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公司在柔性直流工程中提供了哪些設備,柔直工程中公司的設備競爭格局怎樣?A1:柔性直流輸電換流站,包含常規設備和專有設備兩類,主要專有設備包括閥組
控保系統
直流斷路器(多端網絡中應用);常規設備均可參與,新增套管業務;專有設備目前已布局直流斷路器(極線斷路器),閥組和控保系統暫未布局;具體價值量與柔直工程電壓等級相關。Q2:上海整流器廠產品與柔直業務是否有協同?A2:上海整流器廠的產品主要用于軌道交通的整流器產品,是軌交供電系統的主設備之一。目前市場格局比較穩定,經營情況良好,但與高壓柔直沒有關聯。2/6Q3:GIS業務公司在國內的份額和未來趨勢?A3:目前公司的GIS業務的發展良好
基本符合預期。國內市場發展穩健,110kV和220kV的設備繼續保持較好的市場地位,330kV以上到500kV的設備取得了一些進步,增長速度較快。產能項目逐步落地,帶來新的發展潛力。海外市場高速發展,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們海外戰略舉措是“堅持完美的交付是最好的營銷”,前期工程陸續投運帶來了一些積極影響,今年我們GIS產品在海外發展速度較快。Q4:AIS和GIS海外出口業務主要是AIS,而且集中在中亞地區,不知道AIS出口和發達國家市場拓展如何?A4:我們的AIS和GIS海外出口均是布局全球,不僅僅包含中亞地區,目前整體呈現了比較良好的增長態勢。發達地區如歐洲
美洲,去年受疫情影響,歐洲市場訂單比較少,今年得到了比較快速的恢復,有所增長;美國市場我們部分品類的產品取得一定突破;隨著未來產品的認證
資質準入等布局落地,后續在歐美等主要發達市場,后續會進一步加大拓展力度。Q5:二次設備是否因國網所屬設備公司改制,開始出現業務增長?A5:國網所屬設備公司改制,對我們當前業務沒發生實質性影響。Q6:關于SVG的問題,SVG業務配套新能源發電情況,及今明兩年需求增速?公司SVG銷售和訂單情況如何?A6:目前我們判斷整體的SVG業務會隨著新能源的快速發展而進入中長期的增長,增長速度取決于新能源的發展速度。最近幾年分布式的發展速度比以前顯著增強,跟集中式可以說是雙輪驅動。分布式小型場站需要更多是小容量SVG,競爭可能更加激烈一些。還有一些高端市場目前格局比較穩定,如海上風電
軌道交通
電網以及海外等市場。另外,運維和服務的需求在進一步的增長,從最早期SVG到現在已經進入了十年的周期,有了改造和維護的需求,這些需求會快速上升。Q7:公司產品業務的拆分和訂單情況。2021年海外訂單情況。A7:公司產品分如下幾大類,一類是開關類及相關產品,主要是我們的思源高壓
3/6如高高壓和中壓公司,開關類也是公司目前業務量最大的一個板塊。第二類是線圈類及相關產品,主要是思源東芝,光電公司中的電抗器等業務和思源赫茲。第三類是無功補償類及相關產品,除電力電子
整流器外,還包括電力電容器公司。第四類是智能設備類及相關產品,主要是思弘瑞公司的產品,也包括光電公司里面的一部分業務。還有EPC總包業務。今年一至三季度的訂單情況,各個板塊基本上符合預期。海外訂單增速是比較顯著的,今年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非常多,確實也經歷了非常大的挑戰,海外發展總體高于我們的預期。Q8:公司原材料成本占比及后續變化?A8:從三季報來看,公司主要產品的毛利率基本上在30%左右,今年一至三季度毛利率和去年同期基本上持平,今年和去年相比主要變化是將銷售產品發生的運費計入履約成本,去年同期計入銷售費用。如去掉這個因素毛利率和去年差不多。我們原材料種類很多,從集團整體來看,有銅
鋁
結構件
電子元器件
芯片
絕緣件等等,所以原材料占比非常分散,也沒有哪個特別大。原材料會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但是我們通過各種方式,包括過各項技術改進
采購降本等等,把成本上漲的影響彌補回來。我們今年一至三季度的毛利率基本上是持平的。從目前在手訂單來看,總體毛利率情況還是比較穩定,至于后續的變化,如大宗商品價格是否會繼續上漲等等,目前還無法判斷。Q9:公司年初訂單不含稅與當年收入關系,不同產品訂單的交付周期一般是多少?A9:我們訂單和收入的關系每年都有變化。從訂單轉換周期來看,新能源行業的轉換周期相對更快一些,特別是新能源發電。也有一些項目的轉換周期比較慢,比如說我們的海外的EPC項目,收入確認周期會比較長,有的項目可能要跨兩年。不同項目
不同客戶會有比較大的差別。Q10:關于儲能的問題,怎么看中國的儲能市場需求。超級電容在儲能領域的應用,市場規模有多大,與鋰電池的競爭合作如何?公司聚焦功率型電池,在儲能領域,電池以外的環節現有哪些布局?A10:關于需求,我們認為新型電力系統中高比例的新能源接入,包括集中式和分布式,儲能的需求是確定的
真實的,肯定會建設,但未來的格局和模式還存在4/6不確定性,有賴于國家對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發展情況。超級電容是技術上的解決方案之一,它有自己的應用場景,尤其是未來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電力系統,使得電力系統的整體慣性缺失,抑制系統故障的能力偏弱,所以在一些快速一次調頻
系統慣性補償方面都會有很多的發展需求和機會。Q11:華為的管理體系導入到了哪一步,激勵機制是怎樣的?會去了解匯川的機制嗎?近三年公司的人效
研效
銷售人效情況。A11:我們從2014年開始導入IPD的管理體系,也建立了中長期的激勵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司近五年來業績穩步發展但人員基本沒有增加。我們建設有國內和海外兩大銷售平臺,目前正在進行服務平臺的整合,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研發平臺化水平也在持續提高,平臺性
前瞻性的研發投入占比持續提升。Q12:公司以往通過不斷的收購,發展能力進入市場。現在似乎收購步伐放緩,怎么思考擴張問題的?A12:首先,收并購是我們業務拓展的手段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公司有非常明確的
滾動更新的戰略規劃,一切的戰略舉措都是為了戰略目標服務。其次,我們在符合戰略方向的前提下,通過參股的形式進行一些圍繞主業的產業投資,如參股芯云科技
天鉑云科
陸芯電子
烯晶碳能等。我們還會通過直接控股方式進行業務拓展,如收購常州東芝,這種較參股方式投入更大,需要有一個消化的過程,今年我們思源東芝新廠房可能會落地,后續是產能爬坡的過程。除此之外,有些產品線的拓展是通過投資成立子公司
投資新項目的方式進行的,如設立中壓開關子公司,投資干式套管項目等等,產業擴張不僅僅只有收并購一個渠道;并購需要有好的標的,也要看時機。Q13:公司競爭力到底來自哪里,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優勢。A13:1
發展戰略明確公司自創立以來,一直聚焦于輸配電行業,一直致力于實現“向全球客戶提供一流的電氣設備與服務,幫助客戶安全
可靠
高效地使用和維護電力”的企業愿景。經過多年的市場拓展和品牌經營,已成為輸配電行業內的知名品牌之一。公5/6司始終堅持“大投入
大產出”的發展理念
超前的戰略規劃和拼搏的創業精神,注重在人力資本
市場管理
產品研發
質量管理
精益供應鏈建設等方面的持續積累投入,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公司已經從成立時的單一產品,發展成為提供電力系統中一次設備(傳統機械類電力設備)
二次設備(控制類電力設備)
電力電子設備
EPC總包等多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2
技術營銷優勢公司堅持“成就客戶”的理念,以客戶為中心,持續提供增值服務,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在成就客戶的同時,取得企業的發展和員工的進步。公司十分注重與核心客戶的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提倡“與客戶共同成長”的理念,積極參與并配合核心客戶進行項目研發或產品設計,努力成為其供應鏈中重要一環,從而提升客戶忠誠度。此外,公司還致力于持續開發長期的核心客戶,實現客戶資源的適度多樣化。公司分別針對國內和海外市場,建立了跨產品的銷售及客戶服務平臺,可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全面滿足客戶需求,增強客戶粘性,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3
技術領先優勢公司在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一貫注重產品技術和技術人力資本的持續積累投入,取得了多項國內外先進或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使公司產品與國內同類產品相比具有技術領先
成本低
品質高等特點,在國內居于領先水平。公司基于產品公司構建產品技術
基于中研院構建專業技術,技術能力得到持續積累與提升,平臺化規模化效益逐步體現。在持續提升現有產品競爭力的同時,公司也在加大前瞻性技術投入,如柔性直流輸電
光電技術
新能源
儲能
物聯網
汽車電子等,為未來新業務的拓展奠定基礎。公司持續推進和完善思源集成產品開發體系建設,為快速推出技術領先
高質量
低成本的產品提供了流程和組織保障。4
管理及成本優勢公司持續優化“從線索到現金”
“集成產品開發”
“集成供應鏈”等關鍵流程,積極打造公司管理及成本優勢。公司積極使用全面質量管理工具
精益改善
QCC
員工提案改善
項目管理等全面提升工具,重塑運營的各環節,逐步實現全過程的標準化
流程化
精益化
自動化
信息化。得益于公司與時俱進的管理改善提升,公司在質量
效率
成本和安全環保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并取得了較好的客戶滿意度評價。6/6Q14:公司未來幾年新業務拓展的方向?研發及資源投入方向?A14:公司每年都保持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今年的投入也很大。三季報中披露的前三季度研發費用也有較大幅度增加,如電力電子
繼電保護
研發平臺建設等方面,今年增加了很多研發人員,我們還在南京準備成立研發中心。我們對于未來的發展,有很完整的戰略規劃,從市場分析到最后的項目的落地這樣一個整個的完整過程。Q15:傳統開關比較多,配網智能化開關這塊有沒有布局?A15:一二次融合項目,我們的開關公司
自動化公司都參與了國網的科研項目和試點工程。Q16:未來國網會在配網側大規模采購SVG改善電能質量嗎?配網側的分布式電源要強配SVG嗎?用戶側SVG和儲能布局情況?A16:我們認為核心網架并不是特別需要快速動態的無功補償,更多是變化發生在用戶側,采用就地化補償原則;目前低壓SVG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對于配網側的分布式電源是否強配,取決于分布式電源的容量與接入電網的方式。Q17:二次設備在是否因國網所屬設備公司改制業務增長開始出現?二次設備在國網220kV以上準入情況更新?未來在并網側相關二次設備的布局?A17:國網所屬設備公司改制,對我們當前業務沒發生實質性影響。二次設備在國網220kV以上準入情況暫無更新。思弘瑞公司也在積極開拓新能源
綜自
工礦企業等市場,在快速增長。本次交流內容主要是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等情況進行交流溝通,無未公開重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