有進行一定的價格傳導,產品單價會上浮,因此新項目實際收入也會超投資公告時預測的收入。8、公司光伏客戶情況?如何建銷售渠道?答:公司光伏產品以出口為主,公司磁性材料產品本身有許多海外客戶,公司通過在海外設立子公司,建立了銷售光伏產品的平臺,同時會聘請當地專業銷售團隊、技術人員進行周邊國家市場開拓和售后服務。例如在歐洲設立了德國、荷蘭子公司,負責歐洲德國、法國、荷蘭、盧森堡等地的市場拓展;在日本我們也設立了子公司,有團隊專門負責光伏產業的市場拓展。9、相對光伏產能,公司鋰電池產能較小,后續是否有擴產計劃?答:公司目前做的是18650三元圓柱型電池,以523、622、811為主,未來8系材料比例會逐步提高。現在電動工具、電動二輪車、便攜式儲能市場已有成效,后續公司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擇機布局新的產能,并先行評判環評和能評的可行性,具體投資項目屆時大家可以關注公司的公告。10、磁性材料產業的增長空間?答:磁性材料行業有別于新能源行業,磁性材料行業市場總量是幾百億級,而新能源行業市場是萬億級的。現在磁性材料行業年均增長率5—10%的樣子,隨著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頭部客戶訂單向抗風險能力強,信譽良好、品質可靠的頭部供應商聚集,同時,新應用領域、新產品的出現使得磁性材料需求量增加,因此公司磁材產業有增長,但增幅不會很大,但近幾年來公司的收入增長率遠高于行業平均增長水平。預計未來幾年,公司磁性材料產業仍將穩定增長,但在該模塊,不同的產品增長比例會不一樣,如永磁行業平均增長幅度相對會小些,軟磁和塑磁的行業平均增長幅度會高一些。11、軟磁產能后續是否有擴的計劃?答:軟磁的擴產基本以千噸級為單位,產能不需要擴很多是因為下游市場對軟磁產品的要求越來越小型化、高頻化、片式化,磁材用量變化不大但對磁性能要求高,因此公司軟磁產品雖然需求量在增加,收入也增加,但產能變化不大。12、公司金屬磁粉芯與鉑科有什么不同?答:差別不大,主要是面對的客戶群體不同。公司國內客戶開發較少,主要是北美大客戶、日立、SolarEdge、Enphase以及部分國內外光伏逆變器的生產商等,后續公司會加大國內開發力度。13、電感器件的收入情況?答:2020年電感器件收入約5000萬,預計今年能翻番,明年也將保持高速增長。公司電感產品選擇了最難但最有利于公司持續發展的方式拓展市場,我們從頭部企業開始拓展客戶,由于頭部客戶的開發、認證周期長,但一旦開發成功,后續起量便會比較大。公司現已進入汽車品類、電腦服務器等領域,今年有著重開發消費電子、安防等領域的客戶,每一個客戶的認證通過,均會給公司帶來新的增量。14、公司業務較多,如何能把每塊業務都管理好?未來戰略重心在哪?答:公司有著堅韌不拔、力爭第一的精神,做一個產業、一個產品就要把它做到第一的信念。首先將磁性材料做到了行業龍頭,而光伏產業從2010年便開始介入,前十年均處于穩步發展階段,期間經歷多次行業洗牌,先后仍給公司帶來了十幾億的盈利,鋰電產業則從2015、2016年開始布局,也是經歷一番波折,戰略性從大動力轉向小動力的效果明顯,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多元化發展、專業化經營”是公司控股股東的發展戰略,公司也是秉承專業化經營的策略,公司各業務板塊是事業部制管理,各事業部均有專業的管理團隊進行相應產業的專業化經營管理,從戰略層面來看,每塊業務都有各自經營目標、技術研發、項目投資、市場拓展的規劃。由于各產業屬性不同,光伏和鋰電產業近兩年的增速會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