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基本情況介紹:
證券事務代表綦丹蕾對公司基本情況、發展歷程、公司業務、經營模式、主要產品、市場地位、核心優勢、發展戰略等內容進行了介紹。
二、Q&A
Q:疫情過后,公司2023年經營恢復情況如何?
A:公司業務季節性特征明顯,項目招投標、驗收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11月、12月份,2022年年末整體項目招投標、驗收工作也都受到影響。但從今年上半年各地業務洽談、新簽合同情況看,基本上恢復正常。當然這僅僅是上半年情況,我們通常是下半年收入占比更高,能占到60%以上,對全年收入影響更大。
Q:目前法院信息化建設是自上而下還是由下向上推進?法院的相關業務需求通常是來自于地方法院,還是最高法?
A:兩種情況其實都存在。一些項目由高院或者中院基于當地法院建設需求統一規劃、統一選型、統一建設,但是一些子系統,尤其是一些創新型的系統,還是根據各地法院自身的需求單獨提出、單獨建設。
Q:公司執行系統的智能化程度如何?
A:執行系統智能化這幾年的進步比較快,各個環節都在推進智能化應用。2022年最高院發布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法院執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統智能化升級,主要包括立案智能輔助、繁簡識別智能分案、智能輔助網絡查控、關聯線索推送等,我們也在加緊推進公司執行系統覆蓋區域的智能化升級工作。
Q:目前合同實施周期是多久?
A:平均來說,一般是在簽約后3~5個月可以完成,但是金額大的合同、復雜的合同實施周期會在半年以上,也有少數合同的實施周期會超過一年。
Q:為什么通達海在執行領域市占率很高?法院領域還有哪些主要競爭對手?公司審判系統現在覆蓋了多少家中級法院?
A:通達海在2010年和深圳中院合作開發了”鷹眼”網絡查控系統,幫助解決執行過程中查人找物難的問題。最高院在2015年和我們共同開發了“總對總網絡查控系統”,與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交通部等10多家單位、3900多家銀行聯網,可以支持全國各級法院查詢被執行人全國范圍內的不動產、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25類財產信息。之后我們以此為契機,2016年到2020年之間逐步向全國推廣執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統,確立了在法院執行領域的市場優勢。
法院業務應用系統供應商,除了通達海以外,主要包括華宇軟件、榕基軟件、交大慧谷等,還有一些子系統的供應商。公司審判基礎平臺用戶目前包含最高院以及江蘇、浙江、安徽、四川、云南、遼寧等省級高院和新疆建設兵團分院,中級法院有120家。
從發展歷史看,通達海不管是審判系統、還是執行系統,覆蓋區域一直都在增加。其實初期通達海業務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后來,審判基礎平臺應用范圍逐步擴大,增加了四川、遼寧、新疆建設兵團、江西上饒等地區,現在審判類子系統覆蓋的范圍也還在增加。執行系統用戶也是一步步增加到現在的2700多家法院的。
Q:法院AI技術的應用情況?未來大模型在法院領域的應用前景?
A:法院人工智能應用起步相對比較早,2016年最高院發文推進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及深度應用,現在法院辦公辦案的各個環節幾乎都有智能化應用。公司也一直在推進人工智能在法院具體業務場景應用方面的研究,包括立案風險預警、要素信息抓取、回填、繁簡案件智能識別自動分流、爭議焦點歸納、文書輔助生成、類型化案件的要素式審判、輔助量刑等,滿足法院在訴訟服務、審判執行和司法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大模型在自我學習能力、準確性方面優勢突出。未來與行業結合會帶來許多便利,法院行業也是大模型一個比較好的應用領域,當然還需要更多的訓練,公司也一直在關注和努力。
Q:法院信息化建設市場空間問題,會不會建設完成?
A:法院信息化建設應用本身是不斷深化、發展的,司法改革的推進和技術的進步也帶來許多新的需求。幾乎所有政府信息化行業,都經常被問到,會不會已經建設完成了?10年前、20年年前都有類似的疑問,但是行業信息化始終在推進。過去也沒人能想到人工智能應用會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
另外,法院業務應用系統的范圍本身也是不斷擴展的,公司也在持續研發法院信息化的相關產品,新產品不斷出現。法院與相關部門的業務協同也在持續發展,比如和銀行、郵政、監獄等,這些都帶來了許多新的產品和應用。
Q:律師方向的業務規劃是怎樣的?
A:在律所這方面,我們一直在探索,也有些嘗試,與法院端業務在某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落地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