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問答記錄
Q1:請介紹公司四家子公司業務分工協同情況?
A1:公司依托電網天然的連接屬性,結合不同客戶的市場需求,以價值創造為中心,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構建下的電網市場和以電為延伸的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市場,形成電力數字化服務、企業數字化服務、云網基礎設施三大業務板塊。通過三大業務板塊的拓展,形成以“數字底座+能源應用”為核心定位的云網融合產業布局。
四家子公司是2019年與國網信通產業集團重大資產重組時置入的資產。其中,中電普華定位于能源電力數字化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中電飛華定位于云網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服務提供商;繼遠軟件定位于云網基礎設施、電力數字化服務提供商;中電啟明星定位于能源用戶的連接者,能源生態的引領者,致力于成為智慧能源平臺型互聯網企業。上市公司統籌整體業務發展布局,基于四家子公司的資源稟賦及業務優勢,明確其企業定位,業務發展各有側重,促進公司各板塊業務健康持續發展。
Q2:根據國家電網公司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公司如何判斷未來的潛在市場情況?
A2:伴隨“雙碳”目標實現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電力數字化領域將不斷涌現新的業務需求,應用場景也在不斷增多。公司將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不斷提升源網荷儲協同互動能力和資源高效配置水平,促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和安全高效。未來,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公司將依托自身的數字化技術能力和業務積累在市場競爭中獲益。對于公司來講,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業務是公司的業務基本盤,未來要不斷把系統內業務做實做深做細;系統外業務,是公司未來實現業績增長的重要力量。
Q3:請問會計準則收入確認改為終驗法后,對公司報表處理有影響嗎?
A3:公司按照會計準則要求,結合公司業務實際情況,以控制權轉移作為收入確認時點的判斷標準。公司業務均是通過招投標流程取得的,業務多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項目,在履約過程中產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有權就累計完成的履約部分收取款項,因此根據投入法來測量履約進度,進行收入確認。
Q4:公司已經設定了股權激勵考核目標,主要側重于凈利潤,請問公司對于收入增速的考慮,未來是否可以通過盈利能力提升,實現更高的利潤增長?
A4: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解鎖主要是對公司未來凈利潤增長率和凈資產收益率實現情況進行考核,更多是對公司盈利能力的考核。公司一直在通過業務拓展,實現收入和利潤穩步雙增長,同時公司也一直在推進提質增效工作,通過精益管理降本增效,不斷提升公司毛利率水平。公司認為,未來長期的業績增長還是要回歸業務增長。
Q5:未來公司與南瑞、遠光等公司的競爭,是分工更加明確還是更加偏向市場化競爭?
A5:國家電網公司根據其所屬各集團公司的核心優勢能力,對各自的業務均有明確的定位。目前來看,公司作為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云網融合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定位不會變化。同時,能源電力領域信息化行業市場廣闊,擁有眾多細分領域和應用場景,公司與南瑞、遠光等公司服務于國家電網公司的優勢領域不同,相互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發展。
Q6:國網系統外業務拓展挑戰大,公司如何應對?
A6:目前公司主要業務收入均來源于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重組完成以來,公司一直在積極拓展系統外業務。公司認為依托長期服務于系統內形成的產品和能力,實現系統外業務拓展是公司未來發展和實現收入增長的機會,同時,由于長期根植于國家電網公司,對于系統外業務拓展的能力和經驗存在不足,為此也面臨較大的挑戰。公司制定了系統外業務拓展的重點領域和方向,并將針對業務拓展的具體情況,不斷完善改進體制機制,通過成立專門團隊、優化管控流程等方式,不斷提升業務拓展能力,實現系統外業務增長。
Q7:請問公司在運營類業務方面有哪些潛在的突破方向?
A7:結合公司業務實際開展情況,公司運營類業務未來主要考慮面向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外領域開展。例如,公司電力交易業務方面,可以在與售電用戶開展電力交易中獲取持續性收入。虛擬電廠業務方面,公司希望利用自身“源網荷儲”全鏈條能力,通過互聯技術、感知技術、控制技術,打造信息化平臺,開展平臺的運營業務。
Q8:請問國資和控股股東對公司是否有資本市場方面的考核指標?
A8:國資委《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印發以來,對于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鼓勵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推動上市平臺布局優化和功能發揮、促進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和規范運作、強化上市公司內生增長和創新發展、增進上市公司市場認同和價值實現。公司將積極響應國資監管要求,落實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持續推動創新變革,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強化自身發展,并將積極與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對標,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