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工科技2022-03-31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華工科技2022-03-31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
    微信
    微信
    QQ
    QQ
    QQ空間
    QQ空間
    微博
    微博
    股吧
    股吧
    日期 股票名 調研地點 調研形式
    2022-03-31 華工科技 公司二樓會議室 特定對象調研
    參與機構
    太平洋保險,平安資產,新華資產,上投摩根,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華商基金,華寶基金,興全基金,鵬華基金,長城基金,太平資產,南方基金,廣發基金,嘉實基金,華安基金,長信基金,中歐基金,招商基金,海通研究所,平安基金,建信基金,博時基金,東方基金
    調研詳情
    一、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劉含樹先生介紹了公司基本情況。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于“中國光谷”腹地,200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集團,2015年評定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成立以來,公司堅持“以激光技術及其應用”為主業,投資發展傳感器產業。經過多年的技術、產品積淀,形成了以激光加工技術為重要支撐的智能制造裝備業務、以信息通信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光聯接、無線聯接業務,以敏感電子技術為重要支撐的傳感器業務格局,聚焦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汽車新四化、工業數智化等賽道,開展多層次開放式創新,參與構建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2021年,公司完成校企改制,組建了新一屆董事會、經營班子,公司正式進入系統成長、拓展戰略空間的新階段。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在困難中思變,在挑戰中奮起,華工科技全體員工以超級奮斗的精神,梳理產業發展格局,錨定新發展賽道,打破業務邊界,借勢改制動能釋放,秉持新思維、砥礪新作為,繼續圍繞“積極發展、有效管控,全面提升經營質量”的經營主線,貫徹“好產品、好市場、好管控、好團隊”高質量發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化解各類風險,取得了難能可貴的經營業績。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01.6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6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6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8.2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后凈利潤5.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3.12%。校企改革是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華工科技將自身發展與地方國資改革、產業布局相結合,將核心骨干激勵機制與公司長期利益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基金模式引入武漢市國資背景的戰略投資方——武漢國恒科技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國恒基金”),成立核心骨干合伙平臺——武漢潤君達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參與國恒基金管理運作。本次改制搭建起了經營管理層、核心骨干與股東利益一致的股權架構,推動核心骨干向“事業合伙人”、“命運共同體”轉變。隨著公司改制的順利完成,公司各核心業務通過三年戰略產品規劃的梳理,發展方向日益明晰,核心業務重新定義為聯接業務、感知業務、智能制造業務,賦予業務主體通過“橫向拓展、縱向延伸”,打開業務成長空間。在聯接業務方面,公司從芯片到器件、模塊、子系統的垂直整合優勢進一步凸顯。推出自主研制的400G硅光芯片,800G硅光芯片樣品也將推出;在國內首推數字小站并形成規模化銷售,有效解決了網絡覆蓋的“最后一公里”難題;數據中心光模塊已進入6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在感知業務方面,公司把握“碳中和”、“智能控制”的產品發展趨勢,PTC汽車熱管理系統進入國內外主流車企、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制造業務方面,公司已在工程機械、橋梁制造、日用消費品等多個行業形成標桿案例,并加速向更多行業客戶滲透。為進一步形成競爭壁壘,公司也在聯合更多企業,共建智能制造生態圈,已與多家相關行業頭部客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研發體系建設方面,結合公司業務發展需求,為提升新產品輸出能力,優化產品結構,公司推行了IPD管理模式,提升了新產品開發效率。公司堅持“引進和培養并舉”,面向系統創新、產品開發和單元技術三大方向,制定專項人才引進培養儲備方案,為打造“國產替代、行業領先”的“專精特新”產品提供了人才保障。以上是對我們去年整體業績與業務情況的一個總結和復盤,我們也知道去年在整體毛利率提升方面、產品力的打造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因此,對于2022年的規劃,我們做了5個方面的布局:(一)面向“三新兩化”豐富產品鏈、延伸產業鏈,打造新能源、智能制造兩大增長極。(二)積極應對國際形勢變化,開發戰略新產品,以“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專精特新”為研發重點,推進研發體系變革。(三)堅持重利潤大于重規模,實施精準考核,把提升毛利水平作為關鍵考核指標,進一步提升公司經營質量。(四)聚焦高端人才,完善引進、培養鏈條,推進實施“核心員工創新能力建設3年行動”,進而提升公司創新能力。(五)堅持“強管控”治理理念,加強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持續提升合規治理水平。在上述這5個方面,公司也給各核心業務板塊的團隊下達了目標任務,圍繞打造公司核心競爭力、提升新產品輸出能力、提升創新能力、提供更多的“行業領先”,“國產替代”和“專精特新”的產品,公司將以持續穩定增長的經營業績回報股東和廣大投資者。二、問答環節提問:1、改制對公司發展產生的積極意義?2021年華工科技完成校企改制,組建了新一屆董事會、經營班子,公司正式進入系統成長、拓展戰略空間的新階段。改制將核心骨干激勵機制與公司長期發展深度綁定,創造性地運用基金模式,成立核心骨干合伙平臺,解決了制約公司發展的“痛點”及“難點”問題。本次改制搭建起了經營管理層、核心骨干與股東利益一致的股權架構,推動核心骨干向“事業合伙人”、“命運共同體”轉變,真正實現了管理團隊和股東的同頻共振。公司借勢改制動能釋放,梳理了戰略產品,發展方向日益明晰,核心業務重新定義為聯接業務、感知業務、智能制造業務,賦予業務主體通過“橫向拓展、縱向延伸”,打開了業務成長空間。提問:2、2021年度毛利率下降原因是什么,有何提升計劃?答復:2021年公司整體毛利率降低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產品結構影響,2021年度光聯接業務增長較快,其營業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53%,光通信偏低的毛利率水平拉低了公司整體的毛利率,該業務板塊因受上游芯片材料的漲價因素影響,去年毛利水平下滑。二是受大宗商品及金屬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原材料采購成本上升,其他業務板塊毛利有所下滑。提升毛利率主要包括以下途徑:錨定新能源及智能制造兩大增長極,通過持續創新能力建設,推進產品向高端,打造行業領先,專精特新的產品,增強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光聯接業務方面,增強數通及高端光模塊產品的研發及市場推出。通過精益生產管理,提質增效,實施精準考核,堅持重利潤大于重規模,把毛利提升作為各經營團隊的考核關鍵指標。提問:3、激光業務今年發展情況如何?答復:激光業務今年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發展:一是激光智能裝備業務沿著“裝備智能化、產線自動化、工廠數智化”的發展戰略,加速推進智能制造解決方案行業滲透,2021年公司已在在橋梁船舶、工程機械、重型機械、建材等六大行業形成標桿案例。2022年將向更多行業客戶滲透,聯合更多企業,共建智能制造生態圈,形成市場增量。二是激光新能源業務布局加快,華工科技啟動荊門新能源智能裝備產業園建設,充分發揮華工科技在新能源領域的產業鏈布局和技術優勢,緊貼行業頭部客戶,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廣闊市場空間,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提問:4、光通信業務今年的表現如何?答復:今年光聯接業務銷售規模顯著提升,數字小站銷售規模進一步擴大,光模塊產品結構也將會持續優化,毛利水平可得到逐步的提升。毛利率增長主要途徑包括:第一高端光模塊以及數通產品的份額增加,400G批量發貨、800G新品推出,數據中心光模塊在互聯網企業銷量增加;第二加快物料的國產化替代;第三增強公司在供應鏈上的議價能力。提問:5、新能源汽車空調制熱的方式主要可分為熱泵和PTC兩種,優劣如何,公司今年的PTC業務情況如何?答復:熱泵和PTC各有優劣,采用熱泵制熱的劣勢:第一就是成本,當前一套熱泵系統,所需要的壓縮機、熱泵、閥、管路等,比普通PTC的成本高出數倍。第二,熱泵在極寒天氣下的運行效率相對PTC是較差的,另外,當車外溫度較低同時空氣中含有較多水分,則空氣中的水分會在車外表面結霜,導致熱泵空調無法繼續工作,所以一般熱泵系統在-10°C以下便無法正常工作。相對而言,PTC制熱的特點就是成本低、結構簡單、出熱快、受外界環境影響小,因此從入門車到高端車都普遍在使用,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PTC制熱還有非常大的市場空間。公司PTC汽車熱管理系統已進入國內外主流車企、造車新勢力,預計今年將保持大幅增長。提問:6、今年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原因是什么?答復:一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75.88%-102.27%,扣非后凈利潤預計比上年同期增長:83.95%-114.27%,主要增長來源于:光聯接業務400G產品批量供貨,數通產品大幅增長;感知業務新能源汽車PTC熱管理系統產品銷量大幅增長;智能裝備業務訂單增長。

    免責聲明:數據相關欄目所收集數據,均來自第三方個人或企業公開數據以及國家統計網站公開發布數據,數據由計算機技術自動收集更新再由作者校驗,作者將盡力校驗,但不能保證數據的完全準確。 閱讀本欄目的用戶必須明白,圖表所示結果或標示僅供學習參考使用,均不構成交易依據。任何據此進行交易等行為,而引致的任何損害后果,本站概不負責。

    我的收藏
    關注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獲取更多數據
    關閉 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吹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