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2022年度經營情況及2023年計劃
2022年,公司銷售水泥和熟料共計8688萬噸(其中銷售水泥7796萬噸,銷售熟料892萬噸),同比下降約13%;實現營業收入345億,同比下降4.94%;毛利率20.48%,同比下降6.41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8.22億元,同比下降65.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58億元,同比下降51.69%,基本每股收益0.513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5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620億元;負債總額294億元;凈資產326億元,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307億元,資產負債率47.43%。
2023年,公司將圍繞打造“國際一流的科技型、環保型、服務型產業集團”的戰略定位,堅持“低碳化、智能化、融合化、服務化”的發展導向,聚焦高質量發展主要任務,正確把握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統籌管理提升、動力變革、產業提質等工作,全力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2023年,公司預計實現財務口徑營業收入360億元。
2.遼寧金中新材料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資公司)的發展規劃及公司在其他區域進行整合的意愿
公司與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已經完成工商注冊,合資公司的成立體現了大集團的責任和擔當,雙方通過創新合作發展模式,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頭執行國家產能減量置換和常態化錯峰生產產業政策,通過合作促進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水泥行業的優化升級。合資公司首先是整合冀東水泥及中國建材在遼寧的水泥資產,整合遼寧市場,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待合資公司取得一定的效果后深化遼寧乃至東北區域市場整合,帶動東北區域水泥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其他區域,公司一直在尋求整合機會。2021年-2022年,通過收購代縣宏威資產、華潤福龍股權,公司在山西區域的產能規模躍居第一,去年該區域市場較穩定,效益位居公司前列。
區域內行業的整合主要看機會,近兩年來市場需求極度萎縮、燃煤價格高位運行、環保安全成本高企,效益嚴重下滑制約了行業發展,部分水泥企業難以適應“雙碳”落地、區域化協同和常態化錯峰的挑戰,大幅減產、減收、減利,各地市場化退出水泥行業的兼并重組信號較前幾年密集。盡管如此,公司在并購重組方面也是非常謹慎的,公司始終堅持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以提升效益為目標,積極謹慎且選擇資產質量高、資源優勢及區域協同效果明顯的企業進行兼并。
3.水泥需求的恢復情況
目前公司范圍內除東北、內蒙古、冀北、晉北區域的市場未完全啟動外,其他區域市場需求已恢復。但受限于市場資金情況,需求恢復較預期仍有差距,但較2021年及2022年的同期有明顯提升,目前來看公司的水泥銷量好于同期也好于預期。
當前支撐需求恢復的主要是大型基建項目和民用市場,在建項目受項目工期要求,已經開始抓緊趕工,存續需求開始釋放,對銷量提供重要支撐。
4.錯峰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
內蒙古部分區域把錯峰計劃延遲至4月份底,區域大型水泥集團紛紛響應,主要是因為目前內蒙古地區的水泥需求不旺,市場啟動的比較慢。山西區域內企業延遲錯峰至3月底,目前整體執行情況較好;河北區域,協會積極推進采暖季錯峰補停,目前正向各企業核實,待核實后將統一執行;晉冀魯豫、內蒙古、陜西和東北區域均在研究制定夏季錯峰生產方案。
目前各企業都在消化庫存,延遲錯峰及夏季錯峰的方案如果能夠落地,4月份及整個二季度將達到供需平衡的狀態,會有比1季度好的預期。
5.公司2023年度的投資計劃
2023年,公司按照“一高雙贏三統籌”工作總要求,以“管理效益提升年”為主題,以“一利五率”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基線,努力構建公司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投資方向對接國家戰略,突出國有企業的政治站位和社會責任,圍繞主業做強做優做大,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公司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投資與盈利能力掛鉤,注重防范化解投資風險,更加注重提質增效和量的合理增長。投資以落實供給側改革的政策要求為出發點,強化戰略意識,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強化產業鏈,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不可預期的收購外,今年的投資強度將不會超過2022年度。
6.行業如何去產能情況
水泥屬產能過剩行業,底部還未真正的到來,一直是充分競爭。去產能的總體戰略目標落地,必須堅持政府和市場“雙輪驅動”。政府端,各地政府、發改部門不斷推動行業去產能工作,由政府主導實行采暖季錯峰及重污染天氣錯峰等措施消減了一部分產量。市場端,龍頭企業一方面積極響應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的總體要求,積極推進低效產能退出,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和錯峰生產政策;另一方面要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行業整合,提高市場集中度,帶頭維護好行業發展生態,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實現合理的利潤和產能的縮減。
未來,公司將積極貫徹國家雙碳戰略要求,加快推進智能化轉型,積極推進低碳項目,發展新能源、風能、光伏等項目;加強大企業之間的協同,共同應對雙碳、供給側改革,維護行業環境。
7.公司控本降費方面的舉措
2022年,公司制定了降本增效“23條措施”,持續優化公司管理手段,持續做優市場,深入推進采購集約化管理,扎實推進生產運行精益管理,加快轉型創新驅動發展和成果應用,進一步增強財務價值創造能力,降控物流運輸成本,強化組織人才建設,加強風險防控,公司運營質量和效率效益顯著提升。2023年,公司早布局早謀劃,將本年定為公司“管理效益提升年”,在總結2022年度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集約化采購,實行區域統采、集招分采,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持續推進生產工藝的優化升級,進一步運行成本;在錯峰停產期間進行設備維修,研判并把控生產節奏,降低管理費用。
8.公司水泥窯協同處置業務
截至2022年底,公司危固廢處置能力達到525萬噸/年,其中,23家附屬企業開展危險廢物處置,處置能力123萬噸/年;21家附屬企業開展生活污泥處置,處置能力155萬噸/年;8家附屬企業開展生活垃圾處置,處置能力86萬噸/年;6家附屬企業開展污染土處置,處置能力46萬噸/年;1家附屬企業開展建筑垃圾處置,處置能力100萬噸/年,5家附屬企業開展其它一般固廢處置,處置能力15萬噸/年。
2022年度,公司完成河北、山西等區域10余個環保處置項目建設,新增危(固)廢處置能力57萬噸,廢棄物處置能力進一步增強。
報告期內,因危固廢市場源頭企業減量以及處置企業的激烈競爭造成處置價格嚴重下滑,但公司作為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固廢的頭部企業,仍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協同處置設施運轉率和產能發揮率維持在行業平均水平以上。通過建立專業化團隊的市場統一運營模式,對區域內危廢處置市場價格起到維穩作用。
2023年,隨著一系列恢復經濟措施的實施,加上公司危固廢處置業務市場統一策略的賦能加持,產業上下游聯動效用會進一步提升,公司危固廢的收集量和收入預計較去年會有一定增長。
9.北方市場年初至今銷量較好售價不高的原因
南、北方市場啟動的時間具有很明顯的差異,北方的市場一般于3月中下旬啟動,南方的市場基本過完春節就啟動。目前銷量明顯增長但是價格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去年第4季度的價格較低,其低位價格一直延續至今年1季度;二是北方企業在市場啟動時大多在消耗之前的庫存,市場上供過于求,漲價基礎較弱。
公司于年初便提前謀劃,目前山西區域已經完成兩輪復價工作,冀中南區域也在推動復價,預計4月初將有所顯現。公司預判今年行業自律會向好,2季度開始行業市場秩序將進一步好轉,行業良好的生態將重建。
10.公司應對國家雙碳戰略的舉措
2023年,公司將持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管理體系建設,依托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穩步推進綠色低碳戰略。積極踐行綠色低碳轉型,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不斷加大環保投入,把節能環保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綠色工廠建設,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以“城市凈化器、政府好幫手”為己任,強化頂層設計、淘汰落后產能、提升能效水平、優化能源結構、加大資源循環利用、提高低碳原料利用率、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深化數字降碳,持續開展低碳科技創新。
11.公司股份回購后股權激勵計劃
公司于2022年6月7日至6月24日期間,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的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2,658萬股,約占回購前公司總股本的1%,支付的總金額為2.79億元(含交易費用),該部分回購股份擬用于公司未來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目前公司尚無繼續進行股份回購的計劃,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尚未形成,如有進展,公司將及時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