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劉含樹先生介紹了公司基本情況。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中國光谷”腹地,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集團,2015年評定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成立以來,公司堅持“以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為主業,投資發展傳感器產業。經過多年的技術、產品積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為重要支撐的智能制造裝備業務、以信息通信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傳感器業務格局,聚焦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汽車新四化、工業數智化等賽道,開展多層次開放式創新,參與構建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
今年前三季度,華工科技克服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國內疫情頻發以及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穩定的發展勢頭,實現營業收入88.51億元,同比增長20.1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22億元,同比下降9.91%,扣非凈利潤6.74億元,同比增長5.78%。
華工科技以“感知、聯接、智能制造”三大核心業務為抓手,聚焦“新能源、數智賦能”兩大領域,感知業務方面:三季度華工高理新能源汽車PTC加熱系統銷售業務同比增長290%,國內市場占有率超60%,并已自主研發汽車空調管道壓力傳感器、商用空調管道壓力傳感器、發動機機油壓力傳感器等多款產品,打破了以外資企業為主導的行業市場,為中國汽車和家電行業客戶打開了國產化的又一切口。目前,空調管道壓力傳感器已經實現大批量生產,生產一次合格率達到98%以上,達到行業內領先水平。華工圖像緊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正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內飾百億賽道,重點研發INS嵌片注塑膜片,可應用于汽車儀表盤、方向盤、中控臺等內部件系列表面裝飾。目前INS膜研發團隊正深度研判INS嵌片注塑膜片上下游產業鏈,評估分析關鍵技術點,搭建完成產品結構,制定確認工藝路線,聚能打造專精特新拳頭產品。
聯接業務方面:華工正源推出最高鏈路預算的XGSPONOLTE2和XGSCOMBO
PONOLTE2光模塊,該系列產品可實現高帶寬利用率,預計年內可實現批量交付。2022年三季度,華工正源已實現800G全系列數通光模塊發布。該產品主要應用于超大規模云數據中心領域,根據行業知名調研機構LC預測,800G光模塊2024年將超過400G光模塊的銷售額,市場容量達70億美元。圍繞算力建設,華工正源在現有數據中心100G/400G/800G全系列光模塊產品矩陣下,正持續發力,不斷拓寬產品線寬度。接入側新產品系列的推出,將助力“數字中國”建設,賦能高質量發展。
智能制造業務方面:華工激光智能裝備事業群成功中標國內新能源汽車主機廠某龍頭企業安全氣囊激光弱化智能裝備項目,合同額近5000萬。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飛速增長,服務于汽車制造關鍵領域的高端裝備也迎來了加速期,目前,華工激光是唯一掌握其關鍵核心技術的國內企業。智能裝備事業群圍繞新能源、新基建、新材料等新興戰略產業開發了第三代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智能機、新能源電池模組及電池盒焊接自動化產線等高端裝備,并圍繞套料軟件、離線編程等工業軟件及數控系統不斷提升“軟實力”,設備國產化率大幅提升。華工激光精密系統事業群今年推出的新產品半導體襯底缺陷檢測設備,該產品采用獨立開發的光學明暗場地檢測系統,能夠為復雜的半導體晶圓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檢測,打破了美國、日本等進口品牌的市場壟斷,實現國產替代。采用獨立開發的光學明暗場地檢測系統,能夠為復雜的半導體晶圓實現高精度、高效率的檢測,打破了美國、日本等進口品牌的市場壟斷,實現國產替代。此外,華工激光已成立3家海外分公司,參加了20余場重量級國際展會,積極推動市場銷售及售后服務本地化,加速業務拓展,前三季度,華工激光海外銷售額同比增長58%。
二、問答環節
提問:1、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增速有所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答復:公司從去年5月完成改制后,在產業布局、研發投入等經營的各個環節進行了有效推進,整體煥發出較大的活力和動力。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88.51億元,同比增長20%;凈利潤7.22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9.91%,扣非凈利潤6.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78%。凈利潤略有下降主要因為去年同期確認的投資收益較高為3.14億元,今年僅為1.48億元,其中去年權益法核算的投
資收益為1.89億元,今年僅為1.39億元。公司前三季度經營業績保持穩定增長,呈現可持續發展態勢。
提問:2、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水平有一定提升,明年還有持續提升空間嗎?答復:公司今年把毛利率提升作為重要的經營考核指標,前三季度綜合毛利率水平較去年有將近一個點的提升。未來進一步提升空間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智能制造業務方面,高功率產品毛利水平顯著提升,通過推進產品向高端,增強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如第三代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智能機等高端裝備的開發,不僅帶來業績增長,也有效助推毛利水平提升;二、聯接業務方面,隨著高端產品的導入,高端光模塊以及數通產品的份額不斷增加,以及產品國產化率提升,對毛利率提升都會有一定的貢獻;三、感知業務方面,隨著PTC業務規模不斷增長,規模效應凸顯,毛利水平將會逐步提升。
提問:3、公司今年汽車電子相關業務發展很快,全年能達到多少收入規模?答復:公司感知業務中的汽車電子業務是今年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目前公司的汽車空調PTC加熱器產品已進入蔚來、理想、上汽、東風等大部分國內主流車企。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快充需求,新開發出適用于高電壓的PTC芯片,保證我們的PTC產品高壓環境下也可以應用。今年還開發了車用壓力傳感器,可應用在汽車的空調管路、發動機、變速箱、剎車等方面。此外還有充電槍感溫的NTC,國家電網的測溫類NTC產品等。華工高理公司產品結構從去年年報來看,家電占約7成,汽車電子占約3成,今年預計可以達到各一半。去年華工高理公司銷售規模15億,今年三季度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營收水平,增幅比較明顯,并且目前在手訂單充裕,預計今年全年能夠保持30%以上的增長。
提問:4、公司和長飛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會在哪些方向進行合作?答復: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6月視察中國光谷時指出,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要加強技術研發攻關,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業鏈,為推動我國光電子信息產業加快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牢記總書記囑托,華工科技與長飛公司強強聯合,雙方將在產品技術創新、產業鏈互補、高端市場布局、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深入協同,構建更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提問:5、數通業務海外市場需求擴大,是否對正源業務有正面影響?
答復:今年正源高端光模塊以及數通產品的份額增加,100G-400G產品批量發貨、800G新品推出,數據中心光模塊在互聯網企業銷量增加,對正源毛利率提升起到了拉動作用;第二,單通道產品國產化率提升,也對毛利率提升有一定貢獻;第三,公司加大研發投入,400G、800G硅光產品在海外市場逐步開拓市場,一旦形成規模效應,我們就會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并搶占市場第一波的風口。
提問:6、激光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公司布局智能制造的進展情況?
答復:當前宏觀經濟壓力加大,激光行業競爭激烈,與同行相比,公司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在不同的賽道上進行布局。公司尋求藍海市場,依托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帶動激光機器設備銷售,沿著“裝備智能化、產線自動化、工廠數智化”的發展戰略,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行業滲透,目前已在橋梁船舶、工程機械、重型機械、建材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形成標桿案例,充分發揮了公司在激光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全產業鏈布局優勢。
提問:7、公司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未來在研發戰略上有何布局?
答復:改制后公司設立了中央研究院,制定了“逐步實現集聚整合創新要素、組織開展科技創新、支撐行業持續發展、引領行業技術進步”的發展目標。成立以來,華工科技中央研究研究開展了多項工作:對內,開展專精特新產品規劃、IPD管理變革、知識產權統籌管理、研發人員能力評估等工作,推動公司研發能力建設、核心競爭力提升;對外,開展組建“智庫”工作,與各級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咨詢公司、各領域專家密切聯系,定期舉辦講座、座談交流活動,解析國家政策、分析行業發展、開展專項培訓,分析行業、技術發展,共同解決技術問題。今年6月份習總書記到公司視察,強調了把科技的命脈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公司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不斷增加研發投入,通過中央研究院對“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各核心業務發展方向及前沿新技術的前瞻性研究,核心人才的引進
和隊伍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都進行了有效布局和安排,對公司未來核心競爭力打造及可持續發展形成強力支撐。
提問:8、公司的智能制造業務有何新進展?
答復:華工科技相繼攜手中聯重科、甘肅博睿規劃、實施了工程機械、橋梁行業首個智能備料中心、首個鋼結構橋梁全流程智能工廠,為推動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提供了優質的示范樣本。日前,兩家企業的智能制造項目接連斬獲國家級榮譽,中聯重科“大型柔性智能備料車間”入選2022中國智能制造十大科技進展;甘肅博睿申報的“基于5G的鋼結構橋梁全流程智能制造工廠”入選首屆全國交通企業智慧建設創新實踐優秀案例。近兩年來,公司已經在六大行業建立了標桿客戶,包括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橋梁、建筑等行業,未來,華工科技將立足高端裝備制造,深化工業軟件自主核心技術研究,攜手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推動智能制造在更廣泛的領域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