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中繼形態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升中繼形態是一種上升途中的短暫調整形態,再完成調整后,一般會再次形成上漲。

常見的上升中繼形態:上升三角形,上升旗形,下降楔形、平臺形等等。

股價形態-上升中繼形態

 

形成原因:

上升中繼形態形成的原因一般有三種,第一種來自于市場整體的調整,第二種來自于多空雙方的對抗,第三種來自于主力資金的洗盤動作。

市場整體的調整:股價在上漲途中遇到了來自于市場整體的調整,這種整體調整可以是市場上漲途中的調整,也可以是市場進入下跌階段。這個時候,一只股票的質量如何,就決定了該股在調整時期能夠形成的走勢。如果市場進入了整體下跌,而該股走出了上升中繼形態,就說明該股受到了資金的認可,即每當股價回落,就有多頭資金買入。市場經驗證明,這種股票在市場整體調整結束之際,往往能率先進入上漲。

多空雙方的對抗:拉升過程中買賣雙方在一定范圍內的形成較量,但買方的力量在爭斗中稍占上風,賣方由于擔心后市便在其特定的股價時不斷出貨。不同的賣盤壓力和不同的買盤支撐,使得股價走出了不同的上升中繼形態。整理過程中的賣方壓力形成的連線便形成了一條壓力線;而買方不斷買入所形成的支撐點的連線便成了支撐線。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快速拉升當中,多空雙發激烈競爭,在k線圖上走出上升中繼形態,這是買賣雙方較量的過程,是多空雙方的選擇結果。

主力資金的洗盤:是主力資金在拉升過程中選擇進行洗盤動作。一般出現在緩慢的拉升過程中,此時主力資金選擇一個慢洗盤動作。這種情況出現時,所形成的上升中繼形區域較大,周期更長,主力資金選擇軟磨硬泡的方法消耗不堅定的投資者。

 

實戰技巧:

面對以上三種情況,在策略上稍有不同。

(1)第一種和第二種情況是市場的選擇結果,出現上升中繼形態后,我們應該考慮在買點出現時積極介入,并在買入后設置動態止損點。

(2)第三種情況,來自于市場莊家的動作,在選擇介入的時候,不光要考慮技術形態和買賣技巧,還需要考慮股價的空間、市場的風向等其他因素。

 

案例分析:下面用3個案例圖來解釋3種形成原因

1.市場整體的調整:豪邁科技2013~2014年走勢,走勢強于大盤,上升期間受大盤調整影響,從而形成“上升三角形”中繼形態。(圖中白色K線為上證指數)

上升中繼形態-案例分析

2.多空雙方的對抗:嘉事堂2014年末走勢,市場二八分化,多空雙方產生分歧。

上升中繼形態-案例分析

3.主力資金的洗盤:沃華醫藥2014年走勢,主力資金再瘋狂拉升前,采用高振幅的“擴散平臺”洗盤,使得不少前期獲利的投資者紛紛下車。

上升中繼形態-案例分析

總的來說,K線是市場資金堆積而成,任何形態、走勢必然反映了資金的態度。投資者在分析股價形態的時候,一方面要遵循形態的買賣技巧,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形態形成的原因。

本文僅僅分析了萬千形態中的一小部分,只代表一家之言。市場是復雜的,任何走勢也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撰寫本文的目的只為提供一種分析的方法。

原創作品,如引用或轉載須注明來自“樂咕樂股網”,并附加文章鏈接。
漲(4)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