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股息率

每當市場進入熊市中后期,“股息率”就會被各大財經媒體提到。這是市場的思維定律,就好比牛市中股民談股價上漲,熊市中股民談派息、談每股凈資產。

“股息”是上市公司分紅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投資者非常有必要了解股息率的價值(包括投資價值、參考價值),計算方法等。下面我們先來認識下什么是股息率?

股息率的定義

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是一年的總派息額與當時市值的比例,是股息與股票價格之間的比率。

股息率的計算公式: 股息率 = 每股派息 / 每股股價,所以股息率是動態的,與當前的派息多少以及投資者買入的價格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A公司某年每股派息0.5元,投資者當時買入的價格為10元/股,則當前的股息率則為(0.5元/股)/(10元/股)*100% = 5%。從公式我們不難看出,每股派息多少是由上市公司決定的,那么盈利越好的上市公司每年派息的可能性就越高,派息數量可能就越高,對應的股息率則越高;而買入價格是有投資者決定的,買入的價格越低,那么對應的股息率就越高。

這也就回答了一個問題,“為什么到了熊市的中后期,‘股息率’會被提到的次數越來越多?”因為股價下來了,股息率就會上升,與N年期的定存相比,股息率的回報要豐厚的多。

 

如何看待派息后的除息?

初識股票的投資者大多不理解為何派息后還要除息,抱怨除息后,股價扣除了派息額,股價變少了。所以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在總市值上,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因扣股息紅利稅,總市值減少。這是因為上市公司再派息后,實際上市公司的就資產減少了。那么交易所針對這種情況,對股票市值進行了處理,即扣除派息額對應的股價,實際上是一種加減法處理,使得總量為零,否則現金分紅后市值不變,市場總值豈不越來越高。除息之后,投資者的股票數量未變,投資者的股票權益未變。

 

如何看待股息收益?

這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收益是上市公司持續分紅的利息,假設A公司每年的分紅都能達到0.5元/股(年),投資者買入A公司的股票時,股價為10元每股,買入10,000股,即投入10,000元。那么投資者的本金將在20年間通過股息的方式全部返還,并仍然保有公司股份。另一方面收益,來自持有股票的面值,假設20年后,公司的股票漲到20元每股。那么投資者當前的總市值即為20元/股*10,000股+20年*0.5元/股(年)*10,000股 - 100,000元(本金)= 200,000元 (這里面沒有考慮分紅后的再次投入,僅僅為持有,所以請勿用復利來計算年化收益)。所以,實際上持有股票是有兩方面收益,一方面是股權收益,另一方面來自于上市公司的在市場中的價值增值。只有當兩方面收益都有不錯的回報時,才會有更大的收益。

 

高股息率不等于高回報

股息率股息率是挑選收益型股票的重要參考標準,它比市盈率更能夠反映出在特定條件下投資者收回現金投資的前景。但高股息不等于高回報,這也要從兩方面說起。第一個方面,是來自市場的風險,股票市場是波動的,高股息率不代表當前股價一定會被認可。當一只股票處于被投資者不認可的時期,股價下跌造成的虧損可能會大于來自現金分紅的收益。這樣會使得收益之和成為負數。另一方面,當前的高股息不代表未來的高股息。從股息率的公式上我們可以看到,股息率使用最近一年的分紅和當前股價來計算的,而實際上有的上市公司并不是每年都采取現金分紅,或者有的上市公司每股的現金分紅數量每年都不一樣。所以需要再次強調投資者,“股息率”僅僅是一項參考指標,不是絕對收益的充分條件,而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不光要考慮現金回報,也要考慮投資標的發展前景,行業前景、當前市場的風向等等。

近些年,證監會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要求上市公司加強分紅比例。一方面,因為上市公司“鐵公雞”不分紅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希望通過政策手段提高A股市場的投資價值。

 

股息率的查詢方法

目前市面上免費查詢股息率的方法并不多,比較好的是中證指數提供的股息率查詢頁面,不但提供了個股的查詢,還提供市場整體股息率的最新數據。

原創作品,如引用或轉載須注明來自“樂咕樂股網”,并附加文章鏈接。
漲(2)
投資有風險,本站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夠成投資建議。