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2021年的財務情況1、收入、毛利情況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1.31億元,同比增長3.11%;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62.70億元,公司綜合毛利率23.61%。2021年度,公司著力于極致降本,在大宗材料成本硬增長的基礎上,降本基本對沖材料成本的上漲。2021年,公司對供應鏈“整理、整頓、整合”及各經營單元“精打細算,嚴格嚴厲”降本,堅持“兩手抓”,打造“兩大平臺”。即一手抓業務整合,一手抓信息化建設,打造供應商生態圈優化平臺和供應商資源信息共享平臺。2022年,公司在產品毛利率提升的應對策略:1)降成本:公司將通過整合供應鏈,大宗商品集采降低采購成本,同時通過研發與工藝改進等方式提升材料利用率。2)調結構:重研發、推新品,提升高毛利率產品的占比。3)找突破:隨著高空機械、土方機械以及農業等新興板塊的上量,通過集采和規模效應,新興板塊毛利率將逐步提升。2、期間費用情況2021年,公司的期間費用90.43億元,同比減少4.8億,期間費用率13.5%,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其中:公司銷售費用34.73億元,銷售費用率同比下降主要得益于公司縱深推進端對端管理,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質資源,構建全球化制造、銷售、服務網絡;健全風控端對端管理體系,筑牢風控防線,打造“有感知、會思考”的風險智能預警平臺,深化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主動發現經營風險,助力業務穩健增長;打造極致服務能力,統籌推進智慧服務戰略布局,發力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服務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強化服務標準化、精細化管理,為客戶建立全方位保障,打造“誠服務心關愛”服務品牌,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讓客戶體驗更流暢、更高效。公司管理費用16.73億元,管理費用率同比下降主要得益于公司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與多家企業分別達成戰略合作,持續圍繞企業核心業務場景,業務管理全面線上化、移動化、自動化,加速對傳統業務模式、管理模式的突破創新。共性業務集成全面應用,實現信息互通和流程互聯,提升業務全鏈條的決策效率,實現降本增效。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優化培養模式和管理平臺,激活組織提升效能。強大的資源配置能力及高效的運營效率確保公司管理費用不會隨著集團規模、業務規模的增長而相應增長。公司研發費用38.65億元,公司堅持“技術是根,產品是本”的理念,保障研發投入,以自主創新為主導,圍繞市場需求及未來產業升級,實施產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創新,打造行業領先技術和高端產品。公司財務費用下降的原因有:1)降低負債規模及融資成本。帶息負債較上年同期減少。公司經營質量持續提升、經營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持續降低。2)加強資金計劃,提高資金收益。生產經營所需各項資金實行月計劃、周計劃、大額資金頭寸日計劃等,以降低備付資金沉淀。對于生產經營過程中,時點上的閑置資金,與未來到期債務、到期票據、到期稅費等精準匹配,盡可能地提高資金收益率。3、資本結構、資產質量及周轉效率情況2021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52.22%,同比下降6.60%。2021年末公司應收賬款430.27億元,同比增加103億。從賬齡結構看,應收賬款的增長主要是集中在1年期以內的應收賬款的增加。同時,公司融資租賃銷售形成的應收款項減少。2021年,公司加強供應鏈計劃管理,存貨同比下降8%,存貨周轉天數同比加快3天,顯示公司營運水平的持續提升。2021年,公司在“用互聯網思維做企業、用極致思維做產品”的理念指導下,堅持“積極的經營策略、穩健的財務計劃”的經營方針,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速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公司產業梯隊多元布局多頭并進,海外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智能制造成果豐碩。經營效率持續提升,經營質量夯實穩健,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2022年,公司將積極應對市場競爭,進一步減少各環節的消耗與浪費,提升產出效率,注重費用投入產出,保持并提升利潤率。在“裝備制造+互聯網”、“產業+金融”總體戰略框架下,持續突破潛力業務市場。加速推進數字化管理,加強研發、營銷、制造、管理的多方協同集成,持續增強營運效率。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應收類信用管理、存貨周轉等資產運營效率,持續降低經營風險。積極拓展產業鏈金融服務,建設產業生態圈、金融服務生態圈,保持財務杠桿相對穩定,保障公司健康持續發展。實現企業與股東、投資者、合作方、員工等的多方共贏。二、公司2021年的經營情況和成績1、2021年公司經營成績1)業務多元化布局帶來持續發展動能①傳統產品市場地位持續領先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筑起重機械產品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其中:混凝土機械長臂架泵車、車載泵、攪拌站市場份額居行業第一,攪拌車居行業前三。工程起重機械銷售規模引領行業增長,市場份額持續保持“數一數二”;其中30噸及以上汽車起重機、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市場份額位居行業第一。建筑起重機械銷售額創歷史新高,銷售規模穩居全球第一;全球首臺超萬噸米級的上回轉超大型塔機W12000、全球最大LW2340風電動臂塔機成功交付。②高機業務發展迅猛高空作業機械已實現產品型譜4-68米的全覆蓋,成為國內型號最全的高空設備廠商。上市電動剪叉AC、AC-Li、HA、HA-Li四大交流系列產品,上市全球最高直臂產品并已實現批量銷售,研制出作業高度40米的全球最高電動臂車;完成多款高空吸盤車、路軌兩用臂車、伸縮臂叉裝車新產品研制。2021年,公司高空作業機械銷售額超過30億元,連續兩年翻番增長,市場份額穩居行業第一梯隊。③挖機業務持續突破聚焦中大挖戰略取得較好市場效果,整體市場份額穩步提升,產品銷售結構持續優化,在行業中大挖同比下滑的情況下,我司盈利水平較好的中大挖產品銷量同比大幅增長,發展勢頭與經營質量持續向好。④農機產業加速提質升級農業機械在“夯基、聚焦、突破、智贏”的經營方針指導下,產品競爭力逐步增強,盈利能力逐步提升,AI智能農機商品化進程加速,收獲機械與動力機械產品可靠性全面升級,智能化程度更高;聚焦核心區域、主銷產品、優質渠道,實現規模穩步增長。小麥機、烘干機、旋耕機、打捆機、拋秧機國內市場份額保持行業前列。智慧農業加速在安徽蕪湖、湖南環洞庭湖等區域打造智慧無人農場示范基地。⑤新材料產業布局全面鋪開干混砂漿設備業務實現持續穩步增長,市場份額穩居國內市場第一梯隊。堅持以技術引領市場,以當前客戶需求結合未來新材布局為導向,持續發力干混砂漿站核心件技術創新,為支撐新材料業務擴張提前蓄能。開展了96款產品的研發,在綠壁和綠地系統上已實現重點突破,已承接多個具有行業示范意義的重點項目,機噴抹灰砂漿已完成多個重點工程試用,獲得客戶認可。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工廠項目已率先啟動建設。2)海外“本土化”戰略初顯成效公司加速推進海外業務地面部隊和航空港的建設,構建基于端對端、數字化、本土化的海外業務體系,已完成17個重點國家本地化業務和運營體系建設,為海外業務快速突破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21年,公司境外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0%,出口土耳其ZCC32000(2000噸)產品,創我國出口海外最大噸位起重機新紀錄。3)經營質量夯實穩健公司采取“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要規模”的戰略指導思想,打通貸前、貸中、貸后各環節,健全風控端對端管理體系,保障公司經營風險可控。2、2022年全年行業分析1)國內市場①2022年GDP5.5%增長目標,反映國家穩增長的決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將發力。②房地產行業有望回歸良性循環發展軌道。③因疫情導致的停工在疫情緩解后,項目開工將進入建設高峰期,預計二季度迎來行業銷售旺季。總體上來說,2022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整體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2)海外市場隨著海外疫情管控的逐步放寬,各國為恢復經濟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對中國工程機械剛需將加快釋放,2022年行業出口有望持續高增長。3、2022年經營思路去年下半年市場開始出現調整后,公司保持員工隊伍基本穩定,堅持做好“產品、質量、成本、服務”四個極致,練好內功,始終保持在起跑線的最佳狀態,確保在市場回暖來臨時,能快速響應、抓住機遇,搶占市場先機。公司近五年新增業務經營質量穩健,不會有歷史包袱的拖累,可以集中精力與資源做好新業務的發展。同時公司財務狀況保持健康。公司堅持“產品是根、技術是本”的理念,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創新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術應用,保持產品技術性能的引領優勢,提升產品溢價能力;公司做好規模、利潤的平衡,持續推進供方整合、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和替換、進口零部件國產化、提升關鍵件自制率等方式開展降本增效,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公司數字化轉型縱深推進,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帶來費用的下降。三、問答環節1、公司對于今年行業需求趨勢怎么判斷?答:一季度,特別是3月,受疫情影響行業增速恢復較慢,二季度行業傳統旺季,疫情壓制的行業需求會快速反彈,公司預測2022年國內工程機械市場整體將呈現“前低后高”態勢。公司相關多元化發展有效對沖工程機械需求波動影響。傳統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建筑起重機械把控效益和規模的動態平衡,鞏固提升市場占有率。2、公司的風控措施和當前經營質量情況如何?答:公司風控體系這幾年建設成效非常顯著,風險管理體系日趨成熟。公司絕大多數是老客戶,對客戶經營和歷史履約情況建立起數據模型,可以精準判斷客戶采購履約的能力。另外公司合同制定非常嚴格的首付要求,從源頭上把關;其次在過程管理中,公司所有業務包括對賬和支付等都是企業和客戶之間直接發生,對客戶的風險和經營能力進行實時監控,并且公司把各方面的大數據做成智能模型,每天通過算法篩選問題客戶,在風險的早期階段就進行及時化解。公司回款管理可以精準到每臺設備、每個業務量和每個客戶,同時實現風險閉環管理,所以公司風險控制非常成功。3、海外業務主要拓展的市場是哪里?答:目標市場方面主要分兩類:1)高機目標市場主要是歐美發達國家和中東地區,2)起重機、塔機、泵車等產品主要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第一大市場東南亞,第二是中東,第三是中亞、非洲和南美等地。4、原材料價格對公司的影響以及公司采取的應對措施?答:目前,公司通過加大集采力度,獲得規模優勢,同時優化供應商生態圈,加快推進關鍵核心零部件的商務洽談及戰略合作。對于原材料耗用量大、運輸成本高的重點地區,公司也會在當地布點,就近采購等方式減少運輸費。公司推進智能制造取得的成績,在質量、成本、效率等方面成效顯著,將加速公司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5、公司對高空作業平臺板塊的展望?答:高機板塊的業績增長較快,由2020年收入7、8億增長到2021年30億以上,漲幅達到300%,2022年隨著銷售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預計成本還會出現大幅下降,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當前,高機市場空間快速增長,公司將繼續在智能化投入、新品推出、降本和電動化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在獲得較好毛利率與凈利率的情況下,實現市場地位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