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于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組織投資者交流會議。上述會議不涉及應披露的重大信息。首先就公司主要業務情況進行簡要介紹,其后與投資者進行問答與交流,主要互動問答內容如下:
1、問:公司是如何圍繞“3+3+N”戰略開展業務的?工業機器人下游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答:公司以工業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為3大核心產品領域,以焊接自動化、裝配自動化、物流自動化為3大應用領域,并以此為基石,瞄準國家戰略,孵化培育如半導體、協作機器人等戰略機器人領域。
機器人行業是國內發展智能制造的重點領域,預計機器人行業2023年以及中長期將保持增長趨勢;從下游應用來看,比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隨著機器人代替人工所帶來的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提升,除應用在汽車、電子等傳統場景外,工業機器人在光伏、儲能、氫能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的需求也會有所增加。近兩年汽車行業整體回暖,特別在下游新能源領域需求的持續增長使得公司在汽車(含新能源汽車)及鋰電等新能源行業內的收入占比不斷上升。著眼于新能源領域中長期發展的趨勢,預計氫能、儲能等應用領域的智能制造設備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2023年1月,工信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各地方政府圍繞“機器人+”的落地應用以及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也陸續出臺發展方案,伴隨著國家產業政策應用的逐項落地,未來將給公司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帶來更多的場景應用空間和市場拓展機遇。目前,公司已實現工業機器人在汽車整車產線中的應用,未來,公司會在積累以往項目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與客戶的深度合作,不斷拓展優質訂單,提高規模化效應。在“碳中和,碳達峰”的環境背景下,公司也將持續關注并拓展如儲能、氫能等新型能源市場。
2、問:公司的主要客戶構成是什么樣的?汽車領域的客戶都有哪些?新能源汽車業務占公司整體汽車業務領域的比例是多少?未來會考慮繼續拓展哪些下游客戶?
答:公司客戶中外資企業、合資企業、大型國企和大型民營企業占據三分之二以上的比例。公司在汽車領域的客戶有通用、中國一汽、上汽集團、華晨寶馬、奔馳、大眾、捷豹路虎、本田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新能源領域客戶有特斯拉、寧德時代、楚能集團、孚能科技、比亞迪汽車、奇瑞新能源汽車等;一般制造領域客戶有中船集團、中集集團、中聯重科、三一重裝等;泛半導體領域客戶有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屹唐股份、拓荊科技、華海清科等。目前公司在汽車業務領域中新能源汽車業務占比比較突出,已超過了傳統汽車業務。
隨著工業機器人技術的迭代發展和下游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大,公司會深挖市場機遇,充分發揮與優質客戶合作的先發優勢,并保持以開放的態度,希望與國內外行業優秀企業合作實現共贏。
3、問:公司半導體業務占比以及業務開展情況?有什么競爭優勢?公司半導體產品導入客戶的周期一般是多長時間?
答:公司2022年度半導體裝備業務收入約為2.4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約為7%。目前半導體領域內相關產品的市場大部分由美國Brooks、日本Rorze等國外廠商占據,公司的真空機械手等產品對標國外產品,初始立項旨在解決該領域的國產化需求問題,公司始終以產業安全,實現自主可控為目標,逐步攻克技術難關,是國內最早能做到半導體機械手產品產業化的公司。
公司半導體業務產品主要為真空機械手及集束型設備,包括:大氣機械手、真空機械手等系列產品、EFEM、真空傳輸平臺。服務的下游行業是半導體工藝設備廠商,主要客戶包括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屹唐股份、拓荊科技、華海清科等。2022年度,公司在真空機械手方面,兩軸真空直驅機械手產品已實現小批量、多批次應用在客戶端;三軸真空直驅機械手產品處于客戶端驗證階段,其結合全新控制器軟硬件平臺的應用,可支撐下游客戶的長期應用;四軸真空直驅機械手產品處于研發階段。目前,公司EFEM產品的三大部件,即大氣機械手、ALIGNER、Loadport/SMIF產品已全面實現自主設計。
公司二軸和三軸機械手產品系與國際廠商競爭的主流產品,后續進入批量銷售階段之后,會有較大的進口替代空間。未來伴隨著半導體行業外部環境導致的國產替代機會仍會持續,公司也會為業務釋放提前布局產能。半導體領域設備導入壁壘較高,一般導入周期在六個月至一年。
4、問:公司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情況?
答:公司目前自產的核心零部件產品包括控制器、電機和驅動器等,其技術水平能夠滿足公司工業機器人產品的生產制造需求。減速器外購,目前公司已加速了外購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基本實現了35kg以下新款機器人減速器的國產化替代,未來會逐步提高大負載工業機器人減速器的國產化替代速度。公司也會視產品以及客戶需求等情況積極研發新技術并進行融合發展和迭代升級。
5、問:公司特種機器人的業務情況?公司核工業機器人目前的應用程度和未來規劃是怎樣的?
答:公司特種機器人包括自動轉載機器人系統、裝備自動保障系統等,主要面向如高溫、高危、防爆、有核狹窄空間等極限、特殊作業環境的應用。公司特種機器人有不同細分市場,部分特種機器人產品可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公司核工業機器人目前處于示范應用階段,業務占比相對較小。2022年在核應用領域,公司核應急機器人已通過驗收,可跨越障礙物實現信息采集。除此之外,公司的長臂展高柔性機器人在核退役領域也已成功實現應用,機器人工作范圍更大、具有環境感知、自主避撞的優勢,解決了輻照環境下復雜空間內的設備拆解難題。公司特種機器人產品一般為定制化產品,而特種機器人所覆蓋的領域比較廣泛,公司未來會依托現有賽道的技術積累優勢,繼續發力重點拓展。
6、問:公司醫療康養產品業務情況?
答:公司醫療機器人系列產品主要包括智能助行器、無源及有源可穿戴式下肢助行器、下肢反饋訓練系統、上下肢主被動訓練系統、智能一體化床椅等產品,主要應用場景包括輔助行走和康復運動、輔助對老人、病人等特定人群的日常護理等,可應用于醫院、養老機構等。公司智能一體化床椅產品現已形成銷售,外骨骼式無源可穿戴下肢助行器現在醫療復健機構處于示范應用階段。目前醫療康養行業仍是藍海市場狀態,公司相關產品處于早期市場拓展階段。
7、問:公司針對毛利率情況,是否有針對改善措施?
答:公司會持續在降低成本、提升收入方面雙管齊下,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1)降低成本方面。公司將深入貫徹降本增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全員、全要素、全過程的成本管控,加強精益化管理,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精細化的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公司將不斷加強在執行項目的管理,強化業務、財務、運營等部門的溝通與聯動,堅持以整體目標為導向,細致分解目標,責任到人,通過對業務單元戰略目標的管理和考核,追求公司價值最大化。(2)提升收入方面。伴隨公司技術積累和市場認可度的提升,項目的規模化效應優勢將逐步顯現,高附加值的訂單占比逐步上升,將帶動公司收入和毛利的進一步提升。
8、問:公司海外市場的布局情況?
答:公司積極布局海外市場,目前在東南亞、歐洲,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德國等地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海外項目質量較為優質,未來公司也將繼續深挖海外市場,深入與國際知名企業客戶的合作,不斷加強全球化布局,拓展海外優質業務,打造國際化的新松。
9、問:公司是否有人形機器人業務規劃?目前公司跟特斯拉有合作么?
答:人工智能技術推進機器人更加智能化發展,目前從技術和行業發展趨勢來看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很大,公司短期內仍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發力在工業機器人與智能制造裝備,公司會持續關注行業前沿技術發展,聚焦并持續研發投入,跟蹤研究先進技術與公司現有業務融合發展的路徑。
特斯拉是公司新能源汽車領域客戶,公司主要為其提供包括移動機器人產品為核心的自動化產線解決方案,同時公司也將圍繞客戶的規劃布局進行跟蹤,深挖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