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從醫療信息化領域向光伏領域跨界,如何確保公司轉型成功?
答:公司確保原有的醫療信息化業務穩步發展,是公司跨界轉型的基石。
公司的信息化產品在超過2100家醫院穩定運行,其中三家醫院的用戶超過800家,行業地位及品牌優勢較為明顯。公司在今年年初推出了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側重激勵原有醫療信息化團隊成員,重視維持醫療信息化技術業務團隊穩定及展業積極性,使核心技術業務人員個人利益與公司發展保持一致。公司向光伏領域跨界,是基于新實控人四川綿陽安州區國資委在四川省內關于光伏產業在政策、能源價格、運營成本、人工成本等諸多優勢為基礎,并協助為上市公司引入了在光伏行業內的成熟技術團隊及產業運營團隊,再結合上市公司自身在資金及融資渠道上的優勢,經過綜合充分論證后實行的戰略轉型。
2、公司原控股股東在公司未來的經營發展中的定位和角色是什么?
答:原控股股東翁康先生現在是公司第二大股東,擔任公司的總經理,主要負責原有信息化業務的統一管理、參與制定公司的戰略發展方向以及協助國資管理者在光伏新業務板塊的統籌協調、管理制度及項目推進的督促落地。翁康先生對公司后續在光伏產業的發展也有充足的信心,對新業務的發展提供了相當的支持。
3、公司光伏項目目前產業化進度如何?
答:公司從4月開始安排設備進場,目前項目所需的設備基本完成入場,工廠相應配套設施也全部到位。在產能爬坡方面,公司5月15日首片電池片出片,目前已有部分產線基本調試穩定,在未上激光SE的情況下,調試完成的產線所出產的電池片轉換效率已接近25%。
4、在TOPCon的技術方案看,公司在技術選擇上有什么考慮?
答:目前行業內TOPCon電池的技術分歧點主要在poly階段,目前市場的三大技術方向分別是LPCVD,PECVD以及PVD。現在看來,實現量產較多的廠商是運用的是LPCVD,這也是公司選擇的技術方向之一。主要選擇的原因是,LPCVD技術相對成熟,已經有部分廠商LPCVD產線上線且效果較好,技術路線已經得到驗證,在轉換效率和良率問題上的表現也比較好。
另外,公司有部分產線選擇了PVD的技術方向,主要考慮的原因是公司認為PVD技術生產的電池片致密更好,氧化層技術指標也比較好,良率和轉換效率高。同時PVD為指向性沉積,無繞鍍問題,批量生產成本有望相比LPCVD和PECVD更低,未來技術提升的上限也更高。
5、公司光伏業務目前的投產安排計劃與效率目標是什么?
答:目前公司在積極協調政府方面夏季電力保障工作,結合目前的產線調試進度,預計今年第三季度進行產能爬坡,在第四季度能夠實現全產線滿產。公司產品實現的轉換效率目標為25.5%,良率目標為98%。
6、公司光伏業務的銷售情況有進展嗎?
答:公司正在積極籌劃電池片的未來銷售布局,制定銷售計劃,拓寬銷售渠道。公司在項目早期就已開始與下游客戶持續溝通,并已簽訂一些意向性的框架協議。目前電池片已經開始向客戶陸續送樣檢測,目標客戶為國內一線的組件大廠。未來如果有訂單落地,公司將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要求及時披露。
7、公司是否有二期項目的發展規劃?
答:公司正在探討籌劃二期項目,具體建設時間和技術路線的選擇要視公司一期項目的落地情況,產能爬坡情況,各產線的實際運營情況,地方政府土地拆遷情況、配套設施的建設情況以及光伏領域整體技術發展情況而定。
8、公司在醫療信息化板塊的恢復情況如何?
答:從業績來看,公司第一季度營業收入7,077萬元,同比提高24%,創了歷史新高,公司一季度醫療信息化業務恢復情況比較良好。從中標情況來看,公司近期陸續中標數個大型項目,包括“廣東省人民醫院全院重癥監護系統升級”、“綿陽市安州區人民醫院新型智慧醫療大健康管理中心項目”。但是總體情況還是需要等二季度業績出來以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