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紹公司2021年業績概況2021年公司實現營收30.06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13億元;公司總資產70.89億元,凈資產45.5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1元/股。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如下:文化業務:1、緊抓疫情階段性穩定機會,及時推進在演項目復演和新項目的首演。其中,《印象大紅袍》“五一”期間單日晚上加演至5場,創實景演藝單晚演出場次最高紀錄;《又見敦煌》國慶期間單日最高演出場次突破至9場。《最憶韶山沖》歷經五年打磨,《印象·太極》經過三年雕琢,兩項目均于2021年12月實現首演。2、全力拓展新項目,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文化產品體系。公司發揮多年累積的品牌優勢,繼續深耕“文化+旅游”領域。報告期內共接洽項目近50個,深度接洽項目約20個,并進行了大量前期調研工作。在當前文旅演藝市場寒冬下,公司在福州的福建船政學堂原址主導開發《最憶山海情》(暫定名)演藝項目,由2022年冬奧會核心主創黃輝擔當總導演。3、內建平臺,外拓資源,持續提升核心業務能力。一是進一步優化文化人才隊伍,組建專業的文旅策劃團隊,同時充分依托三湘藝術家委員會的智囊作用,提升自身的項目策劃和編創制作水平;二是立足“數字互娛”創新領域,成立海南觀印象文旅有限公司、新疆觀印象文旅有限公司及新疆元起印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為今后在相關細分領域里進行項目拓展和運營搭建平臺;三是通過與行業領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積蓄新動能。房地產業務:公司房地產業務發展穩健有序,在項目建設、銷售和存量資產去化、物業出租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房地產業務實現總銷售收入28.16億元,為公司業務拓展提供了穩定的現金流。主要情況如下:1、穩步推進在建項目開發。三湘森林海尚城項目取得了15號地3號樓、16號地全部8幢樓的預售許可證。該項目作為2021年燕郊最熱銷的樓盤之一,成交金額及成交面積均進入廊坊市區及三河板塊2021年銷量TOP10(數據來源:克而瑞研究)。公司與湖南廣播電視臺、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發展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上海芒果廣場已完成竣工驗收,進入項目全球招商階段。上海芒果廣場位于徐匯濱江西岸傳媒港一線江景地塊,項目至今已獲評上海市建設工程白玉蘭獎、LEED金獎、綠色建筑二星等多類獎項。2、存量資產去化達到預期。通過部分存量資產去化,公司資金進一步回籠,公司資產進一步盤活。3、通過整合存量資源、引入優質租戶、提升服務質量等措施,存量物業空置率進一步降低。二、互動提問環節Q1:新的項目在內容和表現形式方面與之前的項目有哪些差異?A:新項目位于福州市馬尾區的中國船政文化城。船政文化城有著豐富而深厚的歷史底蘊,是中國近代海軍和洋務運動的發祥地,也是整個中國近代工業、軍事和科技教育的搖籃。船政文化不但推動了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而且為中國社會的全面現代化儲備了人才,為中國社會在思想文化界、科技教育界、政界甚至商界的全面現代轉型作了鋪墊,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該項目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在此項目中,公司旨在打造一臺與以往所有項目都不同的創新作品,以科技賦能,充分融合、應用多媒體數字藝術、虛擬及增強現實等高科技手段。公司以前很多山水實景演藝項目演出人員較多,而在新項目中,演員數量會大幅減少。Q2:在當前地產行業政策有所改善的情況下,公司對于地產業務的未來發展有何看法和打算?A:地產業務方面。公司一直堅定貫徹國家“房住不炒”的主基調,堅持走綠色科技地產和改善性住房建設發展之路,致力于成為綠色科技地產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面對近年來一路高歌猛進的房地產市場,我們始終保留了一份冷靜和理性戰略發展定力,沒有盲目去追求擴大規模,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現有儲備用地的開發和產品的精雕細琢上,真正去為廣大客戶提供能夠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綠色、科技、健康的“舒適家”,為此公司取得了“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上海市首個綠色運營三星項目(張江海尚福邸)”等一系列重大榮譽。這也使得公司不但成功避開了去年房地產行業快速“去杠桿”危機,還通過存量資產去化,資金進一步回籠,使得資產得到有效盤活。目前公司資金充沛,經營穩健,為公司未來的業務拓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目前,在國家穩增長、保就業的宏觀背景下,地產仍然是重要抓手和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特別是經過多年調控后房價均衡穩定目標得以初步實現,一旦限購、限價、限貸等政策有所緩解,一些受限的剛性購房需求、改善性需求將為房地產市場消費打開政策性緩解空間,對房地產市場的均衡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大城市落戶政策放松、限購限貸限價政策放松、城鎮化進程等都將為市場帶來剛需和改善型需求,熱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仍然還有旺盛空間,新的一輪樓市周期有望到來。對于地產業務,公司將加快項目開發,優化經營效率,探索地產發展的專精特新之路。一是繼續有序、穩妥推進現有燕郊存量土地資源和項目開發;二是以存量去化為重點,完善分銷渠道和銷售支持體系,加快資金回籠,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三是以搞活機制為目標,鼓勵建筑、物業、裝飾等地產板塊企業走向市場;四是以土地(項目)儲備增加為突破,加強新項目拓展工作;五是積極開展房地產開發和運營的模式創新,探索輕資產運營、多元化拓展,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的發展道路,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房地產開發領域中的品牌和地位。同時,公司將結合國家政策形勢,圍繞發展戰略,找準投資方向,助力主業發展。結合地產業務形勢,積極探索康養及其服務產業,參與城市更新項目。Q3:公司在高科技數字化的文旅創新過程中,有哪些技術和產品的投入?A:公司將把握產業和技術前沿,積極開展外延布局,將發展的觸角延伸到創新化、數字化、多元化的文旅產品。創新打造交互式體驗的新模式,滿足Z世代年輕群體對沉浸式體驗、場景消費的快速增長的需求,在年輕人群中樹立三湘文化產品、品牌的長期影響力。同時,繼續加強文化產業創新型、技術型人才隊伍建設,對接文旅演藝、科技創新、IP創智等相關行業頭部企業,匯聚建筑、導演、編劇、燈光、音樂、舞美、多媒體等領域頭部人才與合作伙伴,強化編創核心能力建設和成果保護,提升運營能力。在公司以往的項目中,比如《最憶是杭州》,當時就運用了全息投影;《最憶韶山沖》打破了傳統舞臺置景的觀念,采取了180°鏡框式舞臺,讓舞臺呈現出更多的視覺想象空間,并采用了大規模的矩陣舞臺、光影矩陣等高科技手段,通過這些手段融合紅色記憶和現代科技,給觀眾帶來了唯美的視聽效果。《印象·太極》項目演出場地太極全域劇場以多媒體數字科技賦能,構建360°旋轉舞臺,營造極致化的感官體驗。公司還將打造首個折疊漸進式演藝項目《最憶山海情》(暫定名),將以“百年船政”為基因,以“文化演藝”為引擎,首創“白+黑”、“內+外”的全天候動態交互式觀演體驗。整場演出以科技賦能,漸進式體驗場景化、交互式的感官疊加,結合多媒體數字藝術、虛擬及增強現實、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在演藝中的融合及應用。該項目將為公司文化演藝系列演出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Q4:公司目前文旅業務的核心團隊和人員結構是怎么樣的?A:公司現在整個文旅隊伍主要分成三大塊:1)編創制作團隊,這是公司實現“IP智造”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目前集結了行業頭部創意人才,夯實了藝術家的梯隊。公司會根據不同的項目去匹配不同的藝術家。2)數字科技團隊。公司已引入了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團隊,接下來要在數字藝術和數字娛樂創新業務上發力。3)市場運營團隊。公司組建并發展了市場開拓、項目創新的運營團隊,將來會深入地參與到項目的運營工作中。Q5:公司最近簽約的福州項目總導演,是北京冬奧會的核心主創黃輝,那么目前公司在導演和創作團隊方面的合作模式是怎么樣的?三湘印象藝術家委員會的具體情況是怎么樣的?A:公司是以三湘藝術家委員會為核心,聚集了行業頭部的藝術家和專家。公司已經構建了非常強的藝術家梯隊,既有行業領軍藝術家,也有許多新銳藝術家,共同參與到項目中去。公司現在與各位主創的合作都是非常靈活的,不同的項目采用不同的模式。每個項目的側重點不同,公司會根據不同藝術家擅長的方向,有選擇性和靈活性地進行合作。Q6:燕郊項目的開發進度是怎樣的?A:該項目位于北京正東的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鎮,與北京隔河相望,毗鄰規劃中的燕高北路及留山大街,燕郊植物園以北,規劃中的“燕郊科學城”區域。項目占地面積約542畝,規劃建筑面積近100萬㎡(以政府批文為準),綠化率約38%,涵蓋住宅、LOFT、商業等多元業態,總體分6期開發建設。其中,14號地塊為商辦,15號地塊、16號地塊、18號地塊為住宅,17號地塊、19號地塊待定。目前已取得預售許可證的是14號地塊、15號地塊和16號地塊,18號地塊已取得施工許可證,處于在建階段。17號和19號地塊尚處于設計深度階段,合計待開發建筑面積約為41.48萬㎡。Q8:2021年公司成立海南觀印象、新疆元起印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這幾個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A:這幾家公司重點的方向還是去探尋數字藝術業務以及“虛實相生、情境交融”的數字娛樂創新業務。這幾家公司未來的方向,是針對如何運用最新的數字科技,如虛擬及增強現實等這些高科技的手段,結合公司近20年來沉淀的編創能力,創造出虛實結合的新的藝術作品。Q9:能談一下在元宇宙板塊上,有沒有布局的計劃或者新的投資方向?A:公司立足三湘印象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繼續加快發展文化產業,通過高品質、多元化內容產品的打造和運營,培育核心能力;充分發揮文化項目對在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引擎作用,賦能地產板塊協同發展;高度關注具備高成長性的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機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盈利能力,為上市公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能。Q10:請問公司的分紅計劃?連續幾年分紅的考慮?A:公司2021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如下: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0元(含稅),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該預案還有待股東大會審議。近年來,證監會持續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現金分紅的決策機制和信息披露要求,要求上市公司制定利潤分配政策尤其是現金分紅政策時應當充分聽取中小投資者的意見,不斷提高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意識。2020年10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國發〔2020〕14號),鼓勵上市公司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回報投資者,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家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領航綠色科技地產,助推區域經濟發展”為使命、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上市公司,積極響應并嚴格履行監管要求。自2015年以來,公司已累計實施6次現金分紅(不含本次)17.29億元、實施2次股份回購2.02億元,通過現金分紅和股份回購共計人民幣約19.31億元。公司連續多年實施分紅,不僅是為了貫徹落實證監會近年來一系列強化現金分紅、切實回報投資者等監管的要求;也是貫徹公司章程規定,切實讓投資者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引導投資者樹立長期理性投資理念的自我要求;更是公司切實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社會形象的實在舉措。未來,在符合利潤分配原則、保證公司正常經營發展的前提下,公司將不斷完善利潤分配制度,繼續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增強對股東的回報,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