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發布會主要內容包括:
一、能源業務相關
1、公司提及對新能源的全面布局,未來是否有發展目標將該收入或者利潤占比提升至某一水平?
答:2022年,從純能源相關的業務口徑來看,包括安瑞科旗下的清潔能源業務、海工業務、儲能業務,中集能源類收入規模超過180億,占比達到13%。未來,集團會持續加大對能源行業的布局,除了現有的油氣業務布局,新能源業務方面圍繞天然氣、氫能、綠色甲醇、以及儲能、核能、海上風電等領域重點布局。在去年中集集團投產四十周年慶典上,我們宣布了未來五年戰略發展藍圖構想,今年年內發布具體內容的時候,會再和各位介紹。
2、如何看待安瑞科三大業務板塊的經營環境?
答:清潔能源業務:2022年有小幅下降,主要是受能源市場,特別是天然氣市場波動較大,2022年LNG\LPG價格高位運行,燃料等終端需求下降,對我們的運輸與終端裝備收入帶來一定影響。但由于我們在天然氣全產業鏈都有布局,中上游端的收入增幅還是不錯的。所以相較處于單一環節的同業公司,我們2022年的經營業績表現穩健。展望來看,23年預期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幅7%-9%,清潔能源運輸的終端裝備需求都會有所提升,這在我們近期的訂單中也都有體現。
特別地,我們正在積極打造“一罐到底”的運輸模式,近期中集安瑞科發起的由加拿大采購的LNG貨物通過LNG罐箱多式聯運方式正式到達深圳鹽田港,標志著中集安瑞科發起的“加拿大—中國華南區LNG罐箱多式聯運”價值鏈成功打通。這意味著我們通過LNG罐箱能夠讓一些地區的中小氣田發揮作用,一方面,可以讓中小氣田的富余需求走向全球,作為大氣田的一個有效補充;另一方面可以為沒有管道、大碼頭的地區輸送天然氣,這也是未來的一大亮點。
除了天然氣,甲醇也是重要發展方向,會是未來主流之一。中國每年秸稈產量有9億噸,而秸稈是氣化制生物質甲醇的核心原材料,中集也在積極進行綠色甲醇開發的終端調試,希望未來在生產綠甲儲運加的過程中擔當主要角色;氫能方面,2022年氫能業務收入達到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2%,中集安瑞科進一步完善在氫能產業鏈的培育,預計23年會保持高位增長。
化工環境:2022年標準化工罐箱維持高景氣度,銷量錄得大幅增長。去年中集環科繼續維持全球第一的市占率。由于化工罐箱已經連續兩年高增長,我們預計23年標準化工罐箱會有小幅回調,主要是因為去年產量基數較大。但隨著中國儲能、半導體行業發展,未來還是會帶來較大的增幅。同時,安瑞科在后市場服務方面也將進一步成長。
液態食品:過去公司液態食品業務主要集中在啤酒及海外烈性酒等領域,啤酒類的收入占比能達到90%左右。到2022年,啤酒類占比下降到了70%左右。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打造除啤酒之外的酒類釀造設備產品,向威士忌、白酒等領域持續拓展,同時,加大對非酒類裝備,如氣泡水、制藥等領域的拓展,區域布局將會在北美和南美加大力度。
手持訂單方面,截止2022年12月底中集安瑞科在手訂單達176億,同比增長18%;其中,能源分部訂單達108億元,化工環境分部在手訂單24.8億元,液態食品42.9億元。綜合來看,安瑞科會保持一個穩健的增長。
3、公司的氫能業務布局情況如何?
答:公司已經實現氫能產業的制、儲、運、加全產業鏈布局。終端應用方面我們與挪威HexagonPurus合作的Ⅳ型儲氫瓶會在明年批量生產,氫能運輸車我們也保持了不錯的市場占有率,并且液氫運輸車還在開發中;加氫站方面,公司在積極打造加氫站的EPC工程。2022年子公司中集安瑞科中標多個加氫站項目,具備提供加氫站全套自研裝備的能力,例如壓縮機、儲氫罐、加氫機等核心裝備。我們同時也在往制氫端延伸,如電解槽、焦爐尾氣制氫,我們與鞍鋼聯手探索的焦爐氣制LNG聯產氫氣項目預計今年能夠建成,可以實現同時生產天然氣和氫氣,后續二期項目完成后氫氣產量可達3萬噸。
4、公司在2022年年報中首次明確提及了集裝箱儲能業務布局電化學儲能領域,目前該業務的情況和發展方向是否可以多介紹一下?
答:2022年底,集裝箱板塊已經成立了儲能科技公司。公司計劃將旗下涉及到儲能業務的公司做整體整合,為后續的業務發展做好鋪路及規劃。公司儲能業務發展迅速。2022年儲能業務收入規模再創新高,成長性可期。
具體來看,公司的儲能業務最開始從提供20英尺、40英尺的集裝箱,現在不斷朝集成度更高的方向發展,具備全集成儲能系統產品的能力,為儲能下游客戶提供儲能系統產品,已經有批次交付的記錄。我們的儲能產品主要在表前儲能,2023年將繼續發力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儲能產品,同時不斷提升集成程度。
5、我們從公司公眾號看到公司與海外風機廠商維斯塔斯有合作,請問是提供什么樣的產品?
答:風機的制造和生產正在朝模塊化、高集成度方向發展。它們均采用符合通用工業物流標準的尺寸設計,例如適用于公路、鐵路和海洋運輸的集裝箱標準。這意味著模塊化的機艙單元在運輸時可充分適應隧道、橋梁高度、鐵路等基礎設施的現有條件,無需再進行專門處理
目前中集服務的主要是用于Vestas下一代15MW的海上風機。Vestas通過對其風機的交付進行了整體的模塊化設計,將使得風機側艙的運輸變得標準化,改善供應鏈的交付。中集是利用集裝箱運輸風機,也與Vestas簽訂全球唯一一家戰略協議,預計今年落地實施。
6、全球海工市場在2022年呈現行業性回暖,目前關于海工行業的業務情況如何?
答:海工行業現在已經非常明確了,進入到強復蘇階段,中集會在存量資產和新訂單上把握機會。截止到2022年底,中集來福士累計持有在手訂單價值同比增長122%至39億美元,2022年新增生效訂單同比增長77%至25.6億美元。因為產能有限,我們已經放緩接單量,注重高質量接單。
另外,我們還在積極推進中集海洋科技集團的組建。去年我們引入了煙臺國資戰略入股,今年我們還會加快推動下一步的重組,使得我們海洋發展進入更健康的軌道。
二、物流業務相關
7、如何看待2023年的干、冷、特箱市場走勢?訂單量何時會轉暖,干箱價格目前處于什么水平?
答:當前各大機構對于2023年全球集裝箱貿易的預測都是負增長,今年集裝箱需求承壓。
集裝箱量方面,今年主要是干貨箱影響較大,上半年基本是常規年份同期五分之一的需求,主要是消化2021年過量的采購,預計下半年需求會比上半年增加大概一倍。其他箱種包括冷藏箱、特種箱情況都較為正常。
價格方面從今年2月已經企穩,目前單價在2200美金/TEU以上,我們預計隨著下半年需求提升、原材料成本上漲,集裝箱價格還會往上走。
對于集裝箱板塊來說,我們也在積極培育“集裝箱+”業務,如儲能、冷鏈、集成裝備、自動化等業務方向,都發展較為不錯。目前‘集裝箱+’業務進入快速增長期,還需要時間,可能三年后會達到和集裝箱業務差不多的體量。
8、2022年,中國商用車市場放緩,請問公司如何看待2023年國內重卡市場需求?同時,公司車輛板塊2022年在海外市場的業績非常亮眼,增長的延續性如何?如何進行新興市場開拓?
答:去年中國重卡降幅超過一半,但步入2023年,國內物流需求及物流購車已呈現回暖的趨勢。美國、歐洲市場仍將保持較高景氣度,所以我們預計今年車輛業務會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
中集車輛今年海外業務會持續穩定,下一步在國內市場會重點進行“星鏈計劃”布局。中集車輛將通過數字化技術將現有的燈塔工廠進行串聯,形成“星鏈”。完成生產組織結構性改革后,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大背景下,市占率將得到快速增長。同時,中集車輛也將積極關注周邊國家和地區以及新興市場的機遇。未來,我們認為中國、東亞、中東、南美以及非洲等國家地區增長空間會比較大,因此,海外也會重點布局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三、其他問題
9、目前市場有提出社會主義估值體系,中集集團的領導們如何看待?是否可以提出中集集團估值的方法。
答:我們理解構建中國社會主義估值體系,不僅是因為很多大型的央企、國企,其估值的確有被低估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全球范圍內,周期性行業做得好的,其實有很多在中國。對于中集來說,如何去打造一個新的估值,第一,要做好業績,每年的凈利潤保持一定的增長;第二,我們要持續向市場強化一個理念,即我們跟很多所謂的多元化控股公司完全不同,我們實際上是一個實體公司、運營公司,總部在對整個戰略管控、風險防范方面有強大的能力,尤其是我們內部的業務協同能力。建議市場可以參考分部加總法(SOTP)。我們按照中集的持股比例,對應我們下屬的產業板塊來看,若把車輛、安瑞科、天達、物流、循環載具等,對應我們的持股比例來算,已經有300多億,這還沒包括集裝箱。
10、制造業產業鏈是否有轉移計劃?
答:從集裝箱的產業轉移歷史來看,集裝箱的生產從美歐、到日韓再到中國,那么未來產業鏈轉移到東南亞可能是個趨勢,但這并不容易。第一,集裝箱生產技術已經迭代到第八代,現在中國的產線能夠實現55秒生產一個箱子。集裝箱制造的環保性、燈塔工廠建設、數字化、自動化程度都發展到了相當的階段,而這個技術目前只有中國有;其二是裝備問題,現在所有的設備也是中國百分之百擁有,東南亞建廠需要中國的工藝設備;其三,產品整體供應鏈和配套設施都在中國,包括鋼材、竹木材料等;其四,專利技術也在中國。東南亞要完備上述所有條件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目前印度、越南雖然有建廠,但能否長期經營還需關注,短期內不會對現有產業格局產生實際影響。
11、公司2023年資本開支計劃能否拆分下構成?
答:由于當前全球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具有較大不確定性,中集目前資本開支采取穩健保守策略,以應對潛在的突發事件。集團對于資本開支的實施是非常謹慎的,確實對業務發展有用才會進行投資,并且逐個項目審核。對于今年的資本開支分配,每個業務板塊都會有各自的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