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環節
1、問:公司預告上半年業績實現扭虧為盈的原因?
答:經初步測算,2023年上半年整體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00萬元~3500萬元。
業績增長主要原因如下:(1)主要還是各項轉型新業務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公司堅持以數字化、AI賦能停車業務發展,重點推動公司的業務轉型。上半年,包括停車場云托管SaaS業務、捷停車智慧停車運營業務、停車場數字化運營業務、充電業務等新業務實現較高增速,帶動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增長。(2)傳統智能硬件業務企穩后恢復增長。公司堅持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精細化運營策略,助力社區、園區等客戶實現精細化運營,深挖存量客戶價值,利用新業務帶來的差異化優勢,加大對存量市場的開拓。正是基于上述策略,上半年,傳統智能硬件業務在克服地產新建項目需求大幅下滑帶來的不利影響情況下,仍實現了恢復增長。
綜上,隨著公司轉型的不斷深入,公司堅持上述轉型的方向和既定發展目標不動搖,無論是業務規模還是利潤貢獻,可以說,上半年業績有力地支撐了公司業務的轉型升級,也為全年的業績達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問:地產行業疲軟,公司傳統智能硬件業務是否已經企穩?
答:公司從21年下半年開始,面對地產行業新建需求大幅下滑的形勢,公司積極調整了市場策略,即由新建項目增量市場轉向存量項目的精細化運營市場。基于風險的考慮,公司主動收縮存在信用風險的地產公司的業務合作,進一步降低地產新建業務占比。經過近兩年的調整,目前地產新建業務在公司傳統業務中的比例已經降到20%以下,而且公司基本是與包括國資或有國資背景的資信良好的地產公司合作。
同時,公司聚焦存量項目的精細化運營策略,拓展了包括智慧社區、智慧園區等業務,依托新業務構建的差異化優勢,拓展和豐富存量客戶應用場景,深挖存量客戶價值,大力拓展存量客戶市場。在此策略的帶動下,今年上半年,公司傳統業務在此彌補了地產新建業務帶來的業績缺口后,還實現了同比增長的態勢,實現了傳統智能硬件的企穩,應該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3、問:從公司以往分季度的收入結構來看,下半年基數相對高于上半年,公司傳統智能硬件業務和創新業務受季節性影響如何?對全年目標的達成預期如何?
答:受停車行業特性決定,公司的營業收入多年來呈現逐季增長的態勢。一般而言,一季度傳統淡季,二季度、三季度提升,四季度業績量最高。傳統智能硬件業務受季節性的影響相對比較明顯,而創新業務基本是以運營服務業務為主,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所以,隨著創新業務的占比不斷提升,能不斷優化和改善公司收入和凈利潤的結構,也會逐步地縮小和降低季節性的差異。
2023 年設定了傳統智能硬件業務保持 10%增速,創新業務保持40%~50%的增速,從上半年的業績達成情況和目前的市場和訂單情況看,基本符合我們年度目標開展的節奏。
4、問:關于業務拓展方式和全國市場發展上,公司在戰略上是如何考慮的?
答:無論是公司市場占有率,還是直銷機構的覆蓋密度,由南至北呈從高到低遞減的分布。公司在珠三角的市場占有率和銷售服務覆蓋密度是最高的,再者是長三角、成渝地區、北方最低。
在市場占有率高、分公司覆蓋密度高的區域,比如在珠三角,我們以停車場云托管SaaS業務、捷停車智慧停車運營業務、停車場數字化運營業務、車場數字增收業務、停車時長業務、目的地充電業務等構建的差異化優勢,促進存量項目升級換代,也包括更換友商的項目,進而提升市占率。
在分公司覆蓋密度不夠的區域,在開展上述業務的同時,我們還通過增設直屬分公司、城市合伙公司等銷售組織,提高本地銷售機構的覆蓋,提升區域市場的整體滲透。比如在長三角,我們近幾年,在原來只有上海、南京、杭州三家分公司的基礎上,逐年新開了無錫、寧波、蘇州、常州、揚州、嘉興、鎮江等新的分公司或合資公司,大幅提升了公司在長三角的市場覆蓋和業績貢獻。
5、問:公司如何評價停車場云托管SaaS業務的進展?
答:停車場云托管SaaS業務是公司定義的一號工程,是業務轉型重點發展的業務之一。停車場云托管業務通過公司軟件平臺、音視頻AI技術等能力幫客戶實現停車場的無人化管理,大幅降低客戶的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受到了廣大客戶喜愛和選擇。截止目前,云托管業務已經實現線上運營車道超1萬條,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今年,公司的目標是新增5000條以上的線上運營車道,并實現云托管服務收入的高增長。
同時,公司不斷豐富和提升云托管業務的服務能力。今年在云托管業務現有服務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公司捷停車的平臺用戶規模和數字化能力,又為該服務增加了車場數字化增收的能力。在幫客戶降本的同時,還能幫客戶實現車場運營增收,進一步提升業務的市場競爭力。
云托管業務規模化發展是一個持續過程,值得一說的是,目前接受云托管客戶群體由初始的單體、中小型客戶為主,進一步向中、大集團型大客戶發展,帶來批量項目增量。
6、問:與其他運營商相比,公司目的地充電業務有哪些競爭優勢?如何理解其商業模式?2023年公司設定了怎樣的業績目標?業務進展如何?
答:鑒于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加速普及,并且新增的新能源車輛是以私家車為主,而私家車的充電場景又是以在停車場內為主,我們認為停充一體化目的地充電業務將是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公司具有開展目的充電業務的多個優勢:(1)方案的優勢。公司的車位級管控能力,可以有效解決油車占位和充電效率低等問題;(2)運營的優勢。依托捷停車數字化運營能力,停充一體化能力,為停車場提供一攬子無憂運營服務,實現線上引流運營增收;(3)投建測算的優勢。公司捷停車的停車數據優勢,可以為目的地充電建設提供精細化投資測算;(4)先天的入口優勢。公司線下停車場場景和客戶資源與目的地充電完全重合,具有很好的場景優勢客戶資源優勢。
公司的目的地充電業務形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為客戶提供目的地充電整體方案(產品銷售模式),方案包括充電樁及車位級管控產品;第二,為客戶提供充電代運營(持續運營服務模式),公司收取代運營項目充電服務費的20%作為運營收入,代運營合同期限一般為5年。
公司將目的地充電業務定位與停車業務一樣的戰略高度,2023年設定了新簽訂單超過1億元的業務發展目標,較2022年實現翻倍增長。上半年,公司實現新簽訂單3千多萬元,基本符合全年業績的發展進度。
7、問:當下,公司感受到的市場競爭格局如何?
答:隨著近幾年行業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的不斷出現和推廣,深刻地改變著停車行業的管理經營模式。行業市場也逐漸從之前的以產品功能營銷為主,在逐漸轉變為以產品運營方案對客戶的價值營銷為主。比如公司相繼培育并規模化發展了捷停車智慧停車運營業務、停車場云托管SaaS業務、停車時長業務、目的地充電業務、停車場數字化運營業務等,不斷豐富和完善對客戶的價值創造,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市場經濟下,誰能更好為客戶帶來新的價值創造,誰將獲得新的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幾年,停車行業的競爭門檻在逐步提高,一些中小廠商難以跟上新業務的發展進度,市場份額也逐漸向頭部企業聚集。
8、問:公司各項業務毛利率水平如何?
答:公司傳統智能硬件業務毛利率40%左右,這幾年一直比較穩定。新業務整體毛利率比較高,停車場云托管SaaS業務毛利率60~70%、捷停車智慧停車運營業務毛利率也是60%多,停車時長和停車場數字化運營業務毛利率低一些在20~30%,目的地充電運營毛利率在70%以上。
未來隨著創新業務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的不斷提升,公司整體毛利率水平將有望進一步提升。
9、問:公司在數據要素如何布局,是否已實現商業變現?
答:公司開展的智慧停車業務沉淀了海量停車數據要素,我們認為停車數據本身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也很看好數據資產的價值和空間。我們也在積極推進數據的應用和開發,包括與哈工大、吉林大學、大連理工等在的高校開展校企合作,同時,也與中國聯通在大數據領域開展的技術合作、產研共創等合作。
在數據應用方面,首先是服務停車業務發展。通過大數據模型實現車位智能分析,提供車場余位動態預測、長短租車位配比分析、車場價格策略制定等服務應用,提升車場的運營效能和服務體驗。其次,公司在積極通過AI數據分析賦能公司智慧停車業務本身之外,也將積極探索數據流量的商業變現,服務廣大停車場、車主及其他各行業。
10、問:公司開展停車時長業務的優勢?
答:停車時長業務是捷停車依托龐大的線上停車客戶規模和交易流水規模,向停車場管理方以一定折扣價規模化采購其經營停車場未來的停車時長,并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將采購的時長通過線上的方式銷售給捷停車用戶,捷停車在此過程中獲得停車時長收入。
該業務在為停車場管理方提前實現停車費銷售收入獲得發展所需資金的同時,還能通過捷停車的線上引流提高車場的車位周轉率。對公司而言,停車時長業務一方面帶來收入和利潤增量,另一方面,通過置換方式的時長業務,解決了客戶購買產品和服務時的資金問題,提升了公司業務的整體競爭力,能夠促進公司其他各項業務的發展。
目前,公司時長業務已經實現通過采買或置換方式獲得時長價值超3億元,今年的消耗目標是超1億元。
11、捷停車平臺化戰略的進展如何?
答:在母公司捷順科技的基礎上,捷停車利用其規模和運營優勢,跨品牌接入中小停車場設備廠商的停車場項目,形成兩條腿走路,加速捷停車的智慧停車場覆蓋規模。捷停車通過自身盈利和融資獲取資金反哺場景建設方,輔以靈活市場激勵政策,實現運營分潤多方共贏。今年3月份,捷停車也召開了首屆生態大會,大力推進服務平臺化戰略。截至目前,捷停車聯網的停車場超3.6萬個,其中跨品牌停車場數接入超5千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