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雙碳政策、煤炭漲價、推進新能源、疫情等各種原因,導致今年我國電力領域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未來幾年,公司有沒有可能因為這些變化使我們相關業務方面能看得到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長?另外公司以前主要和南網做業務,未來幾年會不會逐漸開拓國網的業務,提高公司的在國網的占比?首先,目前看“十四五”期間,國家在電網的投資總量上有一定的增加。投資主要圍繞著新型電力轉型、數字化轉型,增加了新能源方面的投入,我們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轉型。從未來的角度,在總量增加和投資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我認為公司相關業務也將會受益。另外公司在國內是智能電網、能源互聯網建設及綜合能源管理產品和解決方案的主流供應商。我們以前并不是單純和南網做業務,國網和南網都是公司的重要客戶,公司在電網業務中,整體上國網的業務體量比南網大,只是在行業內公司在南網層面的比重相對較高。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上,公司將在繼續鞏固與南網友好合作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和國網的合作。2、請問東方電子的技術特點是什么?一是在平臺層面,我們在大容量、廣泛式的接入、跨平臺的支持方面,即使在公司最低谷的時候,在這個行業里也都保持著一定的優勢。近幾年,隨著數字化平臺,尤其是語音和人工智能這個平臺拓展以來,公司在這方面的技術競爭力,在傳統的優勢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加強。也包括公司近兩年新開發的彈性調控平臺,在南網總調上做了驗證,在業內引起了一些比較大的轟動。在配電層面上,一些相應的技術在國內排在前列;在用電側,特別是電表方面的技術,很多技術是國內、國際領先的。另外,公司注重創新和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在新技術上,比如虛擬電廠、綜合能源的協調、優化、調度這一領域,公司的競爭力或者說技術領先性從開始就是比較靠前的,而且現在也有一定程度的領先。3、公司源、網、荷、儲四大塊業務目前的存量業務能給客戶提供實現產業鏈上哪些環節的功能,源、荷、儲要增長的話,我們公司進行了哪些布局?目前國網和南網在電網側的投資結構發生了變化,一是對原有系統的升級、改造。二是重點的投資方向會偏向一些創新型的科技項目,更加注重創新,尤其是軟件的創新。像南方電網這種定制化的、創新型的項目也是我們公司拓展的方向,比如此前入選十三五科技展的明珠工業園項目,以及公司現在在做的虛擬電廠項目等。負荷側是過去大概三四年前開始,一直在逐漸增長的一個方向,它的量會比較大,像新型配電系統、基于物聯網的配電終端、這些設備后期可能會有波段式持續性的大比例增長。這也是公司這幾年研發和關注的一個重點。電源側或發電側,公司以前并沒有將其作為一個重點業務去發展,公司在傳統的電廠自動化、信息化系統等領域有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案,但是業務占比不大。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以及山東省的整縣光伏分布式發電等概念的提出,一些發電集團成為新能源的投資主體,這部分業務增量是非常大的。我們及時把它列為公司一個重點的發展方向。儲能側,儲能有很多細分,儲能的三大核心,一個是電池,一個是PCS,一個是EMS。未來發展方面我們關注一個是集中式的新能源廠站強制性配套的20%儲能設施建設,另一個是大規模分布式光伏建設,比如說山東省正在推進的整縣光伏配套儲能設施建設。4、請教一下,產業鏈上是有一些比較重要的環節的,比如說未來分布式新能源并網以后,調度系統的復雜度可能會顯著的提升,這方面壁壘看起來也比較高,就您方便介紹一下整個產業鏈的環節上,未來新能源并網以后,哪些變化和建設的投入力度會更大一些?相對壁壘比較高和集中度比較高的環節在哪幾塊呀?我的理解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給電網帶來的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求新能源百分之百消納。未處理的新能源發電對電網公司來說其實是一些垃圾電源,因為是不可控的,會影響到電網的安全。所以新能源要并網,有幾個考核指標,第一個是在電網的調度側會去進行安全校核分析,就是新能源并入后會不會對電網造造成沖擊。目前能夠去做這種安全校核分析的,或者說能夠去做判斷的,也就是行業里重要的幾家公司。這也是我們拓展發電側業務的優勢所在。二是電網公司對新能源發電有一定要求,其中要求要有傳統電廠那種可調節的屬性,配置儲能也是非常好的一個策略。三是電網本身也在做一些協調、優化、調度這樣一些研究,比如說在算法上,會對新能源的影響,新能源微網等這方面進行更多的考慮。在設備層面上,比如說新能源的ADC響應、調頻裝置,包括新能源的采集等,像我們這種有著豐富技術積累的傳統電力設備廠商在這種裝置上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在儲能側,目前市場PCS領域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但EMS還不是很成熟,存在一定的技術壁壘,并且EMS還涉及到儲能的安全問題,EMS的穩定性,對上級調度的響應和接口優化調度其實是一個關鍵點,關系到整個儲能系統能否正常運行。5、今年六月份股東黃三角有解禁,近期公司大股東也有一些解禁,就這塊解禁他們會考慮進行一定的變現嗎?公司近期解禁的股權是大股東東方電子集團的部分持股,東方電子集團是煙臺市國資委控股的公司。兩個股東目前沒有給公司提交減持方面的訴求,后期如有相關減持計劃,公司會按監管要求進行公告的。6、我們現在的商業模式好像都是偏產品、軟硬一體的這種交付,是不是我們的收入都是一次性的,有沒有可以持續收費的這種項目?我們這方面產品主要是三塊,一是做系統解決方案的,像調度系統這種一個周期基本上是八到十年,前三年是建設階段,中間三年基本上就是擴充模塊、功能階段,后三年相當于是一個穩定或者運維階段。前期投資是一次性的,然后每年的運維是持續的,模塊擴充升級也是持續性的。二是除了做自己本身項目的運維以外,我們也給客戶做一些運維,這種運維也都是長期性的、持續性的。還有我們自身的一些設備運維,比如變電站設備、我們的電表設備等。三是我們的一些綜合能源管理業務,我們也會自己去投資,分享節能效益,比如五年、十年項目,大概前三年是投入,后邊幾年就會有一個持續的、穩定的回報。7、公司的電表產品主要是作為一個終端的形式,還是那種在電廠或是在電網中用于數據采集的形式。一是公司的電表產品主要是作為終端的形式,近期中標四個多億的用戶端的這種電表,用戶端的這種電表集中招標總量大,每一個表的價格相對較低,這種表除了本身的技術水平外,看的是公司的生產能力和管理能力這個核心競爭力。二是公司高壓表也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公司的高壓表目前來說是全球比較領先的,也入選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六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錄,產品在國內覆蓋了28個省份和多個海外市場,在國內也正在成為一個規范。這種高壓表是安裝在10kv這種變壓器上面,不同于用戶側那種220v的,跟上面的終端表在量上不是一個體量級的,這個高壓表是我們的一個高端產品,它體現的是公司的技術實力。產品中的數字化傳感器等技術現在也在逐漸的往中壓和低壓拓展。8、過去幾年國網和南網的投資也有波動,有一定的周期性。但是公司的收入為什么能這么平穩的增長啊?實際上國網、南網在我看來,他們的投資一直是相對平穩的,大起大落的情況比較少。近幾年投資增長也是比較平穩的增長。只是說電網的這種投資每年可能會存在一定的結構性調整,比如說前幾年重在輸變電領域,近幾年在發電領域,從未來角度可能會往配用電、數字化轉型以及創新技術方向上進行調整。在總量平穩增加的基礎上,進行結構性調整,對于公司來說,從整體業績上也是有一個平穩的增長。這也體現了我們作為行業內具備全產業鏈業務公司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優勢所在。另外,公司持續推進精進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這也是其中的因素。9、公司的智能化、電網自動化、信息系統等,在交付的過程中是硬件為主還是軟件為主啊?公司調度主站、配網主站,這類產品以軟件為主;保護終端RTU、DTU這類接入終端以硬件為主。公司硬件產品絕大部分是二次硬件,里面的內嵌式軟件實際上也有相當部分的占比。另外我們的子公司,比如海頤軟件主要是做軟件,所以說公司的業務硬件和軟件都有相當的份額。從公司未來發展角度,還是要增加軟件的比重,提高公司產品的毛利率、利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