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接受東海證券邀請于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組織“走進上市公司”投資者開放日活動。上述活動不涉及應披露的重大信息。運營總經理劉斌首先就公司主要業務情況進行簡要介紹,其后會計機構負責人張京京、產品總監張振山與投資者進行問答與交流,主要互動問答內容如下:
1.請介紹一下公司收入構成、主要收入的業務地區。
回復:公司2022年收入總額為7.05億,收入主要分為智慧醫療、健康數據和云計算及運維服務兩個板塊,云計算及運維服務主要包括政府、電力、教育等多個行業。智慧醫療業務遍布全國,智慧城市業務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
2.請介紹一下公司項目收入和運維收入的劃分,上半年在手訂單情況。
回復:公司智慧醫療、健康數據板塊收入主要為項目類收入,包括自有產品、技術、解決方案的銷售及相關的增值服務;云計算及運維服務板塊分為技術開發、運維服務和系統集成類業務兩類,技術開發、運維服務約占該板塊的50%左右;公司第一季度在手訂單好于去年同期,各項業務均平穩有序開展,上半年情況請關注公司未來發布的定期公告。
3.公司針對智慧醫療領域互聯網醫院有哪些布局?有哪些重點項目?在院前、院后的信息化建設方面有哪些優勢或競爭力?
回復:公司客戶有4000多家醫院,其中三級以上醫院占60%,百強三甲醫院有七十多家。公司主要為互聯網醫院提供解決方案,旗下子公司神州視翰提供基于遠程視訊的信息化醫療產品和服務,包括遠程會診、遠程門診、遠程探視、遠程查房、MDT多學科會診等產品。公司遠程醫療項目主要為縣醫共體、縣遠程醫療中心服務提供產品服務。
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院中服務,即為醫院提供各種信息化產品和服務。針對院前、院后的信息化產品,公司有技術積累和對應的產品,但市場對院前和院后的需求并不強烈,故公司優先發展院中產品。
4.目前國家實施醫保改革方案對公司有哪些影響?公司針對此種情況有哪些應對方案?
回復:醫保改革方案對公司業務無太大影響。針對醫保改革方案出現的新業務需求,公司旗下上海今創推出DRG/DIP產品,面對醫保局和衛健委客戶。隨著國家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采購的深入,各大醫院越來越重視高質量管理和醫院的精細化運營,在后勤信息化方面逐步加大投入。公司正在密切關注,研發與其對應的產品,滿足業務需求。
5.河南國資方面入股公司成為控股股東后,在業務方面有沒有實質性的支持,市場開拓方面有沒有進展?公司產品在醫院科室方面優勢模塊體現在哪些方面?
回復:2022年,公司在河南組建了新的研發中心,該中心包含了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的幾個研發團隊;在業務拓展和市場渠道方面,股東給予大力支持,新業務和新產品在河南市場推廣較快。
關于醫院信息化產品,公司的急診、分診、病房、病案等領域市場占有率較高,均為行業龍頭。公司內部也加強協同,通過統一的平臺進行客戶服務、資源復用和商機管理;在產品方面,上海今創有醫保控費相關產品,神州視翰有智慧病房產品,上海米健有5G院前急救產品。在醫院后勤信息化方面,公司也在開展相關技術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數字孿生、元宇宙、類ChatGPT、物聯網傳感器等前沿技術。
6.公司未來是否有往醫療器械方向發展的打算?
回復:公司業務以醫療信息化為主,主要集中在技術和服務,在醫療器械方面沒有技術積累,短期內沒有往器械方面發展的規劃。
7.公司在國內或國際市場對標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回復:因國內國外環境、政策、診療方式不一樣,公司的競爭對手主要集中在國內。公司及子公司產品類型較多,在不同產品線有不同的競爭對手。舉例來說:神州視翰在門診方面競爭對手有鑫豐南格、榮威眾邦、清鶴科技;智慧醫療競爭對手有狄耐克、山東亞華、全視通等;遠程醫療競爭對手有視聯動力等;上海米健競爭對手有麥迪科技;上海今創在病案領域處于龍頭地位,競爭對手較多。公司與國內較大的醫療信息化公司如東軟集團、東華軟件、衛寧健康、思創醫惠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和競爭。醫療信息化領域公司較為分散,涉及的競爭產品也較多。
8.請介紹一下公司在大模型應用方面的情況。
回復:公司對大模型應用主要有幾方面考慮:一是需要慎重考慮投入與產出匹配問題;二是目前國內醫院出于數據安全的考慮,在內網環境下做大模型存在一定的技術問題,只有極少數頂級醫院具備大模型應用條件;三是基于大多數醫院現狀,研發部門正在考慮使用類ChatGPT技術,為醫院提供特定領域的非臨床類信息化服務;四是公司高度重視ChatGPT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積極關注頭部頂級醫院在ChatGPT的應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