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經營概況公司致力于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煉油-化工-化纖產業集團之一,持續通過資源共享、產業協同,全面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在“一滴油,兩根絲”發展戰略指導下,公司依托文萊項目為支點加大國際化步伐,打通從煉油到化纖全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實現上游、中游、下游內部高度匹配的柱狀均衡一體化產業鏈。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原油-PX-PTA-滌綸”和“原油-苯-CPL-錦綸”產業鏈一體化的龍頭企業之一。在國內同行中打造獨有的“滌綸+錦綸”雙“綸”驅動模式,形成以石化產業鏈為核心業務,以供應鏈服務業務為成長業務,以差別化纖維產品、工業智能技術應用為新興業務的“石化+”多層次立體產業布局。公司不斷延伸石化產業鏈,持續豐富產品種類并進一步完善產品結構,有效鞏固了主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了產品盈利能力,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化工輕油、液化石油氣(LPG)、對二甲苯(PX)、苯、精對苯二甲酸(PTA)、己內酰胺(CPL)等石化產品;聚酯瓶片等包裝產品及滌綸預取向絲(POY)、滌綸牽伸絲(FDY)、滌綸加彈絲(DTY)、滌綸短纖、聚酯(PET)切片等聚酯產品,產品廣泛用于滿足涉及國計民生、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剛性需求。二、公司2022年半年報財務基本情況公司立足主業,秉持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戰略,聚酯產業提產擴質,PTA產業改造平穩,煉化產業全面投產,優勢集中體現,產業鏈一體化、均衡化和國際化的經營模式更加凸顯。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8.05億元,同比上升30.5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1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13億,其中二季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81億,環比一季度增長47.66%,利潤連續多季度環比增長。公司總資產1116.64億元,較年初增長5.8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81.77億元,較年初增長8.93%;資產負債率67.72%,在同行業比較中,處在合理較低水平。針對投資者的提問,公司進行回答,具體如下:1.請介紹一下公司的產能情況?截至目前,公司原油加工設計產能800萬噸/年;參控股PTA產能1,900萬噸/年;PIA產能30萬噸/年;公司參控股聚合產能1,076.5萬噸/年:聚酯纖維產能806.5萬噸/年,聚酯瓶片(含RPET)產能270萬噸/年;己內酰胺(CPL)產能40萬噸/年;產能規模位居行業前列。2.公司文萊煉化板塊上半年的經營情況?2022年,隨著東南亞放松疫情管控措施,下游需求大幅回暖,交通運輸及制造業等需求持續增長,同時疊加疫情擾動、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成品油市場供應持續緊張,新加坡成品油裂解價差創下近十年以來歷史新高,東南亞成品油市場進入超景氣周期,帶動文萊煉化項目一期效益大幅改善提高。公司文萊煉化項目一期主要包括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及PX、苯等化工品,產品種類豐富。2022年上半年,成品油、化工品等產品銷售順暢,煉油產品、化工產品產量分別為313.32萬噸、104.86萬噸;銷量分別為313.11萬噸、105.99萬噸,經營水平持續提升。3.公司如何看待未來東南亞成品油市場?從需求端來看,相較國內成品油供給過剩狀態,東南亞成品油市場缺口較大,雖然東南亞具有較豐富的油氣資源,但由于基礎設施投資不足,是全球唯一凈進口油品市場,此外澳洲也需進口成品油,文萊成品油銷售腹地成品油需求增長潛力巨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7月的最新預測,以印尼、越南、泰國、馬來和菲律賓為代表的東盟五國2022年的經濟增速為5.3%,同比2021年增加1.9個百分點,2022年東南亞平均增長率有望達5.8%左右,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經濟都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亞洲開發銀行(ADB)對2022年東南亞的預測從4.9%小幅上調至5.0%,并認為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和防疫措施的逐步放寬,東南亞國家需求大幅回暖,出口活動持續修復,東南亞大多數經濟體已呈現較強的復蘇勢頭。從供給端來看,由于東南亞部分煉廠裝置建設較早、技術老舊、管理不善、政府補貼負擔較重及新冠疫情影響等原因,根據Platts數據,東南亞煉廠近三年退出產能為1,550萬噸,且未來東南亞地區新增產能供給不足,2022年為東南亞煉廠產能供應的斷檔期。根據IEA數據,全球范圍內宣布在2020-2026年關停的煉廠達到360萬桶/日。根據英國石油(BP)統計,2021年,歐洲、美國、澳大利亞等地煉廠陷入關停潮,三地煉廠產能分別下降了2,568萬噸/年、1,006萬噸/年、1,100萬噸/年。全球煉油新產能增速連續兩年下滑,2021年全球煉廠產能同比凈下滑2,089萬噸/年,為30年來首次產能的凈下滑。與此同時,在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大背景下,煉化企業對煉廠的擴產意愿不足,資本開支計劃趨于謹慎,未來煉廠產能增長有限。此外,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全球成品油市場供給大幅收縮,加劇了東南亞成品油的供應緊張局面,且從中長期來看難以得到緩解。在供不應求的背景下,東南亞成品油市場將維持超景氣格局,公司文萊煉廠有望持續受益。4.公司如何看待原油價格漲跌對公司各產品價差的影響?公司產業鏈各產品裂解價差最終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而非原油價格。在產品供需關系不變的情況下,原油價格波動與各產品價差的相關性相對較小。以東南亞成品油市場為例,在供需關系中長期持續偏緊的背景下,東南亞成品油市場仍將繼續維持超景氣水平。5.恒逸文萊項目的原油采購來源?公司文萊項目所需原油部分來源于文萊本國,其余部分從中東、北非等原油國采購。6.恒逸文萊工廠產品銷售地區?公司恒逸文萊工廠主要生產成品油及化工品,其中成品油產品主要面向文萊國內、其他東南亞國家及澳大利亞等地出售,化工品主要銷售客戶為公司產業鏈下游PTA生產企業。7.文萊二期情況?公司在積極推進文萊二期項目,目前文萊二期項目已獲得文萊政府的初步審批函,根據項目規劃,正在有序開展圍堤吹填施工等工作。文萊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新增“烯烴-聚烯烴”產業鏈,有利于提升文萊煉化一體化項目集約化、規模化和一體化水平;有利于公司產品、設備和公用工程的一體化、全球化和均衡化協同運營,增強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8.請介紹一下公司科研方面的情況?公司長期專注于石化化纖領域的高端技術和產品研發應用,依托校企平臺實現工藝技術的領先和產品結構的“多樣化、系列化、優質化、獨特化”,全面開展全產業鏈相關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實現全流程、柔性化的高新產品(技術)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水平行業領先。半年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為3.58億,同比持續增長。公司持續重視新品研發投入,積極響應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堅持以“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為導向,聚酯板塊繼續圍繞綠色環保類、功能類、生物基類三大主題進行產品開發與成果轉化,逸鈦康、阻燃纖維、再生細旦纖維等高端產品比重持續提升。此外,公司其他在研項目也取得積極進展。據介紹,公司“錦綸專用TiO2消光劑綠色制造及全消光錦綸產業化應用成套技術”項目取得突破進展,再生細旦纖維迅速打開市場,受到客戶一致好評。無銻環保“逸泰康”系列產品也被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銷量持續上升。阻燃纖維在國內阻燃產品中繼續保持強勢,維持較高的市場占比。在差別化產品領域,有關抑菌、陽離子可染等功能性復合材料的開發已初具規模,并逐步推進產業化,技術水平已達國際領先。同時,公司也在重點推進氣相重排、合成氨、雙氧水等技術的研發進程。9.公司如何看待聚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目前公司聚合產能1076.5萬噸,其中聚酯纖維(長絲和短纖)總產能達到806.5萬噸,聚酯瓶片270萬噸。規模位居行業前列,聚酯纖維包含長絲、短纖、切片,品種多元化。基于下述原因,公司對聚酯行業持長期看好態度:(1)從供給來看,2021年及未來新增聚酯產能延續以龍頭企業擴能為主的特點,老舊裝置的落后聚酯工廠缺乏技術創新的能力,將逐步退出行業競爭,落后產能將加速出清,公司所處產業鏈準入門檻將進一步加大,聚酯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將會進一步優化,行業競爭秩序持續改善,發展環境更趨良性。(2)從需求來看,自二季度以來,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紡織服裝下游需求持續回暖,且隨著國內房地產、汽車、旅游等內需以及出口等需求的不斷拉動,聚酯行業需求將繼續保持良性穩定增長。此外,傳統金九銀十需求旺季即將來臨,需求進一步回升可期,從目前來看,聚酯纖維各產品價差均環比大幅改善,下半年有望持續為公司貢獻效益。總體來看,目前聚酯板塊呈現明顯的逐月改善跡象。公司作為龍頭企業之一,通過多種方式加速下游化纖業務的擴產增收,將率先享受行業良好景氣度帶來的盈利提升。10.請介紹一下公司瓶片業務的情況?近年來,在產品升級和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提升的背景下,聚酯瓶片需求量不斷提升,同時在環保需求的推動下,再生聚酯瓶片市場也在迅速增長。在全球瓶級PET產能分布方面,目前產能主要分布在以我國、印度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其中,我國瓶級PET產能位居世界第一。作為全球最大的瓶級PET生產國,近年來我國瓶級PET生產技術不斷升級,生產工藝不斷完善,降低了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質量和效率,較其他國家相比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自2014年以來,我國瓶級PET產品的出口總體呈現增長趨勢。2022年上半年,聚酯瓶片行業受益于海外市場需求的大幅增長,出口量大幅增加,整體維持去庫存格局。1-6月,我國聚酯瓶片出口總量達到215萬噸附近,同比增長45%,出口市場占國內瓶級PET總產量的40%,為國內銷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聚酯瓶片出口量的大幅增加,也相對造成了國內聚酯瓶片的供應緊張狀況,進一步支撐聚酯瓶片利潤維持高位。11.公司近期發行的可轉債的資金用途?公司近期發行的可轉債募投資金主要用于海寧恒逸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海寧新材料”)年產50萬噸新型功能性纖維技術改造項目和宿遷逸達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宿遷逸達”)年產110萬噸新型環保差別化纖維項目。宿遷項目產品滌綸短纖可廣泛用于紡紗、無紡、填充三個領域,其中無紡布可用于制作口罩、消毒濕巾、防護用品等健康領域以及面膜等消費領域,需求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